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的新希望
导语:以制药企业、药批公司和公立医院为代表的医药利益集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政府。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汪雷 药价真正能降下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因为,以制药企业、药批公司和公立医院为代表的医药利益集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政府。

近期,以“暴利药”芦笋片曝光为开端,一波针对高药价的舆论和政策攻势迅猛袭来。整个6月医疗行业大事不断。先是“回扣清单”事件中19名医生被处理。紧接着,发改委价格司表示将严查医保目录公布前后药品涨价。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被“双规”更把整个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张的落马,被看作郑筱萸之后国家药监局第二次大地震。

更早些时候,中纪委副书记、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 ,在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会议上表示,当前老百姓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领域还不十分满意,特别对药价虚高和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问题仍然意见很大。随即,新一轮“严打”已在酝酿甚至展开的风声在医药行业内盛传。

客观而言,过去数年的改革着实令国人失望。当年的国家计委和如今的发改委曾连续23次大面积降低药价,结果却是患者医药支出十年间增长数倍。被降价的药自动停产,随后改头换面以更高价格进入市场。

伴随政策不断出台不断失效,人们逐渐意识到,政府对于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要么是无能为力,要么是从未狠下决心。而百姓对于医改真正能见成效,也渐渐不抱希望。现实层面上,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症,不见缓解。

但对于这一次决策层的举动,敏感者嗅出了不同的味道。就像针对房地产行业一样,事实证明政府并非无力控制,而是未下定决心。医药行业亦是同理,只要有动力,由动力而生发出决心,调控手段有很多。这次调控和以往相比,区别就在这里。

在2009年新医改没有启动之前,医保的覆盖面和报销比例都比较低,老百姓看病绝大部分自己支付。医药行业的暴利,基本从百姓身上抽取。对此,政府虽有改革之心,并无切身之痛。

新医改启动后,医保覆盖面迅速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高,财政开始真正为居民看病买单。这种情况下的高药价将大幅增加政府支出,直接伤害政府利益。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各级政府第一次有了降低药价的真正动力。

这一点,从最近相关部门对于新医改一年投入财政资金3900亿但收效甚微的表态中,便可看出端倪——政府开始心疼自己的钱。而这些钱很可能为医药利益集团中的各个环节所瓜分。

于是,以往与医药集团博弈的对手,由软弱的百姓换成了强大的政府,天平两端的砝码开始趋于平衡。一些真正有效的政策也开始不断出台。例如,国家药监局对于低价药改头换面高价入市的审批已经变得非常严格。对市场上现有的药品,卫生部则通过基本药物目录对价格加以确认,并要求公立医院零利润销售。

当然,政府亲自站到谈判桌前,并不代表它的对手会立刻服输。相较房地产行业,医疗是一个更为特殊也更难监管的行业。即便在美国,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也非常难以监管。最近几个月,强生、阿斯利康、辉瑞等医药巨头,均被美国司法部门找上门来。

国内更是如此,虽然新医改进行了细致复杂的政策设计,但可钻的空子依然不少。在首轮基本药物招标中,个别手握定价权的政府官员定出了比药品成本高出十余倍的招标价;公立医院医生为患者开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高价药;对医疗检查费用、天价医疗耗材的监管依然薄弱……

近日发改委下发《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机构和企业意见。据称,对于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可能都有相关调控举措。但百姓依然不要对医改抱一蹴而就之奢念。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下,医药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博弈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改革只能是渐进式推进。

从这个意义上讲,眼下医改的要务应是,保持住这种持续推进改革的动力,并确保地方政府与百姓利益上的一致。以上两点若能践行,便可对中国医改寄予厚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