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利,一球成名
导语:

 

在世界杯上,要想成名,不一定非得有漂亮进球。作为球员,你可以幽默地假摔、优雅地手球,甚至对着镜头痛哭流涕。作为公司,你要挖空心思挤进镜头,不能像耐克、阿迪用荧光球鞋霸占绿茵,也可以像LV一样动脑筋,给大力神杯设计一只奢华、结实、能远渡重洋的皮箱……不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买下球场四周的广告牌,虽然很贵。

在本届世界杯赛场上,一家中国公司一举成名。这家来自河北的光伏企业,购买了每场球赛场边广告屏上滚动播放8分钟的广告时间,“中国英利”四个汉字与“YINGLISOLAR”的字样滚动出现。这让世界杯创办80年来,赛场广告牌上第一次出现了中文,同时,中国英利也是全球第一家可再生能源企业参与世界杯盛宴。

有人统计,这块广告牌的“收视率”会达到30亿人次。而为此,中国英利花的代价也可能高达2亿人民币。

这些噱头果然引来喧哗一片。在世界杯开幕第二天,“中国英利”成了搜索引擎上的热搜词,搜索人次翻了近5倍。“英利是哪儿的?一家光伏企业想靠足球干什么?”在纷纷议论中,英利也适时配合各种采访、宣传,自揭面纱示人。

这家创建于河北保定的中国民营企业,以新能源投资与经营管理为主业。2007年,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YGE)就在纽交所上市。但因为身处隐形行业、而且在海外上市,这都让中国英利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此次巨资赞助世界杯,“中国英利”四个字吸引了无数眼球.但营销专家却认为,这种快消品常用的营销方式,对于太阳能这种常常参与大型采购的行业来说,并不实用。

对此,英利自有一番道理。

中国光伏行业大部分产品外销,国内工厂在海外多实行代理制,或直接为国际企业做代工。中国英利算是个另类,它很早就在国外成立了分公司,为了更好地本土化,还大量聘用有政府、金融关系的当地人。之前,英利就尝试过在海外赞助赛事,它为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凯泽斯劳滕足球场生产了光伏屋顶;在西班牙甲级联赛,又将自己的Logo缝上了奥萨苏纳队的球衣。

所以它有充分面向世界观众的理由,只是在呈现时选择了“中英对照”方式。

首先,中国字是给中国人看的。作为光伏企业,英利不像无锡尚德那样声名远播,提高知名度无疑能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一定优势;“将中国字打上世界杯”也会让这种名气带上“爱国”、“有责任感”的底蕴;同时,形状独特的中国字,又是一个吸引老外的噱头。

接下来滚动播出的英文标志,自然是给那些好奇的老外一个解释。毕竟,海外才是英利的主要市场。

另外,英利也不认为直接面向个体观众有什么不对。英利投资者关系总监苗青对媒体分析了此中考虑——他们预期该行业的B2C(企业对消费者营销)规模会逐渐扩大,尤其在处于低迷的欧洲市场,大型电站的订单可能会萎缩,而总投资1万欧元的家用系统将逐渐增加,英利赞助世界杯,就是为树立一个全球品牌形象,为未来的B2C时代做基础。

英利是否得到了实际利益,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判断。

又有好事者,将英利去年亏损年报翻了出来,指责英利盲目进取。英利方面声称,知名度急剧攀升之后,指名道姓来要英利产品的海外销售商大幅增加。英利的销售负责人也很有自信地预计:“现在我们70%以上的订单都来自欧洲。世界杯之后,英利的广告效应肯定还将得到更大发挥。”李伟表示,预计明年的订单将相当于英利目前产能的2.5倍。

同时,公司还预计将所售产品提价3%—5%,由此增加的利润据说就足以弥补世界杯广告的投放。

目前看一切都是好的。当然,你可能一球成名,但绝对没法一球定江山。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