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导语:

主持人:
   各位同事,经济观察报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研修班现在正式开课,在开始之前由经济观察报副社长陈辉给我们大家讲话。

陈辉(经济观察报副社长)

陈辉:
    大家上午好!本来这个讲话应该是刘总来致词,他可能有重要的事情,也可能堵在路上,也可能有其他事情,我不想耽误大家更多时间,我代表他来做这个致辞。
    首先,感谢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三位教授能够到北京来给我们做这样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讲座。这次活动是我们社委会经过非常长时间的酝酿,而且从报社来讲是非常重视,而且做了很多预算。希望这次的培训能够对我们的采编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在业务方面有很大提高。我也是离开学校课堂28年的人了,今天又回到学校课堂里面,我也想重新做一次学生,认真的听这次的讲座,我也希望我们全体的编辑记者和同事们能够做到这点,这次的培训非常有价值,大家能够记住这一刻,同时要珍惜这次机会,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意见,可以充分的和这三位教授交流,要珍惜这次机会。再次感谢三位教授,同时预祝这次培训能够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陈总的发言,现在的时间就交给五位老师,先请他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大家认识一下。

赫佐格:
   早上好!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来到北京,我来到这样一个充满着新闻同行的课室感到尤其激动,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能够对我们目前美国所用的新闻操作方面有所了解,大家能够有所获。
    我的名字叫做戴维·赫佐格,我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副教授,同时担任美国调查新闻记者和编辑协会驻美国总部数据分析师的工作。我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担任数据分析,跟调查新闻有关的课程,我们课程由本院的老师加上美国业界专门做调查新闻数据分析的人来共同上课,上这个课的目的是常规学生和美国业界的新闻记者和编辑们,能在调查新闻数据分析方面获得稳固的基础。在加盟密苏里新闻学院之前,我在美国业界工作15年,我当时采访主要的内容有调查新闻、财经新闻,另外也运用数据分析、利用计算机进行报道。
    我这两天讲课的内容是这样,今天讲美国调查新闻,侧重于新型的数据分析的调查新闻的总体状况,明天会讲到计算机的辅助报道,也是属于调查新闻中的项目,让我们能够从掌握的数据当中进行数据分析,从简单的到复杂的数据分析。星期三我会讲如何运用图示软件对数据进行地图化、图示化、图表化,使我们报道在数据方面提升一步,并且使枯燥的数据变得更加视觉化。我刚才讲了,跟大家分享经验非常激动,期待着通过这三天的学习后大家能获得好的成果。

约翰斯通:
   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参加我们的论坛。我有40年的从业经验,分别在美国五个报纸工作过,退休前是在纽约时报工作13年,做调查新闻。在退休以后,近两年我在美国被聘为教法律方面的老师,我教授的是税务法规以及商业法规方面的一些原则,从古代开始讲到现代。我在课程当中特别跟我的学生讲述有关税务方面的原则和法律方面的内容,从过去到现在。我也写了很多书,尤其是有关违规的税法操作如何操纵美国相关市场,以及税务运行的规律。我也是刚才赫佐格教授谈到的美国调查新闻记者与编辑协会理事会成员,另外我也是一个小型的酒店管理委员会的主席,我的两个孩子也涉及到酒店管理方面的业务。
    我想在未来三天我们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大家有什么经验,有什么评论尽量跟我们分享,希望我们通过这次的活动对大家在未来新闻生涯当中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向我问最精深的、最挑剔的问题。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中国,我的中国之行每一次都有无穷尽的激动的让我感到新鲜的事情。

勒比扬:
   大家早上好,我是马克·勒比扬,来自《芝加哥论坛报》。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中国,非常感谢大家邀请我来到你们的《经济观察报》,跟大家进行互动。我上一次来到中国整个行程是跟中国记者在一起交流的,感觉非常享受,来到《经济观察报》我也感到非常高兴,在课堂上、在课间,如果大家有跟我在一起想进行互动、进行交往、了解,我都非常欢迎。在未来三天,我讲到的课题就是美国在因特网的挑战下、新经济的挑战下,尤其是在新媒体方面我们有哪些变化,我们是怎么应对的。我会讲到我们在论坛报的网上采取哪些行动、哪些做法来提高我们网上的流量和网上的活动。我会讲到我们如何运用电台、电视台、网站、报纸,我们通过跨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加强网上内容的散发。我鼓励大家尽量跟我们多提问题,你们的提问会使我们的讲课更加有趣,会更加富有针对性。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我们今天主讲是三位老师,同时要介绍一下两位专业翻译人员,一个是密苏里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中国项目部主任章于炎博士。
章于炎:
    大家好,我在密苏里新闻学院目前是担任中国项目合作主任,刚才我们陈社长也讲到这次项目合作是经过你们社委会认真讨论,也是跟我们之间有非常好的、非常详细的协商,至于讲课的内容是什么,怎么讲,我们有非常好的互动。密苏里新闻学院之所以在这举行这么好的论坛,是我们在比较多的计划当中的一个,我们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论坛,跟我们经济观察报是第一次合作。
    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历史大家可能都有所知,密苏里新闻学院已经建院102年,虽然是美国最老的新闻学院,但是目前对新技术的拥抱也是最紧密的,美国别的新闻学院我们可能都不敢说,但是密苏里有一个未来实验室,所以它是最老的,也是最年轻的。跟中国交往这块,密苏里在美国也是最典型的,从它刚刚诞生起就跟中国有交往,他所毕业的第一批学生当中,1912年就有两位来自中国的学生,一个叫做董显光,一个叫做黄宪,后来都成为中国新闻方面的创始人。所以,我们跟中国的交往是非常悠久,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这样一个活动,我们跟经济观察报在一起进一步交往,进一步合作,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多的互动,我们这次是我们专家团队过来,以后也非常欢迎我们的领导和同事们到密苏里新闻学院去参观、学习、考察,长期的、短期的都非常欢迎。另外,就是刚才老师们也讲了,在这次培训中希望大家尽情的提问,尽情的把你们的经验进行评论、进行分享,正如陈社长说的,要充分利用这次培训机会,以达到你所想获得的东西。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另一位翻译是章博士的助手董雪。
董雪:
    大家好,我是董雪,目前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也是中国项目部的助理,很高兴能够来到经济观察报担任这次论坛的翻译,也很高兴能够认识大家。谢谢!
主持人:
    下面我们课程正式开始,今天第一堂课是美国财经类杂志周报的分类和特点,主讲是约翰斯通专家,翻译是章于炎博士。

约翰斯通(前纽约时报普利策奖获奖记者)

约翰斯通:
   我今天会讲美国财经报道有哪些基本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是在美国领域里面,应该是在全世界的领域里面都会有这样的变化。今天上午我在来的路上跟马克讲到网站提高流量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讲到世界新闻的融合性、普遍性,比如通过相关的窗口,伦敦的窗口、巴塞罗那的窗口、洛杉矶的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种新闻的情况。另外,这个是有关我自己的介绍,有关我担任过什么职务,我目前虽然退休了,依然给纽约时报担任专栏作家,这个专栏是叫做税务笔记。
    我获得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是因为我对税务方面的报道和调查新闻,揭露了美国税务体制里面的漏洞,这个漏洞实际上是养肥了富人,对于穷人进行压制,这个税务体制的漏洞和黑幕和大家想的相反,人们认为这个制度应该帮助穷人而制约富人,我主要是揭露这个而获得了普利策奖。纽约时报会做一个整版的广告,来宣传普利策获奖作者,我也以此为荣,挂在我的家里面。
    下面我们看看要讲的内容,因为我们考虑到是周报为主,就是商业周刊或者是双周刊,或者是月刊,他们的状况以及他们目前生存的环境,这个状况和环境可能和中国不尽相同。
    在美国对于商业周刊的受众情况,看我们怎么计算,首先美国是有三亿多人口,1.5亿多是工人阶级,是蓝领层面,是工作的,有4500万到6000万家庭是属于投资者,投资者进行各种各样的投资,有人简单的借助退休计划而对基金进行投资,这个也算在内。尽管我们看到美国有一半以上家庭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投资,刚才讲最简单的是基金投资,但是却有大部分的人对商业周刊、对于财经类刊物的内容并不是很在意。对于看财经类杂志和周刊大部分是投资者,另外就是财经领域里面的执行者,另外还有我们称之为旁观者、观察者,包括记者、包括学术研究,还有一些人定位于他们自己是消息灵通人士,主要是这些人作为财经类周刊读者。因为这批人在美国收入是高于一般平均水平收入,他们中间有些人是属于非常高薪的阶层。大家看到这是美国几个主要财经类周刊的情况,我们一会儿会一一讲到,我们拿第一个举例子,就是财富周刊,现在它是双周刊,发行量是83万多份,83万多份跟中国的情况相比发行量会显得很小。在我居住的社区,我对面的社区住有很多医生、商人,这类人据我了解他们是订这五份当中的三份,在我对外另外一个街区,很多人这五份都订了。大家看到最下面这个叫做巴朗斯,巴朗斯是华尔街日报做的刊物,它是新闻纸的,不是铜版纸,他定位的受众是收入要高于普通平均收入五到六倍的受众。
    我们看到这里面有两个财富杂志封面,左边讲的是世界上第二富的巴非特的情况,右边是讲另外一位首席执行官的情况,是人物介绍。大家注意到在右边的封面是播音的首席执行官,这上面写的是“EXCELLENCE  ISSUE”,这一期讲的是最解除的公司和首席执行官行为的内容,他们还出其他的专刊,比如某些是专门讲退休的,还有是专门讲投资的,他们把他们周刊每一期这样划分一下。财富周刊还有世界500强每年排序,还登了世界最优秀的公司,他们还登这样的统计和排名。近期他们所登的最好的公司是总部在纽约罗切斯特附近的卫特伦(音),是卖水果和杂物的超市,美国的一个连锁店公司,他认为它是最好的,大家有机会的话应该去看看。
    大家对《商业周刊》的情况一定有所了解,《商业周刊》最近出售给彭博社,彭博社的老板是迈克尔·彭博,也就是布伦博格,既是彭博社的社长,又担任纽约市市长。这是英特尔前CEO的人物介绍,这一期讲到英特尔是做软件的公司,大家很清楚,工厂在向中国转移,在这期里面以英特尔为例,体现美国人一些担忧,美国这样一些大公司的就业机会转移到中国,这一期里面讲到的是美国人的担忧。另外,老的《商业周刊》之前一直是很稳定的做了很多年,另外它的网站也做的非常不错,可以说是非常稳定的,我们经济观察报可能订了彭博社的终端。彭博社目前是财经新闻的媒体,但是也是多媒体融合的典范,有它的电台、电视台,还有网站,现在他买了《商业周刊》以后,他在杂志这块也有所延伸。他对于《商业周刊》的购买展示出了一个信号,在21世纪我们做《商业周刊》需要在原来的平台上进行延伸的信号。从另外一个侧面也体现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打击,我们称为有开创性的打击,这种开创性的摧毁表面上是使传统媒体受到了兼并和融合,但是人们从新闻财经资讯的获得方式上是一种提高,就像我们现在汽车行业比较不景气一样。

   福布斯是由家族运作和创办的,他也有具体的定位。另外,他喜欢做很多排序表,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美国的亿万富翁,世界的亿万富翁等等,喜欢做这样的排序。他的老板曾经也想竞选美国总统,但是只获得三张投票。他认为我们应该回到以前那种以黄金为一统的社会。如果我们看到他们对于世界上对富有的人进行排序,我们在脑中会有这样一个概念,他列的最富有的人往往是在上市公司上面拥有股票的一些人,从他可以兑现的角度上讲,他是最富有的人。他说在美国西部有300万人口,只有一个亿万富翁,但是我觉得他说的这个不对,就是在我住的罗切斯特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100万人,但是至少有九个亿万富翁。
    《经济学人》或者叫做《经济学家》是英国刊物,但是英国刊物却在美国有非常好的阅读率和受欢迎度,我想他们成功之道就是他们往往是往后退一步,以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财经和经济状况,以这种方式获得成功。大家看到这个是《金钢》电影的画面,可是把中国的熊猫放在了帝国大厦的楼顶上,这个再次体现了美国人对于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的担忧。
    《巴朗斯》是在下午随着邮件送到订户手中,是这样的发行方式。他是通过对于股票的情况,对于期货的情况,对于利率的情况,对于市场有综合的相关的数据分析,使大家了解这一天的市场状况。另外,他是对美国主要工会进行比较多的信息介绍的杂志。
    另外,还有一些跟我们刚才讲的五大杂志相比是属于稍微第二层面的杂志,这种杂志也有很多,一会儿我们会细细讲到。比如这个叫做企业家杂志,他是专门针对有人想创办企业,从创业角度,想成为企业的业主的角度做的杂志。另外,还有一个特定的叫做黑人企业杂志,黑人企业杂志是针对黑人企业以及黑人企业主,黑人经济的弄潮儿来服务的。还有联线杂志是针对高科技,在电子科技领域里面的财经情况。
    另外一类,是专门着眼于消费者的一些财经杂志,下面这三类一个是吉普林杰斯,还有聪明金钱,还有金钱杂志,这三种主要是针对个人理财方面,个人保险、个人投资、个人房屋买卖,针对这方面服务,吉普林杰是比较保守的,聪明金钱主要是特别强调个人理财,金钱杂志是比较大众化一些,内容比较广泛一些。另外,他们针对读者并不是太富有,但是想加入富人阶层的这类人。他基本传达的信息并不是想扩大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区别,而是为某些想致富的人服务。上面这个是非常不同的一类,叫做消费者报告的杂志,与刚才那三个不太相同,他是一个非盈利杂志,他没有广告,也不允许在上面有任何含有隐藏的类似于广告方面的用语。他的编辑队伍是由工程师、科学家、生物学家,还有一些新闻记者,这是他的编辑队伍。他们对相关产品着眼于测试,比如新一款相机推出来,进行拍照曝光上百次以后是不是依然能够正常运作,是着眼于对新产品的测试。比如大家对于某些相关的商店有些投诉和偏见的话,他会买25-50件衣服,通过这个商店的产品对他进行了解。比如大家对衬衣有投诉,他会进行水洗、干洗、熨烫50次到上百次,然后有一个报告,经过上百次洗烫之后,哪些衬衣还很好,有些衬衣已经不行了。还有就是他们网上做的比较好,对产品进行排名。但是,他们目前在财政上面临着困难,我本人曾经对这个杂志相关的新闻采写和报道非常感兴趣,我还竞选过,想成为这个杂志的首席执行官。他们的问题就是当他们对于某款新的冰箱或者是某款新的照相机完成测试之后,往往造成这款冰箱或者是相机不生产了,会有新的产品替代他们。因为他们在1967年的创办杂志的时候,那个时候美国产品质量是一个很大问题,现在产品质量方面大有提高,而且产品与产品之间质量差距,在同一档次产品当中也并不是很大。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有另外一些杂志,基本上有这三种,罗伯报告,纽约时报星期天版,华尔街日报的星期天版,华尔街日报是美国最大的财经类纸媒。罗伯报告是对美国富有的人,有财富的人,他们物品的情况进行报告。纽约时报星期天的财经专版发行量是150万份,发行量非常大,往往是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相关的公司在华尔街违规操作,类似这样的问题进行特写式的深度报道。华尔街日报星期天版往往是被很多别的报纸作为插页的形式,这个插到别的报纸里面,他不是光跟华尔街日报走,跟别的报走总的发行量是700万份左右,就是这一期,过去甚至是1100万的发行量。这个有关某一个人,我们对他进行介绍,让受众觉得我们对他的股票的购置是不是一个错误,这一期是这样一个评论。华尔街日报考虑到印刷成本,现在做了PDF版,可以通过其他报纸跟华尔街日报广告分成的方式,让其他报纸登在他们报纸网站上,华尔街日报用这样的方式延伸,但是广告是分成的。由于这样做,他减少了发行成本,他的成本有了很大下降,至于盈利是怎么样,这是他们的一个秘密,但是我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这个做法比以前要盈利得多。所以,现在流行的就是尽量能够用具有创意的新的技术,能够减少成本,试图能够获得相关盈利,这是目前盈利的潮流。
    这里面还有一些定位于专门特定受众的杂志,比如像左边这个就是具有创意家庭的装修,CFO就是有关首席财政管的,CIO是加拿大有关首席信息官的,上面那个是针对美国律师行业的律师杂志。他们都是由行业的人运作,只有美国律师这个杂志是由专门的新闻人员运作。
    这个是我在纽约时报时报上的一个专栏,叫做税务笔记。他是采取单独订阅的形式,每周有100页左右,由我参与中间的写作,订阅是1.5万人民币一个年,2000美金多一点。也就是说,我们能够特定的给受众特定的有价值的信息,受众是愿意去订阅的。
    刚才讲过《财富》,他是做富人排名,同时他还有一个网站,就是对相关人物,比如对电影里面和卡通里面的最有钱、最富有的人物进行排名。
    另外,目前这类刊物的趋势是人物描写,也就是对企业家和执行官的人物描写比较多,通常是采用奉迎式的、赞扬式的。另外,多半是出一些投资方面的建议和理财方面的建议,比如福布斯和巴朗斯这类杂志。另外,还有常规的揭露式的报道,调查性的报道多半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彭博社和消费者报告。财富杂志也做,但是财富杂志做的相对少一些。彭博社把商业周刊购入以后,他们目前的特点是做的文章比较小型一些,对于过去一周进行评论性、总结性的文章多一些。另外,像财富杂志对一些大的报道比较多,尤其是在封面上列出来,比如谈到某篇文章,说目前世界是中国世界,另外就是讲黑霉手机和iPhone手机竞争,另外就是美国通用汽车代表着美国梦的毁灭等等,类似这样的大文章比较多一些。
    另外,还也一些揭露商业或者经济运营内幕的杂志,比如像有一个电视行业里面运营秘密的这类杂志也有。读者往往会随着这样的杂志进入到一个他们自己所不能进入的世界,了解相关的内幕。
    对于首席执行官这类杂志,长期对他们的描写,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误导作用。这里面讲到迪斯尼的新老板叫做伊格尔,他正在改变迪斯尼王国,试图把迪斯尼的王国代入多媒体平台的。因为中国的孩子、美国的孩子都喜欢迪斯尼里面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唐老鸭,他想用多媒体的手段描述它,来设计游园活动。另外,还有一些杂志对于常规的商业运作提供一些相关建议,比如帮助你在商业竞争里渡过难关,你之前历史上有哪些低潮和错误的时候,提供十种方法让你渡过危机等等。

另外一些趋势就是瞄准一些极有富有的人的行当,或者他们爱好的视野,比如游艇阶层的情况,还有就是拥有私人飞机人的情况,比如飞机驾驶员初步导航的杂志。另外,财富杂志还有一些专栏文章,对相关一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如爱伦斯罗恩对相关的财经方面细节进行进一步的非常有特点的针锋相对的分析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用幽默的,有讽刺的手段对某些公司相关的行为,一些公关行为进行评论。
   现在在新媒体的情况下,随着iPad的诞生,电子杂志,或者是杂志电子化,或者是阅读器化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看到相关杂志成为在iPhone或者是iPad里面的功能,就是APP,这方面情况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看看对于这些APP是谁拥有的,谁开创的,如果iPhone或者是iPad成为你的载体,你和他的关系怎么样,我们看看这方面的内容。这里面看到是欧洲一个大的杂志公司叫做邦尼,他在7个国家有200份杂志,他在APP开发方面是非常关注的。(播放视频),这是苹果公司为iPad做的广告,就是在iPad上面你的杂志和周刊的浏览是如此之好。这个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为美国杂志集团麦里迪斯(音)做的项目开发,针对类似于iPad这样的电子阅读器,在上面设计APP功能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好处在于不光是为iPad使用,所有类似于iPad的阅读器都可以使用,就是如何使他们的内容放在这样的阅读器上面的项目。他们的好处就是把这样一个平台放在网上,他们可以进行设计。这个项目是由新闻学院同学参与开发的,过去这类东西都是专门为iPad开发,要到苹果的店上进行购买,现在我们把这个打破,在网上提供一个设计平台,任何人对这个有兴趣都可以对任何类似于这样阅读器的载体来设计他相关的内容。所以经验之道就在于如果把我们APP的开发只局限于iPad的话,就会使我们市场变得非常狭窄,使我们的受众面也非常狭窄。

  下面我们看看Wired Magazin,这个杂志如何介绍受众进入英特网和新技术世界的,看他们如何利用iPad进行他们的设计。他们也是利用iPad在网上做设计,也可以用作iPad展示的需求。Wired杂志的高层希望设计这样一个版本,本来付出的代价和工作很多,使用iPad就简便很多,如果能够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的话,就可以把很多相关功能整合在iPad版本里面。
下面我们看看iPhone4的一些功能,他对于新闻出版物和其他出版物在上面呈现的情况。(播放视频)
    我们想传达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迹、充满创新的世界,我们传统媒体应该有很多应对办法才对,纽约时报曾经
做过专门的无线时报的版本。在80年前,从纽约打到巴黎的电话三分钟要500美金的价位。今天上午我用SKYPE跟我的妻子和我的第八个孩子进行联系,一个在纽约,一个在罗杰斯特,大家知道SKYPE是不收费的。我们在谈话中谈到了纽约时报上面头版大的文章,还有卫报的文章,谈到有关德国的情况和阿富汗的情况。现在是如此容易,使我们信息得到飞快的传播,从一个国家传到另外一个国家。我讲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有一个互动时间,看看有没有问题和评论。

提问:
    我想问一下在一个多媒体的时代,调查性报道还有没有空间?还有什么样的未来?

约翰斯通:
    您的问题提到了因特网的时代,因特网时代首先可以在数据方面通过因特网、通过计算机获得数据,对调查新闻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也可
以利用因特网在调查新闻,不管是财经类还是普通类的,在它的呈现方式上和图表使用上可以有更好的帮助。另外就是可以使我们在数据采集上做的更加迅速,像以前我们要用的相关的文献,以前要很长时间,我们如果有了因特网和电脑的帮助,可以做的很简单,很快捷,并且比较容易取样。对于有关调查新闻进一步的报道,我们之后会讲到,那个时候再详细讲。

提问:
   我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新媒体方面,你们怎么让销售力量可以转向新媒体?
约翰斯通:
    有关运营方面并不是我的强项,我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我们知道现在打包销售的方式都是比较流行的,我们在卖同样一个广告的时候,在纸媒上的呈现是以发行量进行计价,在网上是以流量计价。对于我们说的其他的广告,处理纸媒上的分类广告之外,我们纸媒上广告价格都比网上价格高很多。另外,广告商们想在纸媒上生成出更有价值的形象,而不是想在网上。我们把纸媒体的广告队伍叫做广告销售人员,网上广告人员称为广告服务人员。有相关的银行类的、百货公司类的广告,他们依然会在纸媒版上一期期的刊登,可以使他有一定的持有的时间,不像在网上呈现一下就没有了。另外,就是网上的广告服务人员,数据广告服务人员,也可以对网上广告常进行进一步游说,跟他们说,你们在网上卖这类广告也是有价值的。对于网上广告销售人员,他们的佣金应该有比较好的补偿或者是比较好的调整,因为他们花的精力比较多。如果说我们到网上的广告,有一天超过了纸媒广告,对于报社的领导来说是非常高兴的时期。
提问:
    请问一下我们中国商业媒体和美国同行差距有多少年?不管从内容操作上,还是传播手段来看来分析一下,这个差距您觉得什么时候可以赶上?怎么赶上?

约翰斯通:
   老实说,不用担心,我们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需要总结经验的时候可以往后看,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它,我们要有信心,要往前看。谈到美国财经类的杂志或者是刊物,他们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我举一个例子,就以我两个儿子办的小小的酒店管理的商业举例。美国人在衡量报纸的时候经常以订阅费是多少,广告费是多少,经常以这两个标准衡量。但是读者想到的是未来90天之后的事情,而不是未来九年、未来九十年之后的事情。我们这个小小的酒店是办在海滩上,我们每一次提价都清楚的告诉居住者,告诉游客,我们这次提价是什么原因,我们在提价的基础上给了你哪些回馈的东西,比如有免费的咖啡杯,你可以带走,我们又提供哪些优质的毛巾等等。

提问:
   我想问一下非盈利杂志的前景如何?除了捐赠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能够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
约翰斯通:
    人们当他觉得他花了这个钱物有所值,花钱达到他价值预期的时候,他是会花这个钱的。我曾经给美国的发行人和总编辑们做过一个讲座,我在里面指出有些美国报纸并没有在出新闻,他们在出旧闻。我刚才讲到税务笔记这个专栏,以及消费者报告,他们都是没有广告的,他们应该是人们进行订阅或者是购买才行。我们税务报告专栏讲到三个方面,讲到联邦税务报告,美国地方州税,以及国际税务方面的事情。我们把编辑部在华盛顿这个地方,这是最大的编辑部。在内容上进一步贴近我们的读者,他们是税务人员、相关律师,让他们感觉到有一期我们这个税务笔记他如果没有读的话,他就会很后悔,就觉得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信息。我经常参加美国律师协会的一些聚会的时候,我就听到有些律师们相互问,说你有没有看到某一篇文章,在税务笔记专栏上登的文章你有没有看过?这样就对了,这样就说明他们不想落下我们每一期的税务笔记。如果说我们经济观察报让读者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也在谈论说你有没有读那一期经济观察报,他们觉得落下了这一期的经济观察报就是他们的损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对了。我想我们的价值一定要用我们的方法得到提升,我们是周刊式的报纸,南方周末也是周刊式的报纸,我们都应该做的一样好。
    谢谢大家,我们第一讲到这里,下面休息十分钟。

勒比扬(芝加哥论坛报突发新闻中心高级编辑)

勒比扬:
   大家看到我们这个PPT屏幕上有很多LOGO,这是芝加哥论坛报集团所拥有的电视台、电台和纸媒以及网站的LOGO。我们今天会讲到芝加哥论坛报集团用这么多不同的媒体平台,如何做他们内容的分享,以及如何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整合在一起。芝加哥论坛报之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美国新闻产业经济、传媒产业经济目前还是很不好。正如大家预料的一样,芝加哥论坛报纸媒部分仍然是他们集团收入的支柱。尽管如此,但是纸媒收入在下降,现在我们也试图提高在网上的活动和网上的收入。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芝加哥,可以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芝加哥论坛报集团的运营情况和历史。很多人知道芝加哥都是因为这个人,就是迈克尔乔丹,就是公牛队的,他使芝加哥在世界知名。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在城区有300万人口,他位于伊利诺伊州,地理位置在美国东部偏北。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多民族化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在这里居住。也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华人,在芝加哥南边的中国城居住。根据中国的标准来看,芝加哥不是一个老的城市,这个城市是1833年由一批来自欧洲的白人定居者在这里开发出来的,随之发展的很快。
    芝加哥论坛报创刊于1847年,这是最早的第一期的创刊号,在很早的时候,这个报纸就位于这样一栋简单的简陋的房子里面。在1923年的时候,芝加哥论坛报搬到了这座在芝加哥城区摩天大楼之一的建筑物里面。在这一天,芝加哥论坛报的编辑队伍是400名记者和编辑的规模。刚才我们谈到芝加哥论坛报是属于芝加哥论坛报集团的旗帜报纸。芝加哥论坛报集团目前还拥有八份报纸,其中包括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另外,他还拥有23家电视台和一家电台,以及一份杂志,几乎所有的属于集团的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站。

大家知道美国报业经济在过去的15年当中状况不是很好,很多美国大报,像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实际上都在逐渐丢失自己的发行量和广告份额。芝加哥论坛报每日发行量,周一到周六发行量是45万份左右,星期天报纸发行量有79万份左右。芝加哥论坛报公司一直是上市公司,直到2007年被私人购买,变成了私营公司。芝加哥论坛报集团2008年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会解脱破产保护。芝加哥论坛报公司有一个能够使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东西,就是多媒体、媒介融合的战略。公司从电视台、电台和杂志这块依然是有收入的,但是这些收入比主报收入来讲还是比较小的。所以,我们目前的战略就是要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不同的媒体平台,能够使他们尽可能多的盈利。
   我们现在做的一个战略,就是整合媒体、多媒体平台融合的方式使得我们进一步发展。这也是一个可以增加效益的办法,如果从纸媒采集的内容共享给电视和电台,这也是增加效益的方法之一。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在芝加哥论坛报旗帜报纸编辑部中间设立了电视直播室和电台的直播室以及网站。这些不同的媒体平台每天都共享相同的新闻和媒体资源。大家看到这个照片反应的就是我们摄影部的相关人员在讨论在网上和纸媒上共享有关照片的问题。这是WGN电台直播室,也在报纸编辑部里面。他是今年从我们芝加哥论坛报大楼的另外一个地方才搬到我们的编辑部里面来的。电台记者时常会对纸媒记者和编辑进行采访,在电台进行播出。另外,电台的直播室会采访相关的政治家,这样的采访由电台播出,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网播。这是芝加哥电视台之一,叫做WGNTV,是一个新闻电视台,这是它的新闻编辑部。WGN新闻台相关的视频经常被我们芝加哥论坛报网站利用。

   这个是芝加哥论坛报,也就是我们旗帜报纸的网站。网站所处德威治,就是在纸媒大编辑部核心的位置,这个网站内容是每小时进行更新。它的新闻是来自于报纸上的新闻,它的突发新闻是来自于我们的突发新闻中心。我们用的相关的视频和音频是来自于电台和电视台。我们往下拉一下,看看我们网站上面所有的内容,这个位置是我们每天头条新闻的位置,我们叫做核心新闻位置。这个是有关棒球队的新球员受到粉丝们的追捧,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棒球运动员的介绍。这是体育部的新闻记者做的。下面这条消息是有关在过去三天当中,芝加哥这个地方遇到了非常大的洪水。这个是我们突发新闻中心做的,这条消息已经得到了多少次更新,以使我们受众能够得到最新的信息。这个是财经新闻部做的。这个是特写部,就是副刊部做的有关娱乐和生活方式一起特写方面的报道。
    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新闻,除了突发新闻中心之外,都是各个部进行运作过的新闻,不是非常简单的即时新闻,都是经过策划的。我们这个网站有九个人对网站新闻进行24小时运作。在美国越来越流行由报纸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突发新闻的首发,以及对突发新闻进行时时更新。他们的目的就是使他们的网站看上去跟他们纸媒非常不同。我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很多看报纸的人不看网站,很多看网站的人又不看报纸。他们实际上是不同的受众,他们对于媒体的使用目的不同。我们认为这样做对于我们网站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目前我们的流量在一步步增加,我们现在每个月流量总体是1.5亿流量。
    我们看一下我们网上的内容如何由各个媒体平台整合的,首先我们看到这是刚才讲的水灾的照片,这是我们论坛报的摄影记者到水灾现场进行拍摄的镜头,我们称为照片秀或者是照片廊。这个照片秀在我们网站非常流行,很多人喜欢点击来看相关的照片。我们这个水灾照片秀比较短,有16张照片,有的照片秀很长,多达上百幅照片。我们看到在网站上来自各个媒体平台,来自报纸的内容,还包括来自各个媒体平台,刚才看到是来自电台的内容。这是我们另外一个网站,我们称为“都市混合”,都市混合主要是着眼于都市地区的娱乐和美食的内容。大家看到这个照片是来自于正在拍摄的《变形金刚3》,在芝加哥拍摄的情况,我们会对这个进行进一步的讲述,这个也是照片之一。这是另外一份报纸,叫做“红眼睛”报纸的网站,这个是小报尺寸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人们在地铁里面和芝加哥城区的区间车里面阅读。芝加哥论坛报主报跟红眼睛相关的内容是互相分享的。
    这是我们做的最新的一个媒介融合实验,也是网站之一。他之所以叫做“三维地方”,是把专门报道地方新闻的周报和相关网站和相关其他媒体内容,三个融为一体,做了一个三维地方新闻的网站。我们目的是想在我们芝加哥周边有多达87个郊区所在地,能够推广三维本地新闻的网站。87个本地郊区地区在网站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版本。三维地方网站有自己编辑记者和网站运营人员,他们网站内容在芝加哥论坛报主报网站上也可以看到,有的时候根据需要直接上到我们网站上。

  这是另外一个网站,就是MASH.COM这个网站。这个是定位于芝加哥地区中学的网站,他上面文章多半是中学学生写的比较多。论坛报的编辑们对这些东西进行一定的编辑。
    这是我们的叫做Hoy的西班牙语的报纸,这是针对来自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人,他们说的是西班牙语,并且也是用西班牙语进行阅读,这个报纸主要是给他们看的。另外,这个报纸上的内容也跟芝加哥论坛报英文版本进行互动,上面有些西班牙语的新闻也翻译成英文。另外,芝加哥论坛报上面的内容有时候也翻译成西班牙语,为Hoy未提供内容。
    下面我们看看我们在芝加哥论坛报的网上如何进一步的做媒介融合。刚才我们讲到《变形金刚3》在芝加哥进行拍摄,这是在芝加哥一个大事情,是一个大的新闻,因为他在芝加哥市中心很多地方都有现场拍摄,对于芝加哥的秩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有些街道、有些街区被关闭了,使得好莱坞拍摄队伍在这个地方进行他们需要的拍摄。大家看到这个地方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芝加哥发生地震了,这是他们拍摄时候做的场景。展示出来变形金刚们之间进行大斗的时候会产生多少毁坏的事情。现场人员都是电影的工作人员,他们对现场进行一定检测,然后再进行拍摄。芝加哥论坛报派了一个记者对《变形金刚3》的拍摄进行报道。这是这个记者每天写的博客,有关变形金刚拍摄的情况,他每天在博客里面进行报道。大家看到由摄影记者拍的有关《变形金刚3》的镜头也在他的博客里面出现。另外,他还给芝加哥论坛报纸媒版头版供稿。这个是他在网上做的网络版,我手上拿这个是芝加哥论坛报纸媒报上头版展现的形象。大家看到由这个记者所做的这个新闻产品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得到不同方式的展示。这是突发新闻中心对相关新闻做的报道,我们突发新闻中心是对新闻进行时时更新的部门。我们相关的报道也在WGN电视台上面进行报道,这个是现场电视台主持人讲述拍电影对于芝加哥城区相关惯常的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我们也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在芝加哥论坛报视频页面上有很多表示。
    我们看到芝加哥论坛报在最近一段时间做的另外一个媒介融合的例子,这是我们专门做的一个界面,这个界面是针对伊利诺伊州的前州长在芝加哥受审的情况。对前州长审判主要是他任州长期间做那些腐败行为。这是对芝加哥和伊利诺伊州来说非常重要的新闻。我们看到对他做的专门的页面上有很多新闻报道,大家看到左边这么多都是例子报纸纸媒的内容。我们看到旁边带有红字这些是来自于我们专门为审讯做的博客,来自于专门博客里面相关内容。这个专门的博客引起受众关注,在一个月当中博客就获得200万流量。报道法庭审讯的记者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审讯的消息进行不停更新,我们突发新闻报道部也在突发新闻报道部界面里面对这条新闻进行时时更新。他们记者就对相关审讯报道进行时时更新,就是负责这个审讯,在每天工作快要结束之前,为第二天纸媒专门写一个综合性报道。他还有可能在法庭审讯的间歇时间接受芝加哥论坛报电台的采访,告诉电台受众在法庭里面有关案子审判正在处于什么样的进展状况。这是我们目前芝加哥论坛报很多的记者每天所碰到的家常便饭,他们可能要为纸媒写稿,要在现场进行不停的向突发新闻中心的报道,同时他们也会客串为电台、电视台出镜,或者是出声音报道。这也是我们期待我们的记者能够运营新闻的模式,这种模式确实使他们每天的运行还是比较辛苦的。
    对于我们前州长的审判还有相关视频报道,这个视频现在在我们网上。另外,有关前州长不同时间段的生涯也有照片秀予以配合。另外,我们专门开了一个页面,对于州长审判有哪些相关证据,专门开了一个证据页面,来配合这个案件报道。这个有可能给我们感兴趣的受众提供一个有关指控前州长的证据。有关证据包括相关的音频录音,以及对于前州长有些相关的隐蔽式的录音,对于这些录音作为证据在网上可以揭示给受众。相关录音证据非常重要,使受众可以了解这个州长通过哪些电话被人抓住了证据,并且使他被送上法庭的录音。有时候芝加哥论坛报对大型调查新闻进行报道,我们为他做一个专门的网页,在网站上专门做一个界面和网页,把系列的调查新闻报道聚合起来。
    我们看到这个是芝加哥论坛报一年前开始做的长篇调查新闻报道的系列。芝加哥论坛报的一个记者和一个摄影记者在越南待了七周时间。他们的报道内容是对于美军当年在越南战场使用的一些化学毒剂产生的持久不断的效果,对当地人们造成的危害,做了这样的报道。当时美军空军撒下相关的化学药剂,杀死丛林的树叶,使越共武装在树林当中不能隐藏。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化学药剂有了长期的效果,消除不了这个效果,影响了越南人现在的生活。我们这个报道也继续揭示了这样的化学剂产生的后果,对于今天的越南人,甚至对美军部队产生哪些效果也包括在里面。所以,我们记者采集了大量的内容,我们就在因特网上予以展示,我们应该有什么样比较好的展示方法。它的内容包括有文字稿,有视频和照片。其中还包括一个互动式的地图。这个地图可以使受众能够做一个相关的研究,能够让受众清楚的了解到当时在越南哪些地方撒下了这些化学药剂。这个地图清楚的展示了当时美国飞机在哪些地方撒下了化学药剂。
    我在这个地方停一下,大家对于刚才讲的内容有没有什么提问或者是看法和评论。

提问:
   我想请您评价一下现在新的媒体,包括互联网和微博这些新的媒体形式对平面媒体冲击,有人担心未来五到十年平面媒体就会在新媒体竞争中被淘汰或者是消失,请你对这种担忧和担心做一个评价,新媒体发展趋势和传统媒体的互动将来会是什么发展趋势。
勒比扬:
    我希望这些预测是错误的。我想预测它精确哪一天到来是比较难预测的。尤其是对芝加哥论坛报这样的大报,还有纽约时报、华尔街邮报这样的大报,你要预测他什么时候消亡是很困难的。但是毫无疑问,正如您说的,报纸目前处于困境当中,收入下降,大报纸开始裁员,像芝加哥论坛报也开始裁员。但是,我们目前不把新媒体当做一个威胁,我们现在试图进一步的利用它,把它当做是一个更加聪明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报纸产业。我们目前做的这一切还是比较新的,还在早期阶段,我们的意思就是我们在尝试新媒体的方法,至于结果怎么样,现在要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到目前现状来看,现在纸媒是收入主体,是纸媒出钱运作网站,而不是网站出钱运作纸媒。
提问: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芝加哥论坛报在进行全媒体报道的时候,在网站上的稿酬和报纸的稿酬有什么不同,比如视频报道的稿酬和音频报道的稿酬等等有什么不同?第二个问题就是芝加哥论坛报2008年的时候申请破产保护,刚才您说下半年将脱离这种保护程序,他的财政状况是如何实现这种转变的?
勒比扬:
    首先,我们的记者做很多媒体报道,比如做了一个视频,做了一个音频,不会有额外的收入。这是美国目前报业,或者说以芝加哥论坛报为代表的主流报业对记者的期待,并不是说他干这个就有额外报酬。我知道这是中国记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去年在成都的时候也被人们频频问到这个问题,有些人对我很生气。我们可以说在十年到十五年前,美国纸媒记者主要为报纸写稿,这么多年,乃至于到十年前,十五年前都是一样,只为一个媒体平台写稿。但是,因特网的出现使美国报业经济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人们对报纸的内容在网上不间断的展现,有了新的要求,人们要求报纸内容如同因特网内容一样,在网上24小时不停展现。如果要使芝加哥论坛报这个报业继续生存,我们必须在报纸网站上刊登我们报纸的内容,刊登相关视频和音频内容,把音频和视频内容当做报纸正常内容一样进行刊登和散发。尽管我们要求记者要做多媒体报道,我们在别的媒体平台报道也力求做到新闻公正。另外,这个公正体现在新闻内容,再就是对记者本人也公平,比如这个记者今天工作,他做了视频,做了音频,做了网站,做了纸媒,做的很晚,第二天上班来的比较晚,我们对这个是理解的。另外,一专多能的记者,在我们报社里面比别人有更好的得到提升的机会。当然一开始我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一开始提倡多媒体文化的时候也是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抵制,所以我们不停的劝说我们的编辑人员,跟他们说这是发展趋势,跟他们说报业发展未来就是这样的。
    对于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公司在处于破产保护的一年多当中,以及对很个方面进行重整,减少了成本,公司依然是赚钱的。今年广告收入到目前为止比去年同期要好,并且我们整体财政经营情况都在好转。在美国也有很多别的报纸,他们也申请了破产保护,包括跟我们同城竞争者芝加哥太阳时报,他们在过去一两年中也宣布了破产保护。
提问:
    您好我想请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刚才听到您一直在介绍芝加哥论坛报是在做一个多媒体的经营形式,我想问一下,因为您刚才说到,到目前为止还是由芝加哥论坛报这张报纸来养活它的电台、它的网站以及电视节目。我就推断是不是意味着现在无论是网站还是报纸和电视、电台节目,都是以芝加哥论坛报作为一个卖点,包括它的权威度和它一直存在的品牌形象?如果是这样一个情况的话,目前为止比如包括网站、包括电台、包括电视节目,它们对芝加哥论坛报这样的影响力的扩大和传播是有效的吗?另外,刚才听到您介绍到现在芝加哥论坛报的员工记者都是多面手,由需要做电台、电视台节目,又需要写网站稿子。我想请教一下,芝加哥论坛报报纸的文稿和网站文稿有没有区别?区别在于什么?另外,芝加哥论坛报有电视节目,这个电视节目和网站上的视频节目又有什么区别?

勒比扬:
   您说的是对的,也就是说我们芝加哥论坛报的纸媒现在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且他还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我们正在增长的运营,也就是收入的潜力也是由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参与或者进行分享的。这些增长的来源对于我们总的收入来说是在增加的,而且增加的额度也在提高。其他的媒体平台用的是我们芝加哥论坛报的品牌,他们对这个品牌的贡献是严格的按照新闻原则,按照公司总体品牌原则,在这个原则下贡献他们的内容和资讯。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电视台有一次有一个报道,这个报道本来是在网上以视频的形式做,但是我们后来发现这个报道跟我们把握的芝加哥论坛报品牌原则有所出入,后来我们决定没有用。也有另外一些情况,比如我们纸媒记者曾经为我们的WGN电台做访谈,把节目做好以后发现质量达不到电台常规节目的效果,后来我们也决定不用他。所以,总体来说,在芝加哥论坛报统一平台下,运用多媒体内容并没有错,但是要注意各个媒体平台都要达到同样的新闻质量和新闻标准。
    我们看您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区别,我们举一个例子,在芝加哥出现一场火灾,火灾还是很严重的,死了一些人,这位记者到了现场,看到了大体的一点情况以后,首先就给我们网站突发新闻中心打电话,报告这样一个情况,写出比较短的新闻稿。另外,有的时候由突发新闻中心,根据他报告的相关最简单的刚开始的笔记或者是报告,由他们迅速的在总部写成一条简短的稿,把这个稿迅速的放在突发新闻中心的博客上。然后,这位记者就在现场结束了进一步的访谈、进一步报道之后,他就会回去,后面的详细的后续报道,主要是冲着明天报纸来的,他随后就会回到编辑部完成明天为纸媒写的新闻。我们不想使这位记者没有足够时间为明天纸媒报道写比较详细的稿,我们要求他现场发来的报道或者要求他拍视频和录的音频都是非常短的,量不是很大,不会占用很多时间。
    在网上的视频,由于它的来源不同,网上一部分视频与专业电视台播出常规电视台节目是有区别的,因为电视台是电视专业人员,他们有他们的经验,有不同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但是,我们报纸编辑所做的视频,虽然与他们有点差别,但是这个差别也在缩小,他们所做视频的质量也在提高。首先,是因为他们经常跟着WGN电视台专业电视人人员一道出去采访和沟通,所以在这方面他们也有很多领悟。所以,他们视频质量的提高,有的时候报纸记者做的视频在纸媒网站上出现,有的时候甚至在电视台网站上出现,可见他们视频质量达到一定程度。
    我们看一个例子,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芝加哥论坛报派了一个记者采访组到北京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员的报道。其中有一个记者加入到体育报道队伍里面,但是他本身是做有关娱乐和美食方面的记者。他的作品主要是在报纸上呈现,但是他也在电视台上面频频出现。我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他到北京以后做的有关北京烤鸭的视频。WGN把他做的这个视频放在他的网站上,放在特写新闻报道的视频类别里面。通常芝加哥论坛报纸媒记者去到别的国家采访的时候,通常是既发稿又发视频。这是视频出现的一个广告,大家知道这是我们好的赚钱方式,在适合的视频方面配上广告。
    下面我看到还有一些同事们想问问题,我们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提问:
    我想问一下芝加哥论坛报关于内容版权保护的问题,如何对于原创内容进行版权的保护,是否将自己原创内容销售给其他网站,或者从其他媒体购买原创内容?对于非法转载内容的网站如何监管以及维权?

勒比扬: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在因特网上你把别人网站的内容放在你自己网站上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我们是允许别的网站对在我们网站上刊登的内容,不管是什么内容,我们允许他们进行链接。我们允许他们链接,是因为他们链接过以后,他们会对我们网站上的流量予以提高。在美国目前的绝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比如在别的网站上你点到一个新闻,而这个新闻的原创是芝加哥论坛报的原创,他点击过以后,会自动的跳到对于这篇东西全文阅读是在芝加哥论坛报相关网站进行阅读,而不是在使用他们内容的网站上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就会对他网站流量增加起到作用,所以他们是允许别人这样做的。如果在别的网站把我们网站的内容截下来、抄下来,在他们网站上以他们的名义播出和使用的话,这个在美国是违法的。一旦我们发现这个事情的话,就由我们的律师跟他们进行交涉,要求他们立即停止或者是采取其他相关措施。如果他们不停止的话,我们会对他们进行起诉,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情况在过去的十年、十五年是很多见的,现在这个情况基本上很少见了。在美国有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站,DRODGE.COM,这个网站对于我们在前州长审讯报道期间经常引用我们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这个非常好,由于它的引用使我们流量增加了20万,但是如果这个网站仅仅是抄袭我们的内容,变成他们自己的内容,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打击了。
    您的问题提到我们用不用别人的内容?我们也用别人的内容,我们用的方式就是聚合的方式,这也是我们刚才讲的链接的方式,我们跟别人的网站相关内容和别人博客相关内容进行链接。我们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链接到我们对手的网站上、相关的平台上,因为我们有些新闻确实漏稿了,我们没有采到,我们对手采到了,我们链接他的。这个听起来好象有点奇怪,好象是我们在帮助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我想对于我们受众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坏事,受众既然在我们网站上没有获得这条新闻,我们有一个新闻提要,我们有一个新闻链接,让他看到了,这个对于我们受众依然是认为从我们的链接上获得了这条新闻。
提问:
    我在网站工作,所以更希望了解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工作,您刚才说网站有九个人负责,我想知道他们九个人24小时轮班的话是怎么运作的?他们都负责什么?另外,每一个小时网站更新一次,是所有频道都更新,还是部分区域更新?每天更新量是多少?由谁负责?

勒比扬:
   这里具体进一步说明,这九个人每天工作时间分布是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二点,他们是轮班制方式工作。不同的轮班,但是工作实质差不多,他们对于论坛报不同的频道,或者是不同的网上专栏进行时时更新。我们对于半夜十二点以后的更新并不是很频繁,因为调查告诉我们那个时候人们是睡觉的时候,所以我们更新的比较少一些。如果在十二点以后,这九个人不工作的时候,有重要的新闻发生,我们还有另外人把相关重要新闻放到网站上,而这些人就是明天要讲的,或者一会儿可以提到的突发新闻中心的人,他们是真正的24小时轮班制。突发新闻中心这个部门的人是24小时轮班,如果实在有真正重大的新闻发生,出现人手不够情况,值班人就可以给负责相关版面和相关频道的人打电话,给他们叫醒,他们要么在家里面,因为他们在家里面也可以工作,或者是到办公室加班。像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在晚上十二点以后,依然有一部分人还是在上网的,所以这块是有另外一个部门实施24小时轮班。明天我会对突发新闻概念进行详细讲解,突发新闻的工作人员跟我们网站部的工作人员如何进行分工和配合。
    关于更新量的问题,具体讲数值不好讲,应该是在50%左右,我们更新的目的主要是让他们知道相关新闻和资讯不是在网上放一次就没有了,相关的内容是时时更新,所以我们希望他们知道我们在做这个更新的概念,让他今天看了这个东西,明天还会再回来。举个例子,像大家看到我们这个称之为核心照片、核心稿的位置,我们每天更新八到九次,对于同等重要性的新闻是八到九次的更新。我们想使我们网站看上去比较新鲜,当他们看过以后回来再看又有新的东西,让他们始终保持想点击的欲望。
    我们时间差不多了,就讲到这里。

主持人:
   今天下午的课程是美国报纸财经新闻报道的理念和原则,第一堂课是约翰斯通先生讲解,翻译是章于炎老师。

约翰斯通:
   今天下午第一讲,是财经报道基础性的原则和理论,希望这些对大家在实际报道中有一定相关的指导意义。在西方社会,财经新闻报道可以追溯到1600年左右的时期,当时主要是关注贵族怎么是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如何从无产阶级那里榨取最大价值,是起源于这样一些思考和活动。
    从历史上讲,财经报道就跟阶级之间的博弈和斗争、对抗是有关系的。另外,它还跟当时在不同的有距离的城市或者是港口之间存在着货物价格,社会情况是不是稳定,是不是有战争,是不是有暴乱,在这之间的一些消息和新闻,跟这个有关。另外,远程贸易的税务怎么样,它的关税怎么样,以及其他的成本怎么样。另外,牵涉到社会政治官员们领导的变革,首要的官员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你做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替换人又是谁等等。有一本书是由普林斯顿,一个优秀的作者写的,讲的是媒介的诞生,主要是从现代传播的政治起源的角度写这本书。所以当时财经新闻是给商人阶层,向商人阶层提供信息,主要是给他们做远程贸易,使他们获益,告知他们运到远途港口需求是什么,他们货物安全怎么样,包括保险费在内,他们运输、船运成本怎么样,同时根据统治贵族直觉判断,需要采取哪些方式方法,主要是为这些服务。
    我们现代财经新闻跟以前有些类似,但是也有更多不同。我们如今的财经报道是非常有它的取向性,对于股票的价格、利润,对于分红方式、分红量,以及利率这些都非常关注。另外,就是购买的趋势,消费者、政府、公司,他们在购买方面有哪些趋势。另外,对于首席执行官们的人物描写,公司所有人以及明星雇员的个人描写,这些跟当时16世纪、17世纪对某个行业老板或者行业师傅的个人描述也是差不多的。在现代的富裕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设计者们还是有所描写和报道的,因为在富裕社会里面人们对服饰设计和其他方面的设计还是很在意的。另外,对于各行各业的操作者们、经营者们、代理人们也进行关注。
    另外就是我们还有一些相关读者需要财经新闻来运营他们的企业,首席执行官们,或者是公司一般雇员,他们也是需要了解财经新闻,了解他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另外,就是有关我们公司的情报是怎么样的,会不会被别人熟知或者盗用。另外,我们的消费者,或者是竞争者,还有大众情况怎么样,还有这个社会的投资者、银行家们怎么样。所以,财经新闻面对的受众是非常具有动力的,非常具有动感的受众群落。

另外,我们财经新闻好的专题方面有哪些呢?有公司战略,利润、债务、股票价格、公司管理,更多的是法律纠纷,现在也有少见的一些有关劳工的问题。
   另外,我们再看看财经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首先我们强调要把握正确的事实,要求我们对相关事实做出一而再,再而三的验证和检查。如果我们在事实检查方面做的越深刻,实际上我们写作起来越加轻巧。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有关航空公司的新闻,我们可能要对相关的使飞机动起来的东西,比如机翼情况怎么样,飞行的规律怎么样,这个飞机航行怎么样,总之对于飞机动起来的一些简单的道理都要懂得。我们另外要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财经新闻,我们不是在写复杂的学术的财经报告,不是一个字一百块钱的报告,我们是需要我们的受众比较容易的理解我们的内容。另外,我们要对相关的数据用的比较准确,比如对现金流、公司运营成本,这些相关专业术语要应用到位。

我们说要当好的财经记者,有很多要求和素质,首先第一条强调的就是要做到持有怀疑态度。比如我们公司就要报道这个新闻,我们认为这个新闻很好,我们要报道他,这个时候你作为记者就说请等一下,我们要看这个公司是赚钱还是不赚钱,还是亏本,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去想。我们的怀疑主义还要做到非常具有渗透力,如果你妈妈说她爱你,你要找一找他爱你的事实,有没有证据证明你妈妈是爱你的。另外,我们还要对一些相关的数据进行了解,通常不要被数据吓倒,对数据进行正确了解和分析,比如我们要写公园,就少不了要写每天去公园的人数是多少。对于了解数字的最主要的原则就在于所有的数字都会跟另外一些数字起相关作用,有关联作用。你要把他们好好的联系起来,你作为记者的作用就是要使枯燥的数字活起来,使他们产生兴趣。另外,我们还要有效的使用相关的工具,牵涉到数字,牵涉到经济学方面的工具,如果出现一些数据表格,政府颁布的表格,我们就要挖掘出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先简述一下深度财经新闻的特点是什么。首先,深度的财经报道是依据于多次的,并且是漫长的报道。在这种漫长的采访和多角度的采访当中,我们要关注调查相关的片断、相关的书籍、相关的法庭案例和相关文件,在报道之前要进行很好的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你想报道的东西,为了你在新闻当中说的话做准备。人类对于这种枯燥的数字和事实的记忆是很差的,但是人们会念念不忘你讲的故事,所以你要用适合的类似于小说式的讲故事的方式把你的事实和数字连串起来,这样受众就会印象深刻。另外一个有效的方法,您会使用到一些具有意义的,起到启迪作用的奇闻轶事,这些奇闻轶事会给你的深度财经报道增光添彩。举例来说,很多首席执行官都有很漂亮的办公室,如果你有机会看到他的办公室所位于的楼层,或者所在的位置,或者办公室是什么样子,你的描写就会进一步的生动,进一步的有色彩。

另外一些有关产业现状这类的新闻有哪些关注点呢?比如说我们要写一些产业里面趋势性报道,比如电脑的网络化,另外就是在喷气式飞机上面更多的塑料使用,类似这种有发展趋势特点的报道归于这一类。另外,我们在写到其他的,比如类似于服装类的,类似于电器类的产品,往往要写到它的定位以及受众们对它的需求的口味变化,它的流行趋势的变化。另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有关兼并的案例比较多,因为在资本主义尽管有反托拉斯法,往往会通过兼并或者是合并的方法出现在这个领域里面,这个也是这类财经新闻的要点之一。通常相关的财经类专业的专家、教授们,往往会对你提供相关帮助,对于产业出现相关的趋势意义何在,合理性何在,会对你进行解释。比如有反消费主义者的一些观点,如果我们给商品提价,我们就可以达到更好的盈利目的,这是对于消费者不尊重的一个想法和思潮,对于这类东西我们怎么理解,怎么报道。另外,就是在财经报道当中的图表应用一定要给予更多重视,他往往会对我们财经新闻里面相关的一些结构、相关的一些数字有更好的用图表的表示方法。Tafte对工业的趋势在书里面有比较好的描写,他讲的是对于工业社会数据量化描写,如何用更好的视觉方法予以表达,他在这本书里面有详细的这种论述。另外,就是再次强调在新闻里面要学会应用相关的奇闻轶事或者是插曲,会使我们财经报道变得非常轻松和灵活。

有关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财经报道的另外一方面。在美国产业中往往把政府当做寄生虫,因为政府吸干了他们的血液。但是,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政府进行管理的话,这个社会就会变成非常混乱的情况。如果没有政府管理的话,我们就会像生活在热带雨林里面的老虎和动物一样,大家之间会互相争斗。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往往关注到在政府这方面有新的法规颁布,新的法规通常包括有哪些新规定,有哪些税务的法规。这些法规实际上往往对一些企业的规模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如果这些法规的颁布对于某些企业的利益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而有些法规甚至会对他们起到制约作用。另外,就是法庭案件这块,也会对财经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政府官员,法庭的诉讼案件也会对相关财经运营方式产生影响。所以,在美国财经的人士们,商家的协会们、领导人们,通常跟联邦法律制定者,州法律制定者,还有相关委员会,经常进行聚会、开会,让他们了解到在他们头脑中的法规的形成和决定会对他们相关产业和事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跟他们经常接触。联邦和州对于某些部门人员的确定,以及他们的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我们就可以通过了解联邦和州相关人的态度对这个事件进行报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类似于这样的报道,你如果跟他们进行了解以后,你就会使你相关的报道得到比较正面的肯定,也就是说你的报到是不是基于事实,对于漏油事件的责任和原因报到是不是准确,你就容易把控。

在国际环球经济里面,国家之间对于能源的把控和追求,比如说中国在石油领域里面的投资扩大,美国军队在伊拉克的活动,这一切都对环球经济产生影响。另外,美国一些大的水果公司,他们是专门从中美洲进口水果,比如进口香蕉,这些大的公司对中美洲这一带国家领导层的决策起到很有力的作用,因为这些国家是以水果出口为命脉,控制他们对水果的进口,这些美国水果公司甚至会引发他们国家的政变。另外就是政府的花费是一个重大题材,比如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生产和输出国,世界上有一半军火都是他生产的,其二就是中国,大家知道最新的消息,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生产新款飞机枭龙,这方面也是一个报道的领域。另外,环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怎么样,它的发展情况怎么样,这也是这一类新闻里面重要的题材之一。

   在这个阶段我们看看环球经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危机,有关这个是怎么报道的。我们回溯一下,到底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之后,雷曼兄弟银行发生了什么事,德意志银行发生了什么事,荷兰皇家银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回顾一下这个情况。我想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是非常好的,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地区经济都在衰退当中。我们说萧条、衰退指的是供应远远大过需求,也就是市场缺乏信心、缺乏需求,这个原因不是人们不想花钱买好车、进行豪华旅行,而是他们没有钱。在全球经济里面没有需求的背后,资本贬值的背后,利率降低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故事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上周末的中国日报也对房地产情况有一篇比较大的报道,谈到目前中国房地产价格依然是高温不退,使很多老百姓无钱买房。所以,目前出现很多人持币观望,不愿意购买房产的情况,这个情况是很糟糕的,如果你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你有楼盘却没有人来买,这肯定是不好的现象。所以,我们说房地产的供货就有点像血液循环一样,我们身体里面产生的血液需要足够的静脉和动脉进行血液循环。有关消费者需求的减退,我写了两本书,都是畅销书,在畅销书里面我主要是揭露到由于美国税务方面不公正和税务方面的漏洞,使得穷人税收负担过重,导致他们没有钱或者说即使有钱也不消费,把它放在一边,降低人们消费的动力。所以,我们对于消费需求这块可以当做是一个市场发展的晴雨表,通过他来了解市场的涨落情况。

  另外,我们讲到财经报道基本原则的时候,我想最坏的一件事情,大家都不要干的,就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官方说法,所谓某些商家为他的产品、为他的服务怎么说的,我们不要相信这个,轻易相信这个是最坏的一个习惯。我们要对财经新闻产生的事件进行认真的报道,这才是重要的事情。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不要采取所谓的官方的说法来进行报道,而不加以我们的思考和深度访谈。在我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领域里面,最经典的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理论,然而就是这个最流行的、最起到主导作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或者持这派观点的经济学家并没有想到2000年或者是2007年的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然而,反传统的经济学派和经济学家们却准确的预测到这两次经济危机,而我正是与这派观点相同,这派其实在很多场合对于2000年和2007年经济危机的出现给了很多警告。尽管当你碰到经济发展趋势不明朗、不清楚的时候,你也应该小心你的写作、小心你的报道,使你的报道做到正确。在体育新闻报道当中,往往我们会黑白分明的情况比较明显,一般就是比赛以胜败而论,要么就是你获得冠军,要么就是没有获得冠军。但是财经报道是多层次的。

在报道当中我们要做的小心行事还在于我们对于相关的观点,我们引用消息来源人的观点,我们不仅要把这个人名字亮出来就行了,还要尽量触及到由这个人代表的思维流派,如果他是经济学家就是他的经济学派,对他的思维的流派要进行触及和报道。所以,如果说我们要挖出来被采访人的思想观点,比如我们参加一个古典经济学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对这个经济学派就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把他们的观点和这个流派都在报道中予以表达和表述。如果说你在报道当中不能够肯定,你流露出一种不确定性,或者说你报道当中体现了不确定性的观点,就说明你对相关的经济问题自己都没有搞懂,所以他对你的报道来说是到比较坏的作用。从美国大萧条到如今已经有80年历史,但是对于大萧条真正的原因,人们依然在进行辩论,没有非常统一的观点。
  另外,我们对相关文件的公布也要予以注意,我个人觉得公布出来的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股票的公示、债券的公示,我们对这些文件的公布要予以重视和验证,要进行细读。因为我们看到的各地财经新闻都一样,我们要报道的是真理的东西,真实的东西。大部分公司都可能会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能会有少数公司违法、违规,对于违规违法的公司我们如果能够予以报道和揭露,这就是我们报道的珍贵所在。这是纽约时报上最近的题目,在美国政府对于美国友邦公司购买当中,这里面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于大银行、大公司原谅的情况。路易斯托利写了很多有关NBA体育经济方面的报道,他是美国非常有名的财经报道记者之一。他说美国政府公布了多达25万页纸的文件,在这里面体现了联邦政府在这个领域里面相关的改革,实际上美国政府对于友邦保险公司的收购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于这类其他银行公司收购的总体原则。比如我们也参与这类东西的报道,我们可以不妨参阅这些资料,纽约时报把相关文件链接放到了网上,他没有进行具体分类,大家可以看到文件量很大,第一个是110M,可见文件内容量之大。另外,这里面没有太细的分类,比如戴维斯福尔克是一个法律公司的名字,在这里面究竟讲了哪些内容,单看这个链接还是看不出来。我想马克·勒比扬的芝加哥论坛报看到纽约时报这些数据的公布会予以更多的关心。
   对于读者来说,有些读者喜欢看政府官方的文件,对于政府准确的官方的重大事件的文件,我想在表达的时候就不要像刚才纽约时报这样,我们避免使受众链接到如此巨大的文件,我们尽量把它打散,变成小块,每一个小块在1M以下,便于受众进行阅读。受众往往会指望你把这些数据进行梳理一下,把它做的小一点,他们对于好的报纸往往是有这样的期待。我们在比较长的稿当中还要注意做好链接,对于我们本报所能够提供的数据来源或者其他来源进行链接,我们最好不要链接到别的来源,因为我们想把我们的读者在我们的界面上留住的时间更长一些,尽量不要把他们链接到政府网站或者是别家媒体的网站,能够不这样做就不要这样做。另外,还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当受众从你的链接去到另外一个网址的时候,让他能够回到他本来正在读的这篇新闻当中去。所以,链接到其他网站容易把我们的受众带走,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损失,尽量别这样做。
    我想在回答问题之前强调一下做财经类新闻的基本原则,我们千万不要把相关的商家或者是相关其他机构的内容直接的登在我们的媒体上,如果没有加入我们的观点的话,要使受众想看我们媒体的话就没有任何理由。另外,也使我们信息来源人会讨厌我们,他说你们这么懒惰,你们自己都不做工作,他们也会厌烦我们。在我们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尤其是相关的公司、商家组织新闻发布会,我们往往会拿到一个新闻通告,我们应该做到在看到新闻通告之前,我们就对新闻发布会和商家以及组织有所了解,我们对他们的数据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我们知道这个公司发生了什么,他想干什么。这个就是我们在路途上或者是提前做好准备的功课。

  我19岁的时候,我没有上大学,我就到一个大的报纸求职,我那个时候非常渴望得到这份工作,收入比较好,但是其实让我真正干什么,当时我还没有准备好。当时电脑还没有发明,甚至小型计算器还不是很流行,他们就试用我的时候让我参加由学校校董组织的会议,还参加市政厅的会议,这种会议都是非常乏味的。我拿到他们相关文件报告和政府市政厅的预算报告以后,我就没有原封不动的按照他们的报告发布,我做了很多相关的个人的分析和计算,我写的稿子就脱颖而出,因为我在这方面有了自己独家的计算和统计。在随后我又写了一些更高的稿子,很快我的稿子就上了头版。所以,应该进行思维,进行思考。
    下面,我们进行提问和评论,欢迎大家提出来。
提问:
    我想问老师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刚刚老师强调所有的财经新闻未免是很枯燥的,要用很多形式使得我们读者不觉得它枯燥,包括用故事化的讲述说法,包括用一些比较花边的细节去充实。我想问一下类似这样的手段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能够吸引我们的读者。比如我们做一个电影市场经济报道的时候,你永远没有办法像做电影明星那样吸引读者和观众。我们在这样比较故事化或者是花边化的经济报道的时候,有没有办法像报道明星一样吸引我们的观众和读者?应该用什么办法做到这一点?
约翰斯通:
   首先,能不能开一两个玩笑?我怕我的意思会丢失在翻译当中(这是一个电影名字)。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数字统计的确是枯燥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去碰它,我们在掌控它的时候,在报道它的时候,要对它进行有趣的表达。如果您要写一篇关于这周末电影票房价值的报道,首先大家肯定会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说每一部新片各家票房是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找到一个适当的载体,比如我们在这个票房当中选了布拉德皮特,或者是安吉丽娜朱丽,把这个电影和上一次电影的票房相比较,这就会产生一些比枯燥的数据。所以我们尽量想多一点的手段,能够对于数字进行包装,来进行描述,而不能仅仅枯燥的描述数字,枯燥的数字仅仅只有相关的教授和学者们才能够懂得和理解。所以,我们往往在数字里面加入一些香料,加入一些辣的食物,给它加一些味进去,这个数字就会比较有效的表达。
提问:
    我们用的趣味化的表达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个程度能不能跟我们直接报道电影明星这种消息来抗衡,来吸引我们的读者?

约翰斯通:
   我想有关电影明星的报道,如果是系列报道的话,应该是吃大餐之后的一道甜品,因为你前面吃了很多的蔬菜和其他食物,你这个时候需要换换口味。即使你描述电影明星的题材,你也会希望找到一些新的东西,希望找到你挖掘的更深一些,你获得一些新的相关的信息。当我的一个朋友调到人物杂志,专门是做有关明星新闻的,描述汤姆克鲁斯和他新近结婚妻子有关的内容,编辑就对记者讲,我实际上想你在采访当中能不能真正找到他们领养孩子的样子,描述他们的样子,或者是能够拍到他们的照片,甚至给他们领养孩子保姆的样子,我实际上想要的是这个。电影明星我们都知道,他们就像CEO一样,他们有一帮公关部的人为他们服务,公关部的人是专门使你想获得的东西采不到,他们专门干这个事。我的朋友是这样做的,他冲破了公关部门的重重阻碍,获得了相关的爆料,他就跟受访对象说我们都是当妈妈的,你能不能告诉我上一次你跟你的孩子讲纪律教育是怎么讲的?汤姆克鲁斯新的妻子就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想不到一个例子他是如何教育孩子进行管理或者纪律的,说明他的孩子是领养的。
    第二天我这个朋友就被汤姆克鲁斯公关部的人员带去采访汤姆克鲁斯,他知道如果他再问同样的问题的话,他们就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进行策划,这个回答可能不是真的。他就换了一个问题来问,他问汤姆克鲁斯说你晚上会不会也像有的父亲一样哄孩子睡觉?他甚至还具体讲,你是不是像有的父亲一样,在孩子睡觉前给他们讲故事,直到讲的他们睡觉为止?汤姆克鲁斯就讲,当然我每天晚上都会这样,我每天晚上都跟他们几乎讲同样的故事。下面我这个朋友就开始问他另外一个问题,你给他们读的是什么书?他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想了一本书的名字,叫做《晚安月亮》。我的同事又问他,说你有没有别的书读给你的孩子听呢?汤姆克鲁斯说在我的孩提时代,我妈妈每天晚上都给我读同样的故事,也是《晚安月亮》。所以,如果说我们对这个深入的去考虑一下,就知道实际上是汤姆克鲁斯跟他妻子本人对孩子教育都没有多少,而是通过保姆真正读书给他们的孩子听。所以,我再次说到我们要多多进行考虑。
提问:
    作为一个商业记者,如果你跟那些很重要的商业机构保持比较紧密的关系,你才能得到他们的信息,但是又难免受到他们的影响。但是如果不跟他们保持良好和紧密关系,他们又拒绝你的采访,你得不到任何信息,这时候作为记者该怎么处理这种很尴尬的处境?

约翰斯通:
   简短的回答就是:没有人知道。像我写的有关通用电器老板捷克韦尔奇,他准备买一架7000万美金的飞机,私人波音飞机,里面什么都有,有床、有淋浴间,我写这个也没有跟他讲过,没有试图跟他建立非常好的关系,也就是采访。如果他跟我谈,那倒是好事情,实际上他没有接受我的采访,但是我的新闻也写了。你写的任何一篇东西,只要你搞新闻,你周围的人都会对你产生影响。然而,你要是从你的读者的角度来考虑你所写的东西,你不要从受访人的角度,你把自己当成读者,你写自己的东西,首先要对得起你自己的良心,第二要对得起读者,第三要对得起报纸。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可以跟重要的信息来源人像高层保持关系,你要用你独特的方法来保持这样的关系,你跟他们这种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与你身边的普遍关系不同的关系。

提问:
   请问一下,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您那篇获得普利策奖,揭露美国税务体制漏洞与黑幕的那篇报道的创作过程?再就是如何处理各种采访资源的关系?
约翰斯通:
    我获得了一次普利策奖的新闻,另外还有三次入围的新闻,它们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策划新闻,都是反所谓官样文章的文章,也就是说不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写的文章。有一篇文章就是写一个小规模的公司,这个公司跟我两个儿子开的公司差不多,这个公司长期逃税,并且把自己员工交税之后税务返还的资金以支票形式扣押。另外,还拒绝在他们社区参与教会相关活动。由于我这篇文章,使相关人员被送入监狱,分别判了六到十年刑。
    我获得普利策奖的文章在纽约时报104位获得普利策奖光荣榜上,我在光荣榜上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在颁奖词里面说到我的获奖作品展示了美国税法的漏洞是如何使穷人多付税,富人少付税,这个是跟社会的准则相违背的现象,我是因为做了这方面的贡献使我获得了普利策奖。我这篇文章跟我写的很多其他文章一样,我是从比较枯燥的政府公布的相关的声明和数据里面进行了很好的提炼。但是,政府在颁布这些数据的时候,政府并不给予相关的分析,只是颁布而已,可是我们进行分析。
    刚才讲了一篇,第二篇是美国相关企业在百慕大群岛注册,开百慕大邮箱,把名誉总部放在百慕大,运营总部放在美国,来进行避税和逃税。这类东西我写出来以后,人们往往会哇的一声表示吃惊,很可能很多人知道这个事情,但是没有人追究他,没有人知道这些违法公司是怎么操作,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另外,我还揭露一些傻瓜们,我们可以说是不懂经济的傻瓜,通过我的揭露把这个揭示出来。
    我想我这一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问题。

主持人:
   下面有请赫佐格教授,翻译是董雪,课题是美国当代调查性新闻报道和写作的新种类和实施方法。

赫佐格(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

赫佐格:
   首先,谢谢大家的掌声。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我跟大家讨论调查性新闻,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在座的认为自己是调查性新闻记者的请举手。我个人认为调查性新闻是每一位记者都可以做的,哪怕你的名片上并没有印你是调查性记者,但是你同样可以做调查性新闻。在我来到密苏里新闻学院担任教授之前,我在美国新闻第一线工作了15年,直到我这15年的后5年,才在我的名片上才出现了调查性新闻记者这样一个称呼。当我在工作十年之后,我的名片上出现调查性记者这样一个称号之后当然是非常自豪,但是其实在我15年的从业经验当中一直在做一个调查性新闻记者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希望能够把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我的读者,而不仅仅是那些表面上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刚才当我问谁认为自己是调查性新闻记者的时候,大家都应该举手,因为调查性新闻并不是那么高端的、那么吓人的东西,其实是每个记者都可以做到的。
    在我们今天探讨调查性新闻操作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它的定义,每当我谈到这个定义的时候,我都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一个经典的定义。我说的这个定义是来源于1983年出版的一个记者手册这样一本书上对调查性新闻的定义,这样一本书的出版和一个组织有关,这个组织就是美国调查性新闻记者和编辑协会,我现在也供职于这个协会。从这个记者手册上面关于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定义来看,我认为是挺吓人的,它是这样说的,是通过记者的主动性,并且从他的工作成果当中显现出来,揭露出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一些人物和一些组织,他们不希望公之于众的。我刚才说这个定义就是出现在1983年出版的记者手册这本书当中,这本书到现在已经出到了第五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关于调查性新闻的一本书。我认为这样一个定义其实挺高深的,也挺吓人的,我们普通的记者会觉得我做的事情会达到这样的高度吗?从这个定义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三个要素:
   第一,要有记者自己的主动性。可能最开始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选题是完全出自于这个记者本身的好奇心,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意思,我想深入的研究一下。如果是一个主编,他把这样一个新闻线索交给了一个记者,说我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你可不可以深入挖掘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并非出自于这个记者自身主动性的话,就不符合它的定义了。
    第二,我们调查的事情必须是很重要的。重要就要分很多不同层面,对谁重要?是对全体读者重要,还是对一部分人重要?是对纸媒读者重要,还是对网站的网民重要呢?我们这个重要性还要区分于在哪个媒体上进行展示,是对纸媒的读者重要呢?还是对电视的观众重要呢?比如在美国电视上看到的调查性新闻的话题,举个例子来说,可能是一款唇膏,它是不是能够在你的嘴唇上维持五个小时呢?比如像这样一个调查性新闻,可能在下午五点对于那些不上班的家庭主妇是很重要的,但是像这样一个调查性新闻就不会出现在晚上十点那些比较硬一点的新闻节目当中。
    第三,一定是有人不希望不这个内容公之于众。出于某种原因,有些人不希望你做这条新闻,可能如果你做了这条新闻之后,会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比如说现在如果我们做一条调查性报道是关于最火的苹果第四代手机的一些缺陷的话,苹果公司肯定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根据这个定义,这样的调查性新闻应该是在报道之后会对某些企业或者某些个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的,从这方面讲,可能这个定义更贴近于财经类的调查性报道。

如果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阅读到了这个定义的话,我可能也会被吓跑了,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可能达不到这三个标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对于调查性新闻的定义也有了一些改进。在美国我们认为美国的新闻机构,美国的媒体有一个角色,就是要监督权力机构的行为。我们把这种角色叫做“看门狗”的角色,我们之所以会赋予媒体这样的使命也是有些历史根源的,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就给我们媒体一些自由报道的空间和权利上的保护。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即使你们国家并没有这样一个宪法修正案给你们提供法律保护的话,身为一个记者,身为媒体工作人员,你们也有这个责任来承担监督权力机构行为的任务。刚才戴维给我们介绍的时候也说到,我们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上,我们应该时刻都让自己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来看待我们的工作。
    我们说到的这些权力机构包括哪些呢?首先最大的一个权力机构就是政府,政府颁布的一些法令,还有政府一些行为会必然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也会影响到商业。另外一个比较有权势的机构就是商业机构。在美国还有教堂,他们也是比较有权力的一个地方。在美国教堂这个地方也是很多记者会忽略的,但是其实教堂在社区当中是非常有力量的。还有一些机构,包括大学,在美国也出现过很多记者对于学校当中腐败情况的揭露。还有一些机构我们要比较留神的,就是这些非盈利性的机构和组织,因为他们是非盈利性的,所以他们有些额外的好处,他们可以不用交税,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可能就会有些人打着非盈利的旗号来逃税。我们说到这些组织,可能就是在我们社区里面的某一家机构,也有可能是资金额度非常大的大企业,这个跨度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你是想做调查性新闻的话,刚才我们列举的都是你可以去花一些精力、花一些心思去研究的一些领域。

  另外一个比较新的我们认为调查性新闻应该具备的特色,就是解释的功能。这种特色出现的是比较新的,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是对美国官僚行为的一些解释。在这个功能体现上,调查性新闻和我们所说的计算机辅助报道就联系在一起了,通过一些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些权力机构他们在工作上的一些失误和失职。首先,我们就要先对这个机构的一些背景信息进行研究,通过对他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哪方面做的不好,哪方面有不作为的情况出现。可能我们就要回归到最原始的法律上,是哪条法律法规批准建立这样一个机构的。然后,我们就要看这个机构成立之后又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来开展它这些业务的。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就可以看到最开始建立这样一个机构的初衷是什么,建立这个机构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本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现在再研究一下现实中这个机构做了怎样的事情,这个中间的差距就是我们的新闻故事。一会儿我会给大家看一个例子,体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调查性新闻的功能。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调查性新闻,就是挖掘的更深一些,我经常开一个玩笑,我们做新闻的时候往往说记者要做到公平公正,我就开玩笑说怎么做到公平公正呢?有一个类似于食谱一样的准则,就是我们找到事情当中的两方,先采访一方,再采访另外一方,采访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安心的回家睡觉了。可能大家没有领会到刚才我说的这个语言讽刺的意味,但是我是很喜欢这种平衡的方式。我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曾经做过政治方面的一些报道,那时候我去采访城市当中一些政客的候选人,候选人之间是彼此攻击的,他们会说一些敌人不好的方面,比如说对方提了一个法案有多么不合理,比如说当寡妇继承前夫遗产的时候要交多少税等等,就是攻击对方。当一个候选人告诉我说对方另外一个候选人在寡妇的税收上面的问题之后,我可能就会找到提出这个政策的候选人,对这件事情进行一个报道,但是我觉得这样并没有真正做到调查性新闻应该做到的深入挖掘。所以,我觉得调查性新闻并不是一个非常吓人的,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报道的类型。

  当我谈到调查性新闻的时候,我喜欢把它归为三个要素:第一个就是信息源,信息源是人。第二个是文件。第三个就是数据库。25年前,如果我来做这场讲座的话,可能只有两个要素,就是前两位,没有最后一位,可是现在数据库在调查性新闻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要素,就是信息来源人,他有不同的类型。真正出色的调查性新闻新闻记者的信息源是非常广泛的,在一篇调查性新闻当中,可能你能够看到直接引语来自于某个人,但是可能这个记者完成这篇稿子过程中跟十个人交谈过。第一种调查性新闻记者获得信息的来源,就是我们说的线人,线人可以给你提供信息,但是他不愿意他的名字出现在报道当中。比如说可能这个记者会接到一个电话,在电话留言当中这个线人给你提供一些信息,但是他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但是可能他给你提供的信息能够成就一篇非常好的调查性新闻。或者可能这样的线人给你寄一封匿名信,这个信中有一些资料,但是并没有他的地址。如果我们有机会能够见到这些线人的话,我们得到他们提供的信息之后,我们一定要问一个问题,就是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个消息?问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问这样的问题之后,通过他的回答,可能我们还能找到其他的信息来源人,可能会从其他渠道再获得一些别的资料或者是信息。

  另外一种给我们提供信息的信息来源人,他们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比较翔实的背景信息,这些人可能是比较有学识的,比较有经验的,但是他们可能不愿意在文中透露自己的姓名。比如说如果我们做一个关于公司的调查性新闻,可能我们能够找到曾经在这个公司工作过,但是被裁员的人来作为内部背景的提供者,或者是这个公司当中现任的一个员工,他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但是他不愿意透露姓名,害怕被裁员。但是,这样的信息都是非常珍贵的,所以我们非常愿意跟他们建立一些联系,来获得消息。
    另外一种跟我们刚才说的背景信息员比较接近的叫做路线图,这样的信息员也是非常珍贵的,他对于整个事情始末非常了解,他可以给你罗列出事情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这样的人是非常珍贵的。可能在文中你也不会提到他们的名字,但是会经常跟他们联系,获得这件事情最新的进展。
    最后一个信息员是官方的信息员,我们经常时不时的要跟官方进行一些联络,无论是政府还是一些机构的官方部门。另外就是非官方的信息员,他们可能并不是具有一定职位和一定高度的人,但是他们可能知道一些内部信息。这些非官方的信息员往往能够使我们的报道变得非常生动化,因为那些人才是被公司政策影响的,也是我们普遍读者关心的这群人。我们一会儿会给大家看几个实例。

刚才我们讨论的是调查性新闻第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就是文件,文件的第一位就是来自官方的记录。这些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我们是写一篇关于私营企业的报道,但是私营企业肯定也是跟官方相联系的,比如说政府是有来往的,这些来往可能就会被记录在政府的官方文件当中。我们从这些记录当中可能会找到哪些私营企业违反了政府哪条规矩,他们是如何违反的等等。我们获得这些官方文件是有法律保护的,在美国我们有这样一个权利,就是我们有获得信息的权利。至少在美国我们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我们能够自由的获得信息,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采用跟美国法律相近的一些信息自由的法律。在美国这个法律就叫做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这个法案就确保记者有渠道能够从政府机构获得相关一些记录和资料。刚才说的这个是一个联邦法案,美国50个州,每个州都有自己关于信息自由方面和公开记录方面的法律。如果你直接去阅读这些法律法规的话,你会变得非常激动。因为在这些法律法规当中,他们说基本上所有的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这些信息。但是,你也能在上面看到有些是不在这个范畴之内的,在这个法案当中,除了以下11种记录是不被公开的以外,其他的所有资料和记录都是公开的。所以,这个其实也是有陷井的,看上去我们的权利是很大的,但是当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当我们真的去索要这些资料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最后一句话的限制。但是一个真正好的,一个真正出色的调查性新闻记者不会在被拒绝第一次的时候就罢休,他一定会接着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机构拥有这些资料?因为美国政府的资料都不会是只有一份,他们应该有多个拷贝,放在不同的地方。另外,一个比较出色的调查性新闻记者还会跟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建立一些联系,当我们需要某些资料的时候,因为我们已经认识了,所以在索要资料的时候更方便一点。
    另外一种资料不是政府官方的资料,而是私人资料,我们在使用这些私人资料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因为他们不是公开的公众资料,所以当我们使用它们的时候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而且以前发生过这样的案例,就是私人资料是伪造的、是虚构的,这样我们记者就会惹上一些麻烦,但是因为这些私人资料没有拷贝,所以我们很难核实其中的内容,所以我们就要非常小心。

第三个要素就是数据库,数据库就是对于原来政府官方纸质资料的延伸。在美国这些电子的数据库和刚才说到的这些纸质的资料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他们也是在信息自由法案之下的。我们能够从这个数据库上看到公共信息的缩略图。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从美国劳动部获得的数据库。劳动部有很多数据库,其中有一个数据库就是关于工作场所的检测。比如说当这个检测员来到一个工作场所,来对这个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检测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拿着一个卡片,这个卡片上有一些情况,我们可以让他进行勾选,另外他在最下面还有一个地方是让他可以写一些文字记录的,比如他看到一些什么情况,闻到一些什么情况,可以写下来。可能在这张记录表上最后检测员自己手写的信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这是他最直观感受和印象的记录,而不是上面的选项。但是当这个检测员把这些搜集来的卡片带回去输入电脑的时候,真正的输入员并不会把他们手写的详细的内容输入到系统当中。所以我们记者在看这些数据库的时候,要意识到数据库当中的信息可能是有些缺损的。
    我们拿到这样的数据库之后,要对它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我们用到的一些工具可能是微软提供的软件,比如是Excel。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用过Excel,对Excel有一点点了解?非常好。在座有多少位曾经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把这些结果放到报道当中呢?Excel是一个主要的工具,还有一个工具也是微软的软件,就是Access。

另外一个获得信息渠道是来自于网络,我们要对网络资源有一个比较深度的了解,我们要知道在我们政府网站上提供哪些信息,一些非政府组织的网站上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够了解这个国家。
    在美国我们做调查性新闻受到一些法律保护,第一位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另外一个法律是一个民事法案,叫做诽谤法,诽谤法的意思就是说你可以说关于某个人不好的东西,可以对他进行报道。在美国有一些州有新闻保障法,但是并没有一个联邦法案,没有全国性法律,新闻保障法能够保护记者不在陪审团面前进行出庭作证。但是,由于美国并没有一个联邦法案来保护记者的权利,所以在联邦大陪审团面前记者是没有办法的,他必须被强迫去作证。
    我们现在介绍一下美国调查性新闻的发展史,找到它的根源的话,我们或许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那个年代,把做调查性新闻的记者有一个不太雅观的名称,叫做扒粪者,在那个阶段当中有两个比较著名的调查性记者,一个叫做爱达塔贝尔,他做了很多调查性报道是关于洛克菲勒的,他们如何从穷人身上获取利益。另外一个比较出名的调查性新闻记者叫做林垦斯德分斯,他是做了一些揭露市政腐败的新闻报道。大家应该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图片,认出这位曾经访华的美国总统。华盛顿邮报做的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调查性新闻的重视。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时候,调查性新闻记者开始变得职业化,一些大的报社,比如地方性大报纸和全国性报纸开始成立一些调查性记者团队。这些地方性报纸和全国性的报纸当时做了很多调查性报道,他们很多是跨地区的,甚至做全国性的调查报道。刚才给大家提到的调查性新闻记者与编辑协会在促成美国调查性新闻职业化的道路上起到很大作用,这个协会是坐落于密苏里新闻学院,它是1975年成立的,在1983年的时候出版了记者手册。目前这个协会在全世界拥有4000名成员。
      当然,美国报业受到网络、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在调查性新闻方面可能稍微有一点削弱投入,但是有一些全国性报纸,还有通讯社依然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等。

因为美国报业在经济方面受到一些影响,可能他们没有这么大的支出和投入来支持调查性新闻,所以现在在美国也出现一些新的趋势、新的格局,就是有些非盈利性新闻编辑部来做调查性新闻。非盈利性的新闻机构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大家看到的就是公众知情中心,这个组织做了很多全国性的范围很广的调查性报道,还有一些州和地区的非盈利组织,他们可能比较专注于自己所在地区的调查性的报道。所有这些非盈利性组织和机构其实都是在做实验,没有人知道他们实验结果怎么样,会不会成功。据我所知在这些非盈利组织当中只有两家机构是有比较长期的资金支持的,另外这些机构现在拥有的资金可能只能维持两年,如果他们不能找到新的方法、有创新性获得收入方法的话,我不知道两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还有一些新的模式,比如用一些社区的资金来完成调查性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有多少人听说过Wikileaks这样一个网站?这样一个网站也是做一个聚合,把从各方泄露的信息聚合在一起。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在美国做的比较好的调查性新闻的例子,这些例子有的来自于非常大的全国性的报纸,比如纽约时报。也有是来自于发行量比较小的地方性的报纸。现在大家看到这个例子是纽约时报在起来做的一个系列报道,是关于美国水污染的、有毒饮用水的系列报道,这个系列报道也获得了美国各大新闻奖项。纽约时报派了15名记者完成这样一个系列报道,这15名并非都是记者,有一半是程序设计员,还有一些设计师,他们是帮助把这些信息以这样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整个系列报道的源头是一位纽约时报记者听说美国饮用水法案并没有被实施的很好,在过去几十年当中有过问题。所以,纽约时报记者就开始搜集全国关于水质检测的数据信息。在这个系列报道当中,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350人,另外还有100名是在生活和身体受到水质影响的人。在记者采访的400多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我们说的普通人,就是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因为水质污染问题受到影响,其中包括图片上看到这个小男孩,他的牙齿是非常糟糕的,原因是跟水污染有关。很多人阅读了这篇文章,也看到了这个小男孩的活生生的例子,如果没有普通人的生动化的故事的话,他们很可能觉得这个信息是比较无聊的。
    大家现在看到这个调查性新闻是一个小报做的,这个小报发行量只有3.5万份。这条新闻也获得了一些奖项,获得了普利策公共服务奖。这个新闻报道内容是弗吉尼亚的石油厂商没有定期付给拥有房产的这些人酬劳。在弗吉尼亚有这样一个法律,这个法律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如果你来到我们弗吉尼亚投资的话,你可以从地下获得一些石油等自然资源。当这些私企这样做的时候,从地下获得自然资源的时候,他应该向土地拥有者付一定薪酬。这个报纸做的新闻报道就是揭露了很多企业从地下获得很多石油,但是并没有付给土地所有者一定酬劳。换句话说,他们在欺骗这些土地所有者。这个记者之所以能够完成这样一个报道,他使用了计算机来辅助他完成这个调查。他在计算机辅助报道当中对比了两个数据库的信息,其中一个数据库显示在弗吉尼亚州所有石油井的数量、位置,还有它们的号码。另外一个数据库是关于契约帐户的,就是石油井的数量是远远高于往契约帐户当中汇钱的数量。这样一条新闻如果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角度的话,也是挺无聊的,但是这个记者跟很多人进行了访谈,用一个比较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展示这条新闻。这个记者也在他们网站上放了这样一个数据库,让大家直观的看出来某一个井的序列号和生产了多少石油,以及到底支付了多少酬劳。这样一个报道也引起了公众广泛的重视,而且州政府负责监管契约帐户的机构也出来发表声明说要对他们进行罚款。在弗吉尼亚州进行石油开采的两个公司也承诺向弗吉尼亚的土地拥有者支付70万美金的酬劳。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体现我们媒体的责任,就是看门狗的角色,能够帮助维护我们普通人的利益。
    再给大家看一个例子,是来自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城市报纸,这篇报道是关于经济危机当中房产泡沫的调查性报道。这个记者研究发现在佛罗里达州一些人把房产状态改变了,其实就是一种欺骗行为。本来可能这个人买这个房子是一个普通的价格,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价格是10万美金。我可以找一个人让他出价30万美金来卖这个房子。FLIP的意思就是非法倒买倒卖住房,违法的部分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房子10万美金,他跟另外一个人勾搭,两个人同谋把这个房子以30万美金价格卖掉,然后用30万美金的价位骗银行的抵押贷款,骗到手以后,两个人就逃之夭夭,用这个方法来骗银行给的贷款,这是一个犯罪现象。这个系列报道是2009年做的,但是根源是起源于2006年有记者发现当地有人做这样的炒房的行为。在2006年这个新闻出现之后,这个记者开始搜集佛罗里达州房产交易记录,他们搜集了1900万条记录,他们发现在过去十年当中银行因为这种倒卖现象损失了高达5亿美金抵押贷款。
    现在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提问:
   如果线人不愿意把他的名字显示在报纸上,我们是否可以用假名,这样做是否会损害一篇文章的真实性,在国外有没有相关规定?
赫佐格:
    当我收到一些线报的时候,从来不会在报道当中使用假名,都是把这些线报作为一个调查和研究的开始,最好能够联系到他,然后获得更多的信息。
提问:
    调查性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说在中国是比较危险的职业,您能不能提供一些好的建议,让那些从事调查性新闻报道的记者更好的保护自己?
赫佐格:
    像你刚才说这种情况在美国会发生的,可能有些记者在揭露一些黑幕之后会接到匿名电话,让他小心一点,你以后生活会很艰难,会受到一些威胁,但是我认为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提问:
    在做调查报告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提供信息的人有可能跟这个事件是相关者,还有可能是利益关联方,在报道当中怎么更好的反应这个额外的利益诉求?另外,我们在得到一些消息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可能线人提供了一些信息,他希望你做一个什么样的报道,但是最后他发现你采用的东西和他想象的东西不一样,或者跟他想表达的利益诉求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一些冲突,他会提出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比如说在报道当中会出现一些很大负面影响的时候,他希望避免一些东西,或者是不要去写一些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会更好一些。
赫佐格:
    事实上是这样的,我们应该牢记的就是这个人给你一些信息,给你提供一些线索,大部分情况下他都跟这个机构是有些私人联系的。比如说可能他之所以给你提供这个信息,是因为他不认同政府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或者是他希望能够攻击到他的对手。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心,任何人给你提供新闻线索,他不可能跟这件事情毫无关系。如果对方对这个报道有些要求的话我不会认同,但是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具体的情况给我判断一下。
提问:
    比如提供信息的线人在报道当中可能会涉及到基于案子本身,就是事件本身额外会附带一些东西,而且可能会涉及到他的朋友,他不想被报道本身牵涉出来的东西。我就说我最近做的报道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因为涉及到一个腐败问题,在这里面他可能会牵涉到另外的公司,或者是他朋友在这里面做的项目。这样我就很难取舍,因为他很有可能是附带的,有可能在我的报道当中我提也可以,不提也可以。但是我最后还是做了一些处理,我确实没有提他这个朋友做的这个项目,但是这个项目本身我无法去判断他确实有问题,因为我没有证据,所以我没有提,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在里面。

赫佐格: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不会接受这个线人提出的这个要求,因为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给读者和受众提供一个完整的故事和新闻,是最完整的情况,我可能不会因为他给我这个线索而隐瞒一部分事实。
刘坚:
    我想就刚才这个问题做一个我的理解,刚才赫佐格先生讲到了调查报道的几个要素,最后一个讲的是什么是调查报道?调查报道本身很重要,是某些机构和个人试图把它保密起来的东西,你要做判断的时候很简单,当你的朋友希望你把他成一个机密的时候,就不是调查报道了。而且我觉得一个媒体和记者维护的应该是社会公共的利益,当你去保护某一个人利益的话,如果你的朋友提出来说这是我的朋友要保护,你要做的就是你可以自己衡量一下,他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还是个人利益,如果他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可能你要保护,如果他代表的是个人利益,这个毫无疑问肯定是不应该保护的。
赫佐格:
    我觉得如果我是您的话,我还是要约这个线人跟他谈一谈,跟他说我想从你这获得更多信息,但是我不能接受你任何条件,如果你这个朋友真的跟腐败有一些关系的话,我可能还是会要对他进行一些揭露,这是我的做法。
提问:
    我接着刚才的问题,我们采访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对调查报道需要有政府信息确认,但是刚才赫佐格先生说了其实有的时候政府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可能就是不愿意进一步披露,或者是无法给我们提供的关键性信息,我们通常做法就是在稿子里面体现一句话带过,某个政府官员对此不置可否,或者说他不愿意回答我们。但是,我们稿子又不能绕开这一点。我想问一下赫佐格先生在做调查性报道的时候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赫佐格:
    我认为在美国大部分的新闻机构可能都会跟你做的差不多,都会在文中说某某官方没有评论,这是我们分享的共同的问题。因为我们做新闻肯定有一定的截止日期,如果在截止日期之前没有能够从官方得到确认的话,确实要在文中用这样的词语带过。身为一个调查性新闻记者,我们肯定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当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我们或者找其他的信息源,或者是找到一些文件能够证明你的说法,哪怕没有得到确认,我们如果能绕开这个途径,从其他途径获得一些答案也是可以的。或者也许我们能够在报纸上设一个栏目,这个栏目名字就叫做“无可奉告”,在这个专栏当中我们列出所有的这些官员给我们说“无可奉告”,这个对于他们也是一个讽刺。我们在美国的记者有时候也会这样做,我们可能会专门写一个报道是关于哪个政府官员没有做什么事情,而不是做了什么事情。
提问:
    我有三个问题想问一下,在中国做调查新闻,或者是做调查记者一段时间之后都有一个疲态,你怎么调整这个状态?另外,调查记者做了数年之后都会遇到一个转型,是不是会像你这样会到处讲课赚钱?最后一个问题,在国外跟中国调查记者的准入机制是否一样?我还想知道你是不是有很崇高的新闻理想?

董雪:
   赫佐格先生说你身为一个调查性记者,怎么会对揭露事实感觉疲惫呢?
提问:
    也许在国外你们不觉得有绝望的感觉,但是在国内经常有绝望,因为我们经常做一个调查报道被中宣部下禁令,在美国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给你们下禁令?
章于炎: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倒是有共性,这个约翰斯通讲他热爱他做的新闻工作,所以他干到60岁。您刚才说的是中国有35岁现象,记者35岁就疲惫了,就不干了,确实有这个现象。
赫佐格:
    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我本来是做调查性新闻记者,一直想干下去,我是40岁的时候不干的,本来打算是一直做下去,然而当时又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到密苏里新闻学院受聘当教授,在这个情况下就接受了任教的机会。我在做调查新闻记者的时候,善于把数据聚合在一起做分析、做调查,能够写出来比较受欢迎的有吸引力的深度的调查性新闻,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好的事情。
    您刚才说的也是很有趣的,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好的,我不是在美国到处讲学来赚钱,当然你可能也是开玩笑。反而倒是您这个问题引出了我们的一个实际做法,美国调查性新闻记者和作者中心每年举行数次培训营,美国的记者用数据分析的能力也是比较弱的。作为我来讲是有数据分析能力,又做了多少年的实践,所以在每年数次举行的调查新闻记者尤其是数据分析培训营当中,很乐意把我自己的数据分析经验和美国记者进行分享。同时我在学院里面担任课程,用自己的知识来教新闻学院的学生,让他们学会数据分析的能力。
主持人:
    我们今天时间已经到了,非常感谢五位老师给我们精彩的讲授。最后几分钟交给经济观察报社长刘坚给我们做总结。
刘坚:
    今天我自己觉得有一点点遗憾,因为跟大家相比我错过了上午精彩的内容。当然,我觉得这个世界总是公平的,因为错过了这个,我得到了另外一个,得到了什么呢?在过去两周里面我频繁的从中国的东部城市,在上海、杭州和北京之间来往,我发现所有我坐的航班一个正点的都没有,情况比较好的大概晚点三个小时,不太好的晚点五六个小时。所以,我觉得也许是可以跟下午的话题接上,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调查类报道的选题。当然,刚才赫佐格先生也讲,调查报道有几个要素,第一个就是主动去做,如果我今天布置给谁了,这就不算调查新闻了,除非我自己去做。
    言归正传,我觉得经济观察报成立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的时间里面,通过我们在座的这些人的努力,我们可以自豪的宣称我们是中国最好的财经商业报纸之一。当然,我们如果认真的去总结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张报纸在过去十年当中有一些创造性,但是另外一点,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就像前两天有一个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一个商人写过一本书叫做《野蛮生长》。当然,我觉得某种程度上经济观察报的发展跟这种野蛮生长是有点关系的。在过去十年当中,我们每个也有不少次的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以前的培训多是某一个问题、某一个侧面的,像今天这样比较系统的,既有原则和理念,也有实战有操作,既有对过往历史回顾,也有未来方向展望的系统性培训是比较少的。我觉得这样一种培训其实也对我们过去这种野蛮生长做一个对照,我们可以看看到底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创造,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臆造。这样一种反思,我觉得对于我们这张年轻报纸的成长会非常有价值。
    另外,我觉得我们这个队伍都很年轻,从今天的情况看,从早上八点半到现在,教室里面坐满了人,我们有激情,尽管我们从技术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但是通过这样的培训,通过我们自己有这样很好的学习能力,我相信能够给我们这张报纸接下来的发展带来很好的作用。期待着明天、后天的培训能够更加精采,也期待我们所有的人都能从培训当中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