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迷思
导语:我们发现,气候问题其实只是放在地球日益恶化的生态系统上的一把放大镜。

经济观察报 崔桥/文 2006年,《斯特恩报告》提出了一套有关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理论;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戈尔和他的气候变化工作小组;2008年,中国在一年之中,连续遭受了冰灾、地震等自然灾害;2009年,电影《2012》热映,紧接着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当气候问题使地球的未来显得危机重重,科学家当然不会错过这个作出各种忧虑预测的大好机会。当种种莫名的说法逐一浮出水面时,我们发现,气候问题其实只是放在地球日益恶化的生态系统上的一把放大镜。

“移动”的气候带——造物的牧羊犬

最近,一个由美国卡内基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加州科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们组成的研究小组,公布了一项有关未来气候格局的研究。

这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的气候带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转移。生态系统每年平均需要“移动”约四分之一英里才能跟上气候的步伐。许多物种的生存前景令人忧虑。

专家小组根据目前的气候和温度梯度建立了一个气候模型,希望可以对预测气候带如何“移动”有所帮助。根据模型的测算,本世纪地球的气候带每年平均需要 “移动”0.42公里,而针对地形和环境的不同条件,各种物种需要“移动”的距离和速度会有很大差异。高原的动植物可以通过攀爬邻近的山坡,找到温度更低、更加凉快的场所,所以“移动”速度相对较低,距离相对较近;而生活在平地或盆地,如沙漠、草原和沿海地区的动植物,就近找不到适宜的生存场所,所以“移动”的速度可能超过每年1公里,而对温度不敏感或者能够适应大幅温差的植物和动物可能不需要“移动”。

根据最近百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北半球的陆地在1880年左右降到最低。此后,全世界气温稳定上升,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的最高点,这种变暖现象在北极最突出。40年代后,北半球的气温又开始下降,到了60年代初期下降开始趋缓。这种下降在高纬度更为明显。

1968年,原本隔着大西洋的冰岛和格陵兰被冰块连在一起,而北极熊也从格陵兰踏冰行至冰岛,可见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增加之多。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此时南、北半球的海平面却没有明显的下降。

到了80年代初期气温又开始上升,1981年全年地面平均温度较1958-1977年的平均温度高出0.48℃。因此,大多数人改变了之前全球气候变冷的看法,承认了整个20世纪的气温是趋暖的。

未来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10%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在100年内维持现在的气候条件。当气候带开始“移动”时,动植物的适应力就得跟着增强,否则就要面临淘汰。无论如何,就目前看来,地球上任何生态系统都很难适应这一变化。还有一个更令人头疼的问题,那些因为人类的聚居被强行分隔的零星自然生态系统,将会因为城市的阻断,最终面临走投无路的局面。

气候引发的战争

与气候带“移动”说相比,爱尔兰都柏林经济社会研究所的理查德·托尔及德国汉堡GKSS研究所的西巴斯汀·瓦格纳的研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研究结果指出,气候是战争的“原罪”,气候变化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很多暴力冲突。起因是,在气候干或海平面上升的时候,本来安居乐业的人被迫离乡背井,不得不去跟其他人争夺剩余的有用资源。

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缺乏说服力,两位研究者显然也认识到气候变化和战争的联系缺乏必然的历史根据,因此他们收集了过去几千年里有关欧洲气候和冲突的数据。研究中用到胡气候数据,来源颇为广泛,其中一些数据是因为自1500年起欧洲人开始使用温度计和降水量测量仪记录天气,所以如今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这些记录;更早的数据,则是从一些关于冰核、树木年轮及珊瑚生长模式的研究文献中间接获得的。

至于战争的计算,似乎更令人困惑,因为人们对于“战争”的定义不尽相同。最终,托尔和瓦格纳决定只计算持续了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冲突事件。

就这样,他们通过网站www.warscholar.com算出了欧洲在1000年到2000年之间发生的持续了一年以上的战争。

通过对两种数据的计算,托尔和瓦格纳得出一条冲突数量和平均气温变化的相互关系曲线。曲线显示,直到18世纪中期,冲突数量和平均气温变化之间一直成负相关,就是说气温越低战争越多;紧接着,曲线就毫无预警的进入了正相关。托尔和瓦格纳认为这刚好证明了他们的猜想。因为,寒冷的天气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导致供给短缺,为争抢食物和产出食物的土地,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更多,这是有道理的。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爆发,战争和严寒的负相关也就结束了。因为农业技术的系统化——高产量的新品种农作物、轮番种植法以及更好的灌溉技术,增加了粮食产量。道路条件的改善和大运河的开凿,使人们能够很方便地将粮食从丰产的地方运到稀缺的地方。这种长途贸易使粮食歉收得到缓解,同时,农民可以储蓄剩余收益应对未来的歉收。

就算中世纪的欧洲战争是由气候变冷引发的;而今,我们面对的却是暖化问题。但是,有谁能保证变热就不会带来战争呢?气候改变,地球的条件环境就跟着变,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就得面对再一次的资源分配。我们真的因为在这星球生活得太久变得缺乏想象力了吗?包括诺亚方舟在内的,那些从远古流传下的,包含着人类智慧的故事,无一不显示了人类的无能为力——推倒重来,这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还是人类的命运?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