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内容
导语: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报告会

主持人:刘元春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

议程:

一、2010年4月份经济数据点评报告

主讲人:陈彦斌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

二、专家点评

1、张晓晶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2、宗  良研究员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2010年4月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点评会现在开始。

                                        图:刘元春教授
  大家都知道,4月15号公布了一季度所有的数据,数据公布之后,引起各方面的一些讨论,同时也引起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些调整。那么对于这些方面的变化,我们希望能够借这次数据点评会进行一些深度的说明,特别是我们要关注几个要点:一个是我们当前经济反弹的性质是什么?我们到底是过热,还是处于一种持续良性的复苏状态?这是我们要讨论的一个核心命题。第二个问题是大家所关注的通胀的问题,2月份的数据有所回落,3月份的数据有所回落,那么估计4月份可能会持平,那么是不是通胀问题就不是很严重了?当然还有一些我们所看到的一季度数据的一些变异,比如房地产的问题,我们外贸逆差的问题,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外贸逆差,但是3月份出现了,这些都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些问题。那么为了使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我们邀请了两位嘉宾进行点评,同时按照以往的规矩,会在人民大学宏观论坛研究团队里面抽选一位得力干将进行主讲,这次进行主讲的负责人是陈彦斌副教授,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所邀请的嘉宾,第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研究员,张主任也是92级经济新研究生毕业,比我高一届,是我师兄;第二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研究员,宗良研究员也是90级硕士研究生,今天跟以往一样,邀请的两位嘉宾都是经济学院毕业的校友,今天该是自家人开的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能够坦诚地提出一些批评的意见。
  今天会议依然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由陈彦斌副教授进行数据点评;第二部分是嘉宾对于陈彦斌教授的分析说出他们的一些看法,当然也可以与陈教授的分析不相关联,谈自己对于宏观经济的看法;第三部分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与我们的主讲人和我们的嘉宾进行互动的时间,主讲人原则上不超过半个小时,嘉宾点评原则在20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基本是互动时间,希望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能够踊跃的进行提问,当然,在提问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有请陈彦斌教授对4月份的数据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陈彦斌:大家下午好!我是陈彦斌,代表经济学院课题组给大家进行第一季度数据的分析。

图:陈彦斌副教授


  我的分析主要包括三大块:一、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是:经济高速增长、物价温和上涨。二、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速经济增长具有暂时性、通货膨胀压力、房地产泡沫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三、鉴于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在货币政策方面建议暂不加息,在汇率政策方面建议有计划地推进人民币升值,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建议加大调控力度、遏制房地产过快增长。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是:经济高速增长、物价温和上涨,整体是比较良好的态势,我们分两部分来讨论:
  1.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反弹力度超预期
  超预期从几个指标可以得到比较明确的体现:第一,总量指标,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们发布了GDP同比增长率11.9%,比去年同期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比较明显的是第二产业增长比较高,达到14.5%的增长率。按照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9.6%,比去年同期增加14.5个百分点。从发电量这个重要指标来判断,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20.79%,比去年同期增加22.8个百分点。从景气指标方面,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双双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都比去年同期增长33%左右的水平。
  一季度经济增长包含如下特点:
  第一,总需求强劲增长,增长动力更加平衡。
  总需求增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消费增长率保持强劲势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热点消费快速增长,汽车、家电这种大宗商品消费快速增长。第二,投资增速小幅回落,但仍保持高位。房地产投资增速很快,增长35.1%,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第三,对外贸易继续恢复,一季度数据总体是比较好的,一季度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4.9亿美元,第三月份出现了贸易的逆差,背后是国际的政治压力和国内经济压力的结果。
  从三大需求的比例来看,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动力比2009年更加平衡,经济对投资的依赖正逐渐减弱。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也在逐步的落实,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8个百分点有明显下降,中国是比较典型的投资和出口拉动了经济增长,这点得到部分暂时性改善,进出口的贡献实现了反弹。
  第二,总供给扩张明显,但产能过剩风险逐步加剧。
  总供给恢复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工业生产扩张的趋势明显,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11个分项指数全部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都超过55%。二是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状况得到好转。
  投资迅速增长导致产能急剧扩张,产能过剩的风险逐步加剧。受前期高投资的影响,重工业增长速度高达22%,高于轻工业的14.1%。这种产能的急剧扩张并没有伴随相应的需求增长,产能结构性失衡的风险还在加剧。

  第三,市场性自发需求有所提升,但仍未全面恢复,市场力量仍不稳固。
  从几个指标可以看的很清楚:第一,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市场自发性投资需求仍未完全恢复,从消费需求来看,政策执行力度较大的消费行业增长较快。
  第二个,一季度物价温和上涨,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
    为什么这么说呢?2010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幅度不大。一季度2.2个百分点,其中3月比2月略有下降,环比下降0.7%。一季度物价上涨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居住价格上涨较为明显,超过5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也看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十分迅猛,这是要注意提防的,分别上涨5.9个百分点和11.5个百分点。物价上升的隐患可能来自于成本推动的压力。
  二、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虚高、通货膨胀压力、房地产泡沫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1.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虚高,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结构性隐忧,后三季度维持当前态势比较困难。
  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去年同期基数比较低,导致今年一季度比较高,在今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可能逐渐减弱,这是经济高度增长暂时性的主要判断。二是政府刺激因素逐步衰减,市场自发投资需求恢复有待时日,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开工项目指标可以得到印证。消费刺激政策效果递减、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短期内难大有作为,以“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为代表的消费刺激政策将会延续,但基于耐用品消费周期性特征等因素,2010年折价政策的效果可能递减。此外,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已现疲态,剔除物价因素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出现下滑,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市场性消费需求受制于收入增长缓慢也难以快速增长,未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不会大幅增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不会持续加速、人民币可能升值,外需增速可能下降。
    2.温和式通货膨胀渐行渐近,成本因素推动物价上涨可能性较大。
    这要回答几个问题:第一,我们有没有通货膨胀?第二,通货膨胀是温和的还是恶性的?为什么今年通货膨胀呢?很多原因:第一前期宽松的货币投放导致通货压力增大,货币压力指数达到高位,第一季度有所减少,今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可能逐步得到显现,像人民银行通货膨胀预期指数达到历史高位,通货膨胀压力比较明显。我们认为物价不太可能全面大幅上扬,主要两点逻辑:第一点,今年出现经济全面过热可能性比较小,今年很难出现全面经济过热;第二点,物价上涨是结构性上涨,所以今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是非常大。第三个判断,需求拉动型通胀和输入型通胀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提防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为什么这么谈呢?因为随着我们国家对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强,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PPI已经非常明显的高于CPI,带有一定的恢复性,但是这种压力是很巨大的。另外一点隐患,“提低、扩中、调高”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并进而引发“工资--价格”螺旋。
  3.房地产价格上涨迅速、房地产投资增长迅速,房地产泼墨问题日益严重。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我国房地产泡沫累积严重,泡沫破灭的风险增大。房产总值同GDP的比值、租金房价比是均衡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的国际通用指标,目前部分城市的租金房价比已超过1:400。
  4.汇率调整的国际政治压力与国内经济压力间的矛盾使得人民币升值问题日益复杂化。
  从国内经济角度讲,我们要维持快速的出口的恢复性增长,需要汇率制度支撑,而治理热钱则需要人民币升值。
  三、鉴于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在货币政策方面建议暂不加息,在汇率政策方面建议有计划地推进人民货币币升值,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建议加大调整力度、遏制房地产过快增长。
  1.货币政策暂不需要加息。
  赞不加息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虽然加息可以避免负利率进一步刺激投资,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并未出现明显的过热迹象,而且未来仍存在一定概率回落,因此加息可能打击经济复苏的良好态势。其次,我国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是结构性的,物价全面上升的概率很小。由于拉动CPI上涨的食品、居住等成本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加息并不能通过调节供求起到价格抑制的目的。最后,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加息会加剧国际热钱的涌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打乱我国汇率改革的节奏。
  2.汇率政策应有计划地推进人民币升值,虽然短期内可通过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顺差,来降低沉重币升值压力,但是中长期内要积极推进汇率改革,汇率政策要打破升值预期和加强热钱管理。
  一次性升值也好,还是每年有计划的升值也好,货币政策的核心是打乱绕其,消除升值预期,从而导致国际么钱涌入。
  3.房地产政策加大调控力度,遏制房价过快增长
  房地产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问题了,无现在要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有三个原因:一是高房价牵动下的房地产业扭曲增长会严重影响到它对宏观经济市场的拉动作用及其自身的持续发展。二是有效调控并不会导致房价崩溃。三是政府可以运用的调控手段仍然很多。包括物业税、房贷调控、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建设等方式都将成为有力的调控工具,遏制房价还有较大的政策空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彦斌教授的主题发言!这个发言里分几个部分谈了他的观点,下面有请嘉宾发表他们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看法,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研究员!

  张晓晶:首先非常感谢刘元春教授盛情邀请能够参加经济学院师生座谈会,下面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图:张晓晶研究员


  就这个报告我有几点看法:人大的报告,在过去的几年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在政府高层也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我们人大经院的骄傲。社科院也有类似的宏观研究,而且我们也有团队,现在我们也在做季度分析、年度分析,包括整个社科院各大部委都要上交宏观短期分析报告,社科院主要由我们负责。在未来我们会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
  就这个报告,大的判断我基本是同意的,但是像宏观经济,实际上争议是最大的,九个经济学家十种意见,这是很常见,尤其是在有些细枝末节上,一些大的判断上大家可能不会有太大区别,细枝末节上可能有很多不同意见,就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提出自己的理解,有些理解的不一定很透。
  第一,投资的问题,出口、消费、投资,我们看报告,是小幅回落,如果从实际投资增长来看,回落相对来讲是比较多的,应该说回落10个百分点左右,回落幅度较大,不过从均衡的增长角度,这样回落幅度并不是一个坏的信息,从判断上来看,倒不一定说这是负面信息,但是这会涉及到下一步的问题,投资如何保持平稳的增长,也涉及到房地产的问题。投资的增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过去很多年我们都说投资太高了,但是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第二,对于3月份逆差的理解,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是在3月份过了20来天的时候总理抛出这么一个说法:你看3月份逆差已经是80亿美元了,美国不应该提出这样、那样的说法,说我们在操纵汇率,或者对你们极为不利,从整个3月份来看,这个数字怎么看,既然我们要分析“三架马车”,就我个人理解,3月份逆差应该是暂时的现象,不是一个趋势,中国作为这么一个大国,而且对外部门依赖程度这么强,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由顺差变成逆差,据我个人推测,而且我们的顺差会维持很多年。第二,3月份逆差怎么造成的?大家如果学基本宏观经济学知识都知道,当你经济出现逆差时候,往往进口比出口要厉害,进口是非常旺盛的,进口的旺盛恰恰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确实一季度经济增长是非常快的,但是快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完全超预期?我个人理解倒没有完全超预期,可能和陈教授讲的有一点点不一样,我觉得基本在预期范围内,逆差的形成,两个原因:第一,国内总需求,包括分析通货膨胀时候也要强调总需求,当然有人把总需求当做货币投放等等,我个人简单的理解成GDP的增长,大家如果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指标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话,我觉得将是非常简洁而有效的,总需求相对旺盛,11.9%,第二,出口产品价格,大家都能看到,有两个因素,所以3月份的逆差应该说不说明很多的问题,如果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在逆差方面,无可能没有泰达的异议,全年来看是个什么状况?如果我们各项政策比较到位,而且外部环境相对不错的话,我们的顺差有可能与去年持平,顺差倒不必担心。第三,消费,我非常同意报告中的说法,就是我们的消费增长确实是很大的问题,老大难的问题。这个问题持续时间很长了,而且在短期内我们也改变不了,最主要原因就是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因为我们所有现在出现的经济结构,我们说失衡了,或者不合理了,就是我们过去30年甚至60年赶超的过程带来的结果,过去这么多年赶超,我们扭曲很多,包括要素价格、经济结构,当然包括很多政策,这个扭曲在短期内肯定改变不了,我们说的转变发展方式,其实就想把60年扭曲的结构转过来,这是长期的任务,在消费里面体现的很明显,当我们在2009年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消费增长比过去平均高出4-5个百分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可能性怎么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政府扶持性政策,“家电下乡”、“税费减免”,还有转移支付等等,也有人说你看我们的消费里是不是还有住房消费,住房消费占整个消费零售总额的90%,我觉得着应该是很错误的言论,购买住房的金额和消费零售总额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大家可以关注这些最简单的宏观经济学的问题,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主要还是靠政府的政策,收入在未来没有大的改变,或者说短期内很难期望有根本性改变,所以消费增长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尽管我们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但是都是有限度的,各个地方城市在承诺我们一定要提高最低工资率,也要视情况而定。
  对于整个经济的判断,今年全年的增长是没有问题,这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今年经济增长也不会全面过热,如果不会全面过热,通货膨胀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如果全面态势是相对平稳的话,我们就不要被一季度11.9%所吓倒,一季度经济数据不能使得我们得出全面趋势性判断,这个很重要,重要在哪儿?我们决策部门就不会根据11.9%来采取政策措施,刚才陈教授报告里讲不能加息的很多原因,有一条原因是很重要的,如果11.9%不是趋势性数据的话,我们必须等二季度数据出来以后,很多人拍脑袋说为什么加息要等二季度呢?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要看看经济发展的态势到底怎么样,其实要等数据出来,政府的决策一定要看经济走势。

  咱们分析通胀原因,主要强调成本因素,我个人理解通胀的核心因素是总需求,尽管影响通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供给和需求,但是大家都知道短期内需求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供给因素当然也很重要,但是总需求因素最重要,总需求压力不是很大,我们这里面的很多分析,可能因为是篇幅原因,或者时间原因,对于国际外部环境没有做说明,我们对外部环境也要多少做一些分析,因为毕竟中国处在全球化时代,外部的部门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包括我们的外需,外部的情况,总体来讲:第一,美国经济的复苏,按照既定的轨道在逐步复苏,但是复苏的步伐并不快,目前最大问题方面看起来还可以,但是就业问题是非常严峻的,美国有很多争论,他们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说最根本的原因是总需求,美国总需求不足,所以使得美国就业上还存在很大问题,美国在三大经济体中是发展态势最好的,欧盟、日本面临的问题更多,特别是欧洲五国所谓的负债等等、主权债务危机。危机原来所埋下的潜在风险因素还没有完全的爆发出来,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外部复苏很艰难,那么这里就给出很具体原因,确实相对很艰难,如果从更长时段来看这个问题更明显,首先全球化肯定要慢了,因为发达经济体觉得不好了,开始都说很好,推进全球化,可以降低成本,甚至可以推进意识形态全球化,现在遇到的问题非常大,整个发展中国家30亿劳动大军进入整个世界市场以后来抢他们的饭碗,他们非常着急,全球化步伐放慢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最根本的是就业岗位。第二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都在加强金融监管,发达经济体叫金融瘦身运动,奥巴马政府已经很清晰的给出这样一个宣言,我们不需要这么大的经济部门,金融部门太大以后,占用太多资源,尤其是各高校最优秀毕业生都到金融部门,最终给实体经济带来的贡献是非常小的,当然还要收缩,他们现在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监管,在这个情况下全球贸易和资金一定会受到影响,在未来好多年将是新常态,如果大家看英文文献就知道NEW  NORMAL,我们要知道这个新常态是什么,比如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长3.9%,世行预测不到3%,我们要知道3.9%的水平和过去相比已经很低了,2007年之前的三、四年平均增长5%点多,未来很多年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是下降的,外部环境使得我们总需求也不会过于旺盛。

  很多人非常关心房地产,既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生活,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理解,第一,房地产风险到底在哪儿?任志强等房地产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完全从信贷风险暴露来看风险不大,去年整个加起来住房抵押贷款加上开发商贷款占贷款的17-18%,美国占56%,所有亚洲金融危机国家1996年风险敞口30-55%不等,一比我们没事,但是央企和地方融资平台,银监会有最新的报告,我们这个数额是很大的,由于地方政府融资时候融资平台更大程度上依赖了我们的土地,要么土地抵押,要么直接卖土地。第二,央企,大家最近看到好多央企退出了,非主营业务撤出了,主营业务都没撤出,央企的利润和地方的资产负债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期性特别强的房地产,敏感度是非常高的,恰恰风险决定了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应对所谓的房地产泡沫,当我们讨论房地产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放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看,我这里不预测房地产到底多少泡沫,或者今天涨了、明天落了,不做这项工作,很多人做这项工作,而且有不同看法,我想说的是中央怎么定位?其实一直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选择,为了下一步发展,未来的城市化,是中国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如果房地产是这样的发展态势可能不能持续,那么我们如何应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定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中走一个很艰难的路,包括现在采取了这么多的措施,本意不是要把盲目性打下来,本意不是要把房地产投资打下来,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的增长大背景是什么?如果前一段时间制定的政策都是超常规的,现在就要常规化,常规化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很多支持性政策都退出了,有退就得有进,政府不干了,还有谁来干?去年下半年大家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政府投资在逐步有所减弱,而房地产投资在上升,替代了政府投资,成为去年下半年比较重要的推动力,今年房地产投资也是很高的,我们需要不需要它作为投资主体转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投资,政府所谓的退出其实是做不到的,假定两个引擎来带动经济,一个社会投资,一个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往后撤了,没有社会投资跟进不行,所以我个人理解从保增长的角度,从保房地产投资基本平稳增长的角度,我们的政府在采取任何政策的时候都将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投鼠忌器,所以我不认为现在这一轮调整会根本性的打击我们的房地产,当然这可能对房地产商来说是个福音,但是政府没有更好的办法,不仅仅是由于有很多风险和政府和央企有关,更重要的是和我们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这可能是我们理解房地产风险和未来如何看待房地产角色的重要视角,有人说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是根本错误的决定,其实这不重要,只是提法问题。
   有关汇率的问题,汇率的问题,一直把这个作为重点,正在我们需要递交的时候,总书记和奥巴马通
了个电话,我们说既然他们都已经内部搞定了,我们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从长远来看,几乎都没有问题,大家都在说我们一定要升值,短期来看,外面给我们很大压力,另外国内也在造类似的势,做了很多压力测试,只要你一升,我们这些企业都死了,这其实可能是一个外交战略,这都无可厚非,作为经济研究者,我们要考虑到底哪种做法更符合我们长远发展,我个人理解,还是要升值,这是很难挡得住的,无论从劳动生产率角度,还是从顺差角度,我们都可以给出太多的理由。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理由,就是那些压力测试,如果很多压力测试是商务部做的,我们要打个问号,毕竟他要考虑到顺差问题,而且我们要看看我们的贸易结构,我们外贸结构中由于50%以上多一点都是加工贸易,所以升值的影响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另外如果真的有影响,是我们调结构必须付出的代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讲升值时候要考虑时间轴,说升值调结构,调结构是漫长过程,现在就升值,不可能一下解决问题,他这个判断是对的,但是他没有考虑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哪天做,罗马都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你得建,所以我个人理解我们需要去做,怎么做?我个人理解,今年全年人民币会有小幅上扬。
  主持人:感谢张主任的点评!社科院宏观团队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并且从80年代就开始做,晓晶主
任应该是核心骨干,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他们的一些观点,由于时间关系,有些细节问题没来得及讲,宏观经济的研究是已经是很热的话题了,买菜的老太太都在谈,学院派应该对学院派所要关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些深度的问题,大家互动时候可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下面,有请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研究员,宗所长他们这个团队也是实力非常强大,在
我们国家研究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方面是实力最强大的团队,大家欢迎!

图:宗良研究员

  宗良:首先,非常荣幸能够重新回到校园里,非常感谢刘院长还有胡教授他们给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尤其是这几年很少回到校园,走到校园里确实感觉到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一旦走到这里面,就感觉到自己又回到了当年,时常看看曾经在哪个地方走过的小路没了,印象非常深。刚才陈教授对有关方面的情况做了很好的分析,咱们人民大学,这段时间人民大学做的宏观经济分析尤其了方方面面广泛的关注,有些方面取得了国家有关层面的关注,也得到了相关方面的支持,对咱们这个团队能够做好相关方面的研究确实意义非常大,我们从内心感到自豪。
  刚才陈教授、张晓晶研究员的观点我们都赞同,真是像张晓晶研究员说的大家在很多方面的看法大体上都有一定的类似性,有些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让大家到一块说的时候,有时候很难,真是各说各的,可能都会说出一些差异来,刚才陈教授说的判断跟我们的观点也有很多比较一致的方面,比如陈教授提到的温和性通货膨胀、全面经济过热可能性很小,包括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还有泡沫,或有汇率问题面临的压力,还有暂不加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倾向于这么一种观点。结合具体情况,就几个方面的问题跟老师、同学们简单各交流一下。

  第一方面,关于整体宏观经济增长。整体宏观经济增长,张晓晶研究员特别提到“三架马车”的问题,从全面来看,前面速度应该高一些,去年前低后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调控,今年肯定前高后低,如果把前年再放进来,下来之后又上来了,然后又呈现朝下走的趋势。我们预测,第一季度11.5%,第二季度我们预测10%左右,第三季度9.4%,第四季度8.5%,全年大概9.5%的水平。我们也对有些数据做了一些预测,比如CPI,我们认为应该在3.5%以下,投资大约在26%,消费大概17.5%,M1 18.5%,进口规模要扩大,大概能达到30%多,出口20%几。这“三架马车”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去年全年数字一个是8.0、4.6、-3.9,今年6.9、6.2、-1.2,从-3.9到-1.2,总体上倾向于三个地方都合理,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如果出口那块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比较大作用的话,可能政策调整的难度更大。
  第二方面,关于物价的形势,刚才陈教授也对物价形势做了分析,认为全年发生通货膨胀还是比较可控的,我们确实对这个观点是支持的,我们也感觉通胀不是今年的主要矛盾,全面通货膨胀不会到来。作为一个国家,从政策上来看,一定要把通胀作为很重要的目标加以控制,尤其是在当今有条件的背景下,不要等发的很厉害的情况下再做,从供应条件和政策手段上来看,应该说还是有比较好的控制手段。在通胀方面还有一个观点,目前来讲,咱们国家控制的目标大体上是3%,从未来的角度来看,由于现在金融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国际上现在也开始有人提出是不是把通货膨胀稍微控制的尺度适当的再延伸一下,我们觉得这块是可以考虑的。
  第三方面,关于汇率的问题。汇率问题也是比较敏感的问题,汇率问题的逻辑有点不合理,当然我们的逻辑也不一定对,美国人是市场化的汇率体制,我们中国人跟美国人一样,那为什么你的是我的就不行了呢?从道理上来讲,咱们跑步的,后面的跟着前面的跑,不行了,你可以做,我可以不做,我不能做,平时你常常说我好多事情要跟你一致,比如美国人干什么事都说你们不跟我们一致不行,我们现在跟他们一致了,他们又着急了,从这点上也能感觉到美国的双重标准,如果从这个道理出发,假如美国人也对我有问题的话我还能理解,为什么?从这个道理上来看,我们只跟美国人保持一致,美国人可能说我们两个之间有问题,全球其他国家要说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得告诉你们一个道理,真正的矛盾应该找美国去,不要找我,如果你把美国的事搞定了,中国就跟美国一致了,人民币问题从根本上理解应该说还是美元问题,我的货币本身并没有说今天想升值、明天想贬值,实际上是美元汇率变动返过来要求我们做出另外一种方式的调整。关于汇率到底要不要升值?我们同意刚才的观点,刚才陈教授、晓晶研究员都提出如何升值,或者小幅升值,小幅升值也可能面临长短预期,比如会形成资金流入,会带来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强手段来解决,不能说不去做。问题在哪个地方呢?到现在为止在这种压力情况下,及时我们刚才所说的道理是成立的,完全保持汇率不动难度也太大,今天如果还要再说一定要坚持原来的调子,毕竟我们得考虑一下现实性来自国外的压力,相对而言对美国贸易顺差还是偏大,我们得适当的考虑这些情况,完全不考虑不现实,所以还是得去做。二战之后德国和日本50年汇率变动情况应该好好看看,70年代之后德国和日本走了两条路,德国走的一条一开始就把马克汇率调到3.66左右,一下调到1.72左右,这大概是80年,日本从320调到250多,1978年左右大概又调的比较低,1980年又上去一些,1985年那次又给调下去,德国马克通过渐进升值,80年时候基本达到比较合适的水平,德国马克七八年代时候调到基本定位,1995年4月份发现汇率是日元下的比较多,从120左右大概又下到80,德国马克相对来讲下的幅度比较低,德国和日本的情况跟中国可能还有比较大的差异,不排除我们在汇率体制上做一些转变,该升的也要升,但是要处理好资产价格膨胀问题,日本没解决好资产价格膨胀问题,德国由于比较好的控制了通胀和资产价格膨胀,所以德国的问题相对来讲少得多。
  第四方面,关于加息问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至少不用那么着急,从数据上来看,2.2%的通胀率,咱们关注的还是美国和欧洲,这两个经济体到底采取什么措施,因为其他国家跟咱们不一样,比如澳大利亚加息,澳大利亚加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拉他的矿石,直接把他拉起来,需要稍微收一收,咱们跟他的节奏感不一样,咱们还得盯住美国、欧洲。我们觉得有这么一个倾向,是不是加息还看我们另外的政策效果怎么样,包括信贷控制,我认为信贷控制是中国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去年上半年走的很猛,下半年开始收,今年整个信贷额度的控制几乎让你按月、按季报,1月份下旬干脆直接下个文,就不准再做了,开始还觉得不踏实,最后怎么办呢?直接把信贷系统关掉了,想做都做不了了,另外中国存款准备金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咱们调利率时候没有把存款准备金调下来,存款准备金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这块还是比较合理的,不一定那么着急,目前即使加息,也是给一种形式和信号,通货膨胀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加也不能加太多,最多在二季度末或者三季度象征性加一点。
  第五方面,关于房地产。刚才陈教授专门说到房地产泡沫,一方面同意,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测算,做了泡沫到底有多大的测算。从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教训来看,尤其是日本,包括利率,整个货币政策一直在动摇,尤其是在关键阶段货币政策不明确,不知道到底想干吗,比如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整个目标不明确,德国央行货币政策就比较明确,坚定的控制通货膨胀,坚定的控制资产价格,汇率可以随着市场适当的浮动。房地产价格不同于别的,房地产价格只能上,下太难,因为下会对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下的时候不好下,刚性价格情况下,不能轻易的调,我认为这个政策类似于工资还有税收,尤其是个人所得税高低,减税时候都高高兴兴的,凡是有刚性的东西,我们尽量一定要控制住节奏,控制不住节奏将来风险非常大。一说到房地产能不能打压,有人就会说这样做会使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说出来,我们认为虽然有风险,从银行角度来讲,也需要把泡沫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北京房价如果再涨一万到两万,如果再让房地产泡沫崩溃,那要银行的命,现在得个感冒,我还好办,一定不能等没办法控制时再整,该打的时候还是要打,对银行的影响总体上可控。
  第六方面,关于中国刺激消费还有打击房价根本政策怎么办。美国消费量很大,美国消费有10万亿美元,按照2008年的标准,中国消费不足两千亿美元,欧洲加一块大概只有七八万亿美元,日本只有几万,全球消费,美国占了非常大的全球消费非常大的比重,中国消费结构的调整还是比较长远的过程。关于消费,怎么才能起来?国外制度都是非常明确的,最终都要达到什么阶段呢?多干不能多得,所得无法持有,或者持有时候持有成本比较高;第三个角度,转让或者赠与的损失比较大,转给他之后也拿不住,税收征的比较高,谁拿着都烫手,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美国同学回来了,他有两套房子,一套值25万,另一套值50多万,他自己说,他这两套房子如果在北京最好的地段里大概能值将近1亿,但是在美国就值这么多,第一套房子本来是25万买的,现在有人要23万买他不干,他想卖25万,但是这个房子即使卖25万,他也得亏一塌糊涂,要交10万左右的税,每年要交2万美元税,交20年或者30年,房子钱全没了,给孩子也没戏,先交50%遗产税,西方的体制才能最终把消费刺激起来。
  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祝愿人大论坛越办越好!

  主持人:宗所长从六个方面谈了一下他对各个方面的一些看法,应当说这些看法都是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下面是互动时间,老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同学也可以提问题,大家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不错,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面进入互动环节。   
  提问:能不能报告一下房价泡沫测算的结果?
  回答:中国房地产泡沫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大家直接感受也是泡沫很严重,我们通过各种指标进行测算,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给大家发相关材料,最后结果是这样的,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国家房地产泡沫不是说部分地区已经有泡沫,而是全国已经有比较严重的泡沫,并且这个泡沫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目前我们的测算结果是房地产泡沫已经比较严重,国家必须出台相应政策进行治理或者整治泡沫。补充一点:一方面房地产是我们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又是投资品,生活必需品要求房价保持基本的稳定,而投资品又决定了它的价格是能够剧烈波动的,投资品和生活必需品两者之间的矛盾或者要求它的价格的基本稳定和它的价格的剧烈波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决定了我们国家房地产政策必须要有政府来介入,1998年房地产改革的时候,主导的思想就是形成以保障性住房为主体、市场供应为补充的市场供给体系,十多年过去之后,我们的房地产市场现在的格局是保障性住房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0%,包括各方面的,比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等加起来还不到10%,之所以目前我们的房地产泡沫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我个人现在认为我们的政府必须由以前所为或者所为不足或者没有作为向大有作为角度讲,一个是改善供给,二是抑制不合理需求,改善供给,是结构方面的,抑制不合理需求,主要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从消费结构来看,个人自住性需求应该扩大,中国房地产泡沫即是收入分配恶化的原因,也是收入分配恶化的结果。
  从短期、中期、长期来看,我们国家房地产短期的调整和中长期的下滑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短期来看,我们房价泡沫现在非常严重,中长期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消费结构的改善、城市化、工业化等等决定了房地产依然是未来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很重要的支柱,所以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避免的,短期的调整和中长期的看好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国家住房制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提问:各位老师好!我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提问,第一个问题,刚才专家讲到中国汇率在长期来看升值是必然趋势的,所谓采取小幅逐步升值的汇率升值形式会不会进一步形成泡沫?对于小幅升值模式,会不会进一步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第二个问题,加息能不能有效的抑制国内资产价格的泡沫?第三个问题,对于房地产市场,既然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房价增加趋势不可避免,那么短期而言,政府种种调控措施于长期而言又有什么作用?
   张晓晶:第一是汇率问题,小幅升值,从可行性角度,对于汇率改革实际上有很多观点,比如一次到位,大家想想到哪个点就到位了,比如10%?20% ?30%?CEPR有一个最新的有关汇率的文集,里面有很多学者的文章,而且是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文章,可以下载,大家可以查,这里面有几个观点,其中一个观点是有关人民币低估的程度,大概是10-40%左右,我们真的不知道均衡汇率在哪儿,所以导致我们有困难。第二,如果一次升值幅度比较大的话,真的会带来很多其它的问题,如果你是政府决策者,你会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其它的影响,因为它的目标不是只有一个,如果只是调整结构,可以下很大气力,但是调结构过程中会带来很多问题,不简单是员工下岗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当然包括资产泡沫,小步升值是迫不得已的办法,而且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如果我们有可能在控制资本流动方面做出我们的努力的话,我觉得这个是有意义的,有关控制资本流动在很多年前至少主流学界认为这是很糟糕的做法,扭曲了资源的配置,然后会带来所谓的地下资金流动等等,如果大家关注一下现在最新文献,我希望大家关注一些新先的文献,我们主流经济学里面讲的很多观点现在不被主流学界所认同,IMF有一个首席经济学家叫布兰查得,他最近写了一篇报告,提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通货膨胀问题,是不是可以提的高一点,文章里面提到这个问题了,如果单一盯住通货膨胀是不是可以?第二通货膨胀定的那么低是不是可以?都在反思,我们通过控制资本流动等等方式,抑制投机性资本,我觉得普遍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第二个问题,加息能否抑制资产价格的泡沫?美联储主流观点是什么呢?货币政策能做的只是能够应对通货膨胀、总体经济的需求,对于资产价格的作用是相当微弱的,什么措施能起作用?就市是监管措施,我们看看房地产政策,几乎和这个如出一辙,我们所有措施几乎跟这个都是有关系的,加强监管。在此之前不知道泡沫有多少,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泡沫。对于控制资产价格风险,更多采取监管性的措施,加强监管,而不是直接传统的货币政策。
    第三个问题,房地产市场现在采取短期调控措施,对中长期的发展有没有什么作用?其实都是权宜之计,尤其是现在,短期都是压需求,其实核心还是我们要更多的在公积方面做文章,如果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现在房地产供给面,你们会发现可能未来房价上涨会更高,比如从土地的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来看,我们土地购置面积要远远大于土地开发面积,很多人在捂着地,他买了,但是没有开发;第二个数据是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很不匹配,销售面积远远大于竣工面积,我们盖了这些房子都卖光了还不够,把原来库存房都卖掉了,2009年底基本是库存的低点,说明短期住房的供应是有问题的,如果从这个角度讲,住房价格还要涨,大家看很多投行分析,二季度之前房价上涨可能很难遏制,没有把政府强力的作用考虑进去,如果政府足够强大的话,这样的因素是会被抑制的,但是这是一个影响房价基本面中长期的因素,如果在供给方面我们做不好,只是压制需求,信贷政策真的很厉害,可以把你都控制住,即便有钱,如果超过第几套房,不让你买吗,大家觉得可行吗?我觉得不可能,这是完全违背市场经济的,我有钱你凭什么不让我买房,就凭我已经有三套房了,这是不可以的,在需求面仍然更多的要采取市场化手段,但是政府能做的事情是很多的,比如说我们的土地财政,比如说我们的央企和土地之间的关联,完全可以做到,为什么不能做呢?我说一点我个人理解,也可能不对,90年代时候,特别90年代末时候,我们的国企改革当时利用了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现阶段国有经济的强大某种程度上利用了我们的房地产。这是我的一个理解,谢谢大家!

  宗良:针对第三个问题我简单说一点,我们觉得房地产的发展肯定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增加供给角度,另一方面从抑制需求角度,尤其是抑制不合理需求。从抑制需求角度来看,刚才我特别提到需求政策,现在我们采取的是信贷控制,让买房的钱不行了,如果再打击不住,收益部分高征税,这个环节如果能做得下来就做,如果做不下来采取第三招,谁拿着这个房子都烫手,那就是物业税和遗产税,每一招走过去可以足以保障让大家最后没戏儿,市场要是敢做,最后只有死路一条。关于增加供给,怎么办呢?中国有一个很特殊情况,现在政策还没有突破,我们很多人都是从农村来的,农村宅基地的地实际都是一样的,由于关系的确定,实际上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变革,一块地价格是3.5万,一块地基本不值钱,干啥都不行,政府低价征高价卖也不利于长远中国消费的扩大,中国经济发展的利益是通过剥夺式的给拿走了,本来这个地应该是农民的,至少这块地收益50%、60%归农民,现在10%归农民,这块问题如果解决了,中国有大量的土地供应,从中国房地产配套角度上来看,小产权房毕竟已经形成气候了,孩子虽然是黑户口,但是毕竟长到一二十岁了,全部都整死的可能性比较小,通过合理机制,跟其它政策配套起来,最后达到相对平衡,供应也增加了,如果不增加供应,谁也难办。

  刘元春:目前在分析房地产市场的时候有几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一个是风险积累的逻辑是什么?假如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要进行释放的途径又是什么?这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逻辑,这个逻辑如果没有搞清楚,在把握房地产市场调整规律时候可能就有问题,我们经常说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有些人骂房地产商太黑,有些人骂投机者太猛,还有人骂流动性太多,最后骂到政府,比如宗所长和张主任都提到土地的问题,中国房地产土地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核心问题,包括修房子、卖房子、买房子的都是正常行为,任何一些问题不能够简单的归结多市场者身上,为什么供给不差,因为任何一种投机都必须有基本的环境,这个基本环境就是价格预期要有上涨趋势,如果没有这个预期,任何一种商品很难成为投资品,资本化、投资化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实际上跟我们的大环境有关,一方面高速增长的城市化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有限的土地供给和住房供给,我们测算了一下,这里面的需求基本是550万套,每年供给的住房套数总量基本在500万套,去年490多万套,中国总体市场是供小于求的市场,供小于求的市场再发生分化,真正自住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初级阶段投资性需求必定以刚性需求为基础,必定要以前期供小于求为基础,前期的供小于求的问题在于什么呢?土地,从2000年到2008年底,未开发土地积累总量10亿平方米,是什么概念?每年所开发的土地面积2亿多平方米,意味着我们的土地储备实际上超过4.6年,正常土地储备应该是2年多一点,大量土地储备没有开发,按照中国土地开发要求,保有期两年,两年之后要回收,实际上回收的只能是象征性的,比如国10条、国4条,前两天刚出台的国务院的5条,出台之后象征性的收一点,土地价格上涨的非常快,但是统计数据反应不出来,统计数据只有20%多。土地的拍卖首先是地方政府进行收储,然后进行拍卖,因此有人讲土地的问题是政府拍卖制度导致的,拍卖制度也不是核心,按照原来制度设计有一整套方法,比如最初我们提出过的土地增值税,按照原来最初的设想要征20%,你炒土地,20%要归国家,最后怎么样呢?大家说征不上来,改为征交易额的1%,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土地是地方财政的核心支柱,而土地监管和相应的实施,又隶属于政府本身,在土地市场垄断的基础上再形成一种监管拍卖机制,实际上就是政府无所作为。每年2亿多平方米里面的结构又发生了变化,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10年土地供应计划,计划规定今年供应的土地是18万公顷,用于住宅的差不多是8万多公顷,事实上我们发现任何规划里问题都非常大,规划的拍卖的土地跟开发的土地和已经保有的土地之间数据的差距很大,在土地供应结构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的比重,按照我们的测算土地开发面积和投资开发面积2002-2007年平均市场占有率是4.8%,但是到2008年、2009年市场占有率只有3.8%,政府越是高调提出解决适用房、提出保障性住房大量建设,虽然总理去年谈我们已经完成2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修建和改造,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数据是很有问题的数据,为什么?因为改造、修建都算这里边,总供应放量部分非常少,去年整个市场份额只有3.8%,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实际上现在房地产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政府无所作为,这是我们要澄清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而不是市场简单的出了问题。
  是不是中国这样一种模式就是全世界所特有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另外一种观点,不管在什么体系下,房地产都有它自身的周期,美国也有
18年一次的房地产调整模式,房地产本身来讲,周期性调整的核心理念跟体制有关联,根本不是最终的,纯粹市场化的一些国家土地私有化的国家以及有遗产税、物业税等一系列税收体系的房地产市场也有泡沫高涨、破灭、重新复苏的几个阶段,虽然中国目前很多问题根接因素可以毫无客气归结到税收体系、土地制度还有整个地方政府不作为上,另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房地产游子身的调整模式,而这个模式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简单把脏水完全泼政府身上呢?那倒不必,如果没有政府,房地产该有泡沫还是有,该治理泡沫的时候还是要治理泡沫。我们讲房地产分析里一定要突破几个误区,实际上要突破两个误区,今年二季度报告里可能会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它成了未来宏观经济发展里最不确定的因素。  
  感谢几位嘉宾!我们这个活动也跟经济观察报进行合作,感谢经济观察报的朋友!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和各位老师的光临!下个
月再见,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