谷歌撤离:关起门来最安全
导语:世界排名前三位的网站都在中国不可见。这不是Google放弃中国的问题,而是中国背弃世界的问题。

读者 王隽

2010年1月14日

 

今天下午,有人手拿玫瑰与谷歌中国分部大厦前的“google”标志合影,更多的记者则在尚未消融的积雪里等待着玻璃门口的大新闻。网友贝大鼻子在豆瓣的相册里发布了一系列拍摄于今天下午的谷歌办公照片,PR部门的员工们则在正门处阻挡试图冲进大楼的记者,站好可能是最后一班岗。业内人士称,从明天开始谷歌中国的员工们也许就不用来五道口上班了。我们不能想象,此时的中关村谷歌中国总部里是怎样的气氛。也许很悲壮,但绝对和去年此时因金融危机而撤离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是不一样的悲壮,在国贸附近的快餐厅发放遣散费只是大环境下崩溃的经营信心,而此次谷歌的撤离,算是无声中的一击。

媒体也没有消停。《华尔街日报》上刊发了《谷歌考虑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的文章,原因指向人权人士的Gmail邮箱被攻击,但事实上,网站的中国式生存危机又何止这些。

以扫黄、列出敏感词汇、封锁相关敏感信息等一系列的干扰网站生存的好戏不停上演,被忽然关闭、一夜之间消失的网站又何止一两家。从最早深受此魔障干扰的YOUTUBE、FACEBOOK、译言、饭否到2009年12月的BT类网站,再到近一个月里51.com、BLOGBUS、不老歌……品种涉及到境外视频网站、SNS网站、境内视频下载网站以及由文艺青年构成的纯粹的博客网站,仿佛不安全的隐患已经泛滥到除了政府网站之外的所有web页面。不老歌的用户像往常一样打开博客,却收到了“因有人发布敏感词汇而关闭网站的消息”,有网友戏言,如今是只有新浪、网易的博客最安全,因为公关的本事够了。连BLOGBUS这种“沉迷”于音乐、电影、摄影等最“不思进取”、“无政治立场”的网站,也难逃整改——至于整改什么,没有任何官方在说话。对于无故被关掉的自己的博客,网民们只有表达愤怒的权力,并没有问责的资格——你甚至不知道敏感词汇的范畴已经到了你家门口。

再回到谷歌。谷歌这两年遭遇的伏击已经不是新鲜事,任谁管理这家企业都会头疼不已。这是一种无法预测、无法避免、无法抵御、无法抱怨的伏击。尽管在谷歌搜索出黄色页面,谁也不能保证,内地的其他搜索引擎搜不出同样的东西来。我们并不是站在“崇洋”的立场为境外网站摇旗呐喊,就像和菜头所说,“自谷歌的此次撤离,Alexa世界排名前三位的网站Google、facebook和youtube都在中国不可见。这不是Google放弃中国的问题,而是中国背弃世界的问题。”

既然中国的表情已经如此清晰,那么身为谷歌的高层,也看得一清二楚——不走,没有消停日子过,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对于谷歌和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这不过是利益上的损失与获得。而对于谷歌产品的忠实使用者,这无疑是一个重挫。依赖Gmail邮箱和Google Reader的,大多是公司白领,他们不太会发帖表达愤怒,却能看到微博和MSN的签名都改成了为谷歌而默哀。

百度全知道,可谁说就不能有谷歌呢?谈不上“中国背弃世界”,只不过,老爷们心里最明白“关起门来最安全”的道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