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韩宗书
2010年1月19日
公立医院改革的桎梏是以药养医机制,它是药品价格虚高的推手,这个机制不光是“养医”,更重要的是托起了体外的各个利益环节(如以媒体报道的齐二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为列,多个医院的售价为46.1元, 出厂价不足 5元 。医院只加价15%,怎么能达到这样奇高的价格?)。这一机制给我国医药经济、医疗事业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造成社会不公,医患矛盾频发。
以药养医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现阶段药品生产、流通的非计划性与公立医院药品营销的非商品化管理和药品购销行政权力化的冲突。制约机制没有形成,导致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虚高。这一机制必须改革。不妨我们可借鉴粮价改革的经验,推进医院药房股份制改革。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试行有限制的公司化模式的“以药养医”机制(控制加价率等),将公立大医院药房股份化(鼓励强强联合,引进有实力的药品市场企业组成实体),赋予其独立的法人资格,自负盈亏,成为药品购销的法人主体。药品价格虚高的水份将通过竞争逐渐被甩干。从而抑制药品价格环环回扣,层层加码的时弊,克服药品价格既不反映生产成本又不反映供求的状况。若少数紧缺药品进入市场后,有可能比目前虚高的药品价格还要高,国家可进一步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抑制价格上涨。
改革后医院运行补偿途径:
1、 因药品价格差价绝对额减少,可通过提升医院品牌信誉扩大社会药品销售量进行补偿。
2、 通过先进的医院管理软件,减少患者就医环节,逐步减少医院挂号、划价取药等后勤环节,降低管理成本。
3、 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立医院医改的补偿力度,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待遇,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医疗技术人员,逐步改变公立医院“国有民营”状况)。
通过公立医院药房股份化改革,回应了以下问题:
1、 扭转药品价格单边上扬趋势。通过产销结合,公立医院药房公司药品价格应该比市场药品超市价格低。
2、 缓解医患矛盾。
3、 逐步实现医、药分开核算和考核。
4、 对民族药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药品生产企业可将精力放在大力发展新药和壮大规模上,参与世界医药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