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人口红利对GDP的贡献或将消失
导语:人口年龄结构保证了劳动力需求供给和高储蓄率,促成了经济增长额外的源泉,这叫做人口红利。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林俐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于1月16日在2009年经济观察报“中国再出发”观察家年会上表示,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

但是,他预计从2013年以后,人口抚养比将可能从下降转为上升,而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将会下降0.115个百分点,这可能意味这人口红利的消失。

以下是他在观察家年会上的演讲摘要:

“人口红利的意思就是我们处在一个特定的人口转变阶段,这个人口转变带来了比较好的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年龄结构,这个人口年龄结构保证了两条,第一劳动力需求供给,第二高储蓄率。因此有了这两条促成了经济增长额外的源泉,我们叫做人口红利。

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或者具体的说,代理指标是人口抚养比,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多少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这个指标在过去一直是下降的,我们的研究结果就是说人口抚养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0.115个百分点,这是我们所说的人口红利。

中国的人口转变将再继续,但是,可能未来人口的转变的结果就是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作为预测的话,大概在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口抚养比就不再下降,就停止下降,从那以后人口抚养比上升。

也就是说未来从2013年以后会不会人口抚养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人均GDP会下降0.115个百分点,但是人口红利消失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消失经济增长源泉,但要看新的增长源泉。

我们有两种人口红利,或者我们分别叫第一次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第一次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变早期出现的现象,就是说我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多,导致人口劳动力的供给充足和高储蓄率。

这部分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之后我们还会产生,如果治理允许的话,还会制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继续利用人口转变造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比如说在老龄化的情况下,如果有好的有利于积累的养老保障制度,仍然可以保持高储蓄率。

如果我们有好的健康保障,有好的教育水平的话,那么我们仍然可以把劳动年龄、退休年龄往后推延,继续保持劳动力充足。”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