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袭音乐事件
导语:

 

虞之雯和张然,在描述原创摇滚的团体个性时谦逊地用着“他们”,比如“他们很敏感”,“他们很有才华”;在描述视袭音乐要做的事情时,又会非常坚定地用“我们”,比如“我们要做中国原创音乐的发现者和经理人”。

他们都是视袭音乐的头儿,一个娇艳如花,一个晴朗如云。

在今年的北京迷笛音乐节上,他们跟主办方谈好,用5月4日那天开场前的两个小时发行新书——书的名字也非常契合这个时点,叫《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虞之雯说,这实际上是一个书系,先出了两卷,还有四卷在筹备中。

卷一《重塑偶像》,呈现了中国61个城市地区的145支乐队;1100张他们的照片;70个音乐机构、71个演出场所、23个本土音乐节;156个各界人士联合作序。这是他们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田野调查”,记录下来的中国原创摇滚“原生态”。

卷二《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集中展示了近20年间,来自近300个艺术家/乐队团体的音乐作品平面设计、纪录性珍贵图片。

今年5月,北京有迷笛、草莓音乐节,西安也有草莓音乐节,成都有热播音乐节,易县有露营音乐节;杭州刚举办了西湖音乐节;7月,苏州相城有活力岛音乐节,广东清远有牛鱼嘴山水音乐节,还有张北草原音乐节;10月里,摩登天空音乐节,镇江迷笛音乐节……这些音乐节就像是雨后的蘑菇一样,迅速发散出下一代的孢子。尽管有的还很脆弱,或被人采摘,或被人踩碎。但是,人们对于原创音乐的热爱已经不可阻挡地蔓延开来。

虞之雯和张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这些情况得到一些证明,以推动它进一步向商业社会靠拢。

“这并不违反音乐的特性。”

做这本书只是个前奏,接下来是与书名同题的一系列音乐文化事件的策划与营销。视袭音乐目前正在几个城市展开巡演,邀请书中收罗到的当地原创摇滚乐团做主力;和几个大音乐节进行演出合作;在某几个特定的酒吧、餐吧、咖啡吧里,开展读者活动,书就像是名片,牵引着人们走进现场。一切就像那天的“迷笛”——头顶是蓝天,草地上,大家喝着啤酒、饮料,一切自然而然。

他们要让大众看到,原创摇滚就像是刚刚打开窗户的黑屋一样,开始敞亮胸怀,新鲜地簇生。这种繁荣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个人英雄主义不一样,是集体、理性的繁荣。

另一个需要打动的是赞助商们。视袭音乐正在用一点一滴的商业尝试,让广告商们舍弃那些傻缺的彩铃、五音不全的流行音乐,来选择一些真正有价值、符合品牌正面性格的原创摇滚。

目前运营得比较成功的,是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音乐节。去年,视袭音乐与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联合举办了青年中国(西安曲江)国际音乐节。这座城市的目标是“将西安打造成中国文化的第一极”,原创摇滚成为他们吸引未来精英阶层目光的桥梁。

更多的时候,这个领域并没有真正的行情。很多项目都有客户赞助,但是大多数客户都不在乎是谁出演。

这个书系的前两卷,视袭音乐只刊印了5000册,送完朋友、媒体,所剩无几。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成本回收也就无从谈起。不过,虞之雯说,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就跟你投资房子一样,这也是一个投资,只希望这个圈子能好,能壮大起来。

所以,即便要打6个小时的电话与出版商沟通少删几个字,他们也愿意。在他们心中,这个行业从未像现在这么好过,他们希望完完整整地呈现出这种原生态,让外界的人知道这些音乐,让误解的人改变看法,让政府、商人发现中国的原创音乐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挡是挡不住的。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