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分级制度在我国已经酝酿已久,早在200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便宣称要发动各方力量推动制定我国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本月10日,受文化部委托、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进行的网络游戏分级标准,在第七届文化创业产业论坛上公布。该分级标准将网络游戏分为适合全年龄段、12岁以上、18岁以上三个级别。文化部进口网络游戏内容审查委员会专家委员向勇表示,现已将成果上报到中央,目前尚未得到批示。作为试行,本月底起北京网游企业的产品将初步分级为成年人(18岁以上)和未成年人两个级别,玩家需要输入身份证号证明自己年龄符合规定才能进入游戏。
游戏产业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游戏分级制度。以美国为例,将游戏详细划分为7个级别。美国的游戏分级组织“娱乐软件定级委员会”(ESRB)是一个独立的机构,ESRB评估员的身份是值得信任的。这些定级者代表着具有广泛背景、种族和年龄层的玩家,并且与互动娱乐业无关。他们包括退休的学校校长、家长、专家和其它领域的个人。这样严格与专业的游戏分级制度效果如何呢?据美国网站统计,近39%的父母允许他们的子女玩一些类似使命召唤和侠盗猎车手类的18禁成人游戏。同时,还有25%的父母表示他们会和子女一起玩这些游戏。是不是很出人意料?如果你觉得这只是因为家长的纵容就错了。人类的心理往往就是对越是禁止的东西越充满好奇。美国儿童研究会进行了一次实验调查,实验选出了310名男女儿童,并按照7-8岁、12-13岁、16-17岁的年龄进行分组。之后给他们标有7+、12+、16+、18+等游戏分级标志以及注释有“有暴力内容”、“无暴力内容”的仿造游戏说明书让他们选择,并对他们的选择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更多的儿童选择了标有“有暴力内容”以及高于自己年龄限制的游戏,那些明确标有暴力内容的游戏反而会引起儿童的游戏欲望。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秘密都具有诱惑力。对社会舆论自身来说是一种秘密的地方,形式上冲破秘密境界而出现在报刊上的每一篇作品对于社会舆论的诱惑力就不言而喻了”。在游戏封面上印上大大的“成人游戏”标志,想必会吸引更多未成年人的购买欲。也许这也会成为游戏开发商的一大促销手段。
就在不久以前,央视报道了一段针对“游戏软件分级制度(ESRB)”的新闻,称美国现行的游戏软件分级制度存在许多漏洞,制度的施行全靠家长孩子“自律”。那么,文化部此次出台的网游分级制度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