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6月荐书
导语:本书是作者近年的散文结集,以回忆为整本书的基调与主题。

《过得去》

作者:杨葵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定价:24.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近年的散文结集,以回忆为整本书的基调与主题。《虎坊路甲十五号》《农展馆南里十号》,以特定空间为对象,追忆往昔岁月。前者写的是作协干部宿舍,后者写的是文联大楼,记录下作者在成长及工作岁月中难以忘怀的若干人物与几段往事。作者从事出版十余年,打过交道的作家不可计数,《我和我的作者们》记录下其中印象深刻的几段过往。《消夜的繁华旧梦》《老城门边的私家地理》,分别以北京的消夜场所及老城门为记述对象,私人记忆与社会变迁相结合,折射出近一二十年北京城的气氛流转。

阿尔班·米歇尔:一个出版人的传奇》

作者:埃玛纽艾尔·艾曼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定价:29.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阿尔班·米歇尔是与加斯东·伽利玛、贝纳尔·格拉塞等人同时代的法国出版业巨子。这是一位全能的出版人,涉足图书的各个领域:销售、发行、出版。他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灵敏的感觉,凭直觉发现写作天才。他认为出版业是一项快乐的冒险事业,而他久经市场历练的敏感眼光则使冒险频频取得成功;由他发现并出版的那些新作家,不断收获许多重要奖项:龚古尔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奖、费米娜奖……他是一位乡村医生的儿子,从书店店员做起,白手起家成为出色的出版人,他的出版生涯是一部小说,一部传奇。

《1Q84》

作者:村上春树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定价:36.00元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熟悉的那个1984年已经无影无踪,今年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我最想要的理财书》

作者:李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9.00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本书从理财目标、存款、信用卡、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股票、房产、留学、购买黄金等诸多方面,构架整个家庭以及普通人的实用理财的脉络,可作为大众理财的普及扫盲版本,具有简洁、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彻底改变了“只有富有阶层才有理财之需”的概念,树立了“人人都需要理财,理财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新观念。


《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

作者: 杨照/李维菁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定价:36.00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首部全面介绍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生平与艺术的传记作品,除了呈现蔡国强独立但并不孤单的艺术追寻之路外,同时还原蔡国强既是人子也是人夫、人父的亲切形象,从他“信风水却不信算命”的自成一格宇宙观开始,溯忆奶奶、故乡泉州、求学时代、青春恋曲……从前种种,发现他“以万变应不变”关注瞬间灵光的当下实践观,以及他仍持续不断向未来开展的,以不可思议狂想与奇观冲撞各形各色文化符号的深沉幽默感。

 

《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

作者:格里德尔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8.00元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引起、满足普通读者的兴趣,他们希望分享一种具有吸引力但又陌生的历史经验中的某些东西。虽然我竭尽所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述全景式的现代中国历史,但我希望,即使那些不同意我的解释观点的人,或者反对我评论某个人或问题的观点的人,会同意这是一个写给广大读者的故事。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这个经验提供的重要的洞察方式,能使一些人们熟悉的观念和期望,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全球化时代变得新鲜而且彼此关联,从而成为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东西。

行话

副标题: 与名作家论文艺

作者:菲利普·罗斯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定 价:25.00元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在作家看来,文学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作家的心灵又怎样受到外在世界所发生事件的影响?在菲利普·罗斯与一众国际作家的近距离接触中,他们探讨了地域、政治与历史在作家们作品中的重要性,并追寻了宏观生活境况影响作家高度个人化艺术的想象之路。

《行话》是一部采访录,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读到米兰·昆德拉与捷克斯洛伐克、普里莫·莱维与奥斯威辛、爱德娜·奥布莱恩与爱尔兰、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与布科维纳、伊凡·克里玛与布拉格、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与华沙、布鲁诺·舒尔茨与波兰,以及对罗斯两位已故朋友——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和画家菲力普·古斯顿——的欣赏与刻画。书末的《重读索尔·贝娄》一文则生动地呈现了贝娄的成就,而且秉承了此书的精神,是一次同行的解读。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