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过度疲劳的年轻记者
导语:这就是当今媒体行业的现状:疯狂而疲劳。年轻的记者尽最大努力补充新的想法或者抢先报道哪怕只是小豆腐块大的新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平平 去年愚人节那天,《政治报》两位编辑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内容是所有记者工作时间提前到凌晨5点。

这两位编辑写道,“日出前通常是接触高层领导或者他们助手的最佳时机”。他们提到,当中午网速减慢的时候,“如果需要的话”,记者们应该挤出个人时间用来工作。

这封电子邮件带给记者的不是会心一笑,而是极度恐慌。

“有些人不认为这是个笑话”,《政治报》前签约作家安·施罗德·马林斯说,“一个女孩甚至哭了,还有些人来问过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就是当今媒体行业的现状:疯狂而疲劳。年轻的记者曾经梦想跑遍全世界去追寻新闻线索,现在却被束缚在电脑前。面对电脑,他们尽最大努力补充新的想法或者抢先报道哪怕只是小豆腐块大的新闻——他们做任何能给谷歌留下深刻印象和吸引读者的事情。

统计到底有多少人阅读了这些文章,然后获得荣耀感或者羞愧感。生存在这种考核制度下的新老媒体编辑部的记者们变得越来越普遍。《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现在每天给员工发送电子邮件,邮件列出当日网站上每篇文章的点击量。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的做法是把“最多观看”的文章列表镶嵌在页面上。一些媒体,包括彭博社和美国商业博客网站Gawker Media现在按照点击量支付作者稿酬。

在充斥着虚拟内容的环境里,所有微小细节都是必须报道的,只要是第一次被报道,《政治报》因疯狂的步伐脱颖而出,或者用编辑们委婉的说法“高速新陈代谢”。

顶尖编辑在凌晨4:30分起床,他们希望旗下记者也有如此速度,因为他们相信《政治报》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传递给读者未知信息的速度。

《政治报》的执行总编吉姆·范德黑在一次采访中说,“在报社工作,你唯一真正的压力是修改稿件时面临截稿时间的逼近。”

“现在,从清晨5点开始的任何时刻,找出一些有价值信息的强度和压力是相同的。”(不是所有记者都从黎明开始工作,范德黑先生补充说,很多报社的记者依循传统的上班时间,从早上10点到晚上7点。)

(Gawker Media的“大黑板”)

在Gawker Media曼哈顿的办公室里,一台镶在墙上的纯平电视机上播放着10条点击量最多的文章,作者的姓名、文章点击量也显示,Gawker Media的员工把这个东西叫做“大黑板”。

Gawker Media的创立者尼克·丹顿说,“有时有人会看到记者驻足在“大黑板”前,好像矗立在巨石前的原始人类一样。他说,不是所有记者都喜欢这个理念,“但是对最好的独家新闻就是要给奖励,”记者的薪资也与点击量紧密相关。

这导致数字新闻媒体的员工流动量大幅增加。《政治报》员工离职率最近非常高,大约12个记者在今年上半年离职——这对于一个只有70名采编人员的媒体公司来说是个大数了。在Gawker Media,编辑仅工作一年就离职的情况很常见。

这不是消耗体力的流水线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对于年轻的记者们来说确实太重了,已经重到出现过度疲劳的程度了。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数字媒体课程的教授杜大林说,“当我的学生来看我时,他们很多人的疲劳状态好像是已经工作了十年,而不是踏入社会短短几年的新鲜人,我担心的问题是过度疲劳。”

在华盛顿,新闻界更加疯狂,就像《赫芬顿邮报》扩大经营一样。出版《国家期刊》和《大西洋》月刊的的大西洋传媒公司计划为今年秋天开始营业的新公司再招聘30名记者,这家传媒公司刊登重大新闻和在线分析。

范德黑说,编辑们监控记者们写了多少篇文章,但是写稿篇数并不代表这个记者的真实水平。

办公室中的非正式信条是“W.W.M.D.”,“What Would Mikey Do?”(米奇将会怎么做?)的缩写。它指的是《政治报》著名的不知疲倦的负责人迈克?艾伦,他从凌晨2:30开始制作时事分析,Playbook

《政治报》的编辑在谈论读者流失的问题时好像觉得这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总编辑约翰·H·哈里斯说,“读者也是编辑,他们把鼠标或者iPad的上手指放到想放的地方。如果你没有提供他们想看的东西,你就失去他们了。”

记者们经常收到范德黑或者哈里斯先生在黎明前发送的电子邮件,质问他们为什么竞争对手有的报道《政治报》却没有。这两人都是前《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对于给新闻机构带来负担的低效率工作状体非常反感。

“这是吸引我们做自己的事情的原因之一,”哈里斯说,“我们只是想从起跑线开始,建立一种没有坏习惯的企业文化。”

但是有一些记者时常抱怨负担过重。

“有时你觉得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工作量还是工作压力,”前《政治报》记者海伦娜·安德鲁斯在回忆录中说,“我认为一些人有下沉的感觉。在《政治报》的生活好像新兵训练营。但是我知道,很多人为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而感到骄傲。”

很多《政治报》的记者都是20多岁,他们被这份起薪4万美元,并且可会影响华盛顿精英阶层对话内容的新闻机构诱惑进来了。

范德黑和哈里斯说,他们知道记者有压力。但是记者们认为《政治报》被称为新闻界的“血汗工厂”则是完全虚构的。

《政治报》的管理层看起来正在试图软化。员工们最近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他们被报名参加绘画比赛,奖品是一部iPad。(选译自《纽约时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