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投资需考量政治风险
导语:因“中国威胁论”,中国企业的并购往往被冠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海外并购不乏失败的案例。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邹卫国 澳大利亚政府在资源税以及在对待外资企业上的最新变化表明,即使在这个自由、民主的发达国家,政治风险也已经大幅提升。这种新的风险因素可以被看作是“蚕食性征收”风险。

5月3日开始的澳大利亚对不可再生资源加增40%税收的提案正在进行第一轮意见征询。按照澳政府的计划,两年之后的7月1日,这项措施将开始实施。相关措施将导致矿业公司利润大减,根据预测,中国铝业公司参股的力拓公司的长期收益将下降30%。

这一举措,相当于中国公司的矿业资产被蚕食性征收。之前,中国对待海外并购政治风险的考量一直聚焦于并购之时的政治审查。因“中国威胁论”,中国企业的并购往往被冠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在这种思潮的流传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乏失败的案例。

中国为此而生的策略就是努力改变中国的形象,包括在很多关键并购决策中进行妥协。比如,为改变中国形象而进行的公关活动;为达成并购而放弃部分股东权利,包括由外方派驻董事、管理人员等等。

相关努力逐渐起到了效果。一大批中国的大型海外资源并购成功达成。但是,当中国的这些大型并购达成之后,政治风险却并未消失。问题已经转向这些收购的资产面临被蚕食性征收的风险,但中国企业看上去对此缺乏准备。

澳大利亚的新税收政策表明,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高涨,这个国家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试图通过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方式来增加政府收入。澳大利亚现在试图使用的手段是:重新审查税收政策。它在未来还可以实施的工具包括:重新审查已经签署的合同,重估特许权协议,如果这个政府愿意,它甚至还可以对投资者的利润汇出征税等等。实际上,除上述新的增税政策,在西澳大利亚,当地政府已经在考虑对“两拓”(必和必拓和力拓)的优惠特权进行调整。

不可再生资源与一般工业品的特点不一样。前者属资本密集型投资、资源不可再生且其储备不可移动;而油气、矿产还被当作国家的战略资源而拥有额外的保护。因资源储备不可移动,这导致蚕食性征收的策略成功的概率极大,因其被赋予的战略资源地位,这些政策容易得到经济民族主义的呼应,在其国内实施的政治阻力也比较小。

澳大利亚政府的提议就被赋予了相当浓厚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澳政府对其民众传递的重要诉求是对外资的攻击。澳联邦总理陆克文称,必和必拓40%的股份由外资控股,力拓70%由外国人控股,并表示“暴利都是建立在澳洲资源的基础上,最后却流向国外”。

在这种对待外国资本的态度下,中国资产将面临相当严苛的政治对待。为获取海外的资源,中国的企业突破了重重政治阻力,本已付出了巨大代价。除中国铝业之外,华菱钢铁、兖煤、武钢、五矿、中钢等,都在澳大利亚拥有矿产项目。

虽然相关并购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历程,但因其人口少、资源丰富、法制环境稳定,澳大利亚还是被认为是矿业投资的一个相对较好的地点,这也是相当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澳大利亚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原因之一。中国一些重大的有影响力的并购都发生在这里。但是现在看来,这些看法却低估了当地的政治风险。

澳大利亚的投资风险需要重估,因为在矿产资源需求大增、价格大幅涨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政策风向已经发生改变。在蚕食性征收的政策主导下,并购所能带来的战略优势及其产生的价值仍存疑惑。对于这种变相国有化的举措,中国企业需着手反思并购策略,全面考量这种风险。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