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我怕戏平庸
导语:伴随新版《三国》争议的是,高希希的每部电视剧都能高居收视率排行榜前列。

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采访高希希的时候,新版《三国》还没有在各大卫视播出。眼下,新《三国》还没播完,却已经是网友们最热衷讨论的电视剧,无论是陈好的 “成熟版”貂蝉,还是无数纰漏的雷人台词,或许当时的高希希心里已经预料到新《三国》即将带来的谈资,好在这也不是高希希第一次面对争议,从 《甜蜜蜜》的穿帮镜头到《新上海滩》演员问题,伴随争议的是高希希的每部电视剧都能高居收视率排行榜前列。

去年拍完《三国》后,高希希答应了演出公司的请求,打算把自己的作品《甜蜜蜜》再改编成话剧,电视剧版《甜蜜蜜》因为成就了孙俪和邓超一对爱侣而被观众铭记,这次要登上话剧舞台,高希希心里不免还是有些紧张,尽管他开玩笑地说 “这部话剧是玩票”,但事实上,由于每部作品都获得极高关注,真正的玩票从来不可能。

访谈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会用林心如这个演员来演时代戏,她的台湾腔不会影响表演吗?

高希希:我要选第一个纯净的女孩子,她在形象上是符合的。因为我想在这个话剧里谈一种坚守如一的爱。你说的台词问题,她有改善,改善完之后特别好。她几乎三个月啥也没干,我觉得有志者,事竞成。

另外她感觉很娴静,感觉很容易让人欺负、温柔,但是意志力特别强,对于自己的承诺是那么的尊重和善。我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有我母亲的影子在里面,这种女性的爱不是特别张扬的那种状态,它会凝聚在每一点每一滴的人生中。

经济观察报:你的电视剧这么成功,怎么想拍话剧?

高希希:这有个巧合,我爱人是搞戏剧的。去年演出商找我排这个话剧,我想排就排吧,要是其他戏我还不愿意接。话说回来我自己心里对戏剧始终有一个情结,以前跟中戏交流的时候,我就很爱话剧。它跟电视不一样,影视是打造一个真实空间在虚拟空间里表现。话剧跟这是相反的,它是在虚拟空间里面对最直接的观众。这让人感觉既残酷又兴奋,所以我想尝试一下。

经济观察报:我们该怎么理解这种残酷?

高希希:残酷是指市场残酷。不是你在一个领域成功,在另一个领域就会成功。这是个大话题,如果没有这个话题,很难面对。我在这方面功课也只能从零做起,我喜欢戏剧只能说有这方面的状态,不一定有这方面的潜质,喜欢代表不了一切,还是要面对其他的挑战。所以我在紧张之余,把叶锦添请来。

舞台美术在戏剧空间里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不管怎么样,我自己有信心,这台话剧是特别真诚地面对真实的观众。

经济观察报:你说这个戏是玩票,是心态上还是创作过程中?

高希希:排话剧对我来说就是分类艺术的一种体验。我以前没干过戏剧,也不会一辈子干戏剧。我这是爱好,不是终生目标,我的终生目标还在影视上。叫玩票,我觉得不够尊重戏剧。这只是说明我对票房没有太强的企图心。它对我来说就像个敲门砖,我想这扇门能不能打开一下,我想看看真实的戏剧状态跟我影视状态的比较关系。

经济观察报:刚才你说戏剧既残酷又兴奋,让你兴奋的是什么?

高希希:戏剧特有的真实的交流过程。因为中间不可停顿。观众不会管你,序幕一拉开必须一口气到终点。影视可以中间被打断,比如演员状态没准备好可以,但戏剧不行。

经济观察报:这个你之前你有心理准备吗?

高希希:当然有,但是没有身临其境,绝对不一样。之前我看爱人排戏,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但到了我自己真正导的时候,还得重新学。

经济观察报:这个话剧是根据电视来改编的?

高希希:部分内容是根据电视剧的故事来延伸的。戏剧就是戏剧,和电视没什么关系。电视剧内容很丰富,我们剪裁的机会大,可以加很多的东西。我们加了一些中老年的延伸的戏,电视剧只到中年,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心态变化是什么,会有一个展示。

经济观察报:既然不一样,那改编成话剧的时候为什么不改个名?

高希希:甜蜜蜜还是我心中想说的那几个字。我真正心里代表甜蜜蜜的故事是邓丽君,那个时代,面对那一首歌心里的涟漪。其实那个时代给我们很多,国家在成长,社会在成长,我对那首歌感触特别多,我把它称为真情年代。

经济观察报:你太太在这个戏上主要是做什么?

高希希:她主要是在结构上,比如说,人和人之间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个是一个戏剧的特点。可以把一种人文精神传递给观众,只有话剧舞台才有这种余地。这种过程其实挺震撼的,这是戏剧舞台可以充分展示的。

这种对话是一种理念性的对话,是把我们现在的需求和过去价值观对等一下。

经济观察报:这个戏演出商这么喜欢,是不是因为你电视剧拍得太好了?

高希希:其实我完全没想到,我只想排一出有点意思的戏。我要的是好东西,不是一个糙货,至于有多少观众看,只要我们努力了,其他的,我都能接受。一千个观众只有十个坐那儿看,我们也要认真演下去,去倾诉我们的衷肠。

演出商喜欢可能有这个原因,可能大家觉得这几个人还是有点意思,带点时尚感。

经济观察报:这个戏对你是玩票,你希望观众有什么样的评价?

高希希:我希望他们觉得没有受骗,感受到整个创作团队面对他们的真诚,这是我特别希望要的。我的真诚是体现在作品的表现力上,如果我的作品能让他们感动,有点共鸣,将会是我最兴奋的一件事情。

经济观察报:电视剧导演和话剧导演哪个更累?

高希希:肯定是电视剧导演累,超强体力劳动。话剧对我来说,是我影视工作体力四分之一,毕竟它空间就这么大,还能准时收工,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人。拍电视剧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打交道,一部戏要跑多少个新的环境,适应人适应当地的气候。

不过从习惯来说,我还是喜欢影视,话剧说实话太安逸。一杯茶一根烟,一坐,体力消耗确实不大。

经济观察报:改编自己作品的难度是什么?

高希希:超越,为自己的旧作品找到一个新灵魂点。

经济观察报:这部戏你找到了吗?

高希希:我觉得应该是找到了。除了延伸的戏,它里面还有更大的爱,在讨论时代给了我们什么。

经济观察报:好的戏不应该只是感动,还要反思自己,你同意吗?

高希希:感悟到自身和社会一种对应的东西,这是我们希望努力做好的一个环节。

经济观察报:你说你希望自己在合适的时候回到电影里,拍《潜伏》是这个时候吗?

高希希:我希望现在是合适的时候,《三国》以后我努力想在我没有涉足的领域里拍一些我想拍的作品,比如谍战剧,比如《潜伏》。麦加现在给了我一个剧本,叫《刀尖上行走》,都是我要考虑的东西。如果感觉对,我愿意接下来去尝试。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电视剧的优势是什么?

高希希:强大的故事内容会把电影压得喘不过气来,电影的优势在画面的冲击力上,各方面的刻画都极其精练。而电视剧我一句话说不完,我可以说两句话,娓娓到来,这样就有叙事理由。

经济观察报:电影好像更精英一些?

高希希:有些媒体问我,你拍的电视剧怎么像电影。这个话题就不应该谈,这本身就是导演的职责,所谓像电影就是说你向电影靠了,其实它们在叙事上是两个不同载体的东西。美剧就是拿它当电影拍,只不过是节奏和方式不一样。斯皮尔伯格拍的电视电影,你想想,3.5亿美金拍10集《太平洋战争》能拍不好吗?美剧的剧作结构也是精良的,越狱第一季多精彩啊,特别值得学习。不过从我个人情怀上来说,我还是喜欢拍这种亲情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