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我们推向危险边缘?
导语:中国进入了快速重工业化时代。对于人类健康安全而言,威胁最大的就是重化工行业。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汪雷 大水漫城,吉林省永吉县两家化工厂原料库房被冲毁,7000多桶化工原料,流入松花江。还是那条江,它发源于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但让更多的中国人记得它,则缘于5年前吉化爆炸造成的重大污染事故。

当下,吉林省内的大小环保官员想必又都捏着一把汗,不知道此次事故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尾。对他们有利的是,专家称这次流入江中的化工品对人体无害。5年前那次则是苯类剧毒化工品污染了江水。

前段时间,英国石油公司BP墨西哥湾原油泄漏面临巨额损失,有国际金融机构撺掇中石油收购BP部分资产。在国人关注这个消息,有些人还沾沾自喜时,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的消息传来,黑色油带覆盖大连附近海面,鸟类保护区受到威胁。

十天后,大连事件刚刚有些尘埃落定,又传来了南京市区废弃塑料厂大爆炸十死百伤的消息。同一天,7000个化工原料桶流入了松花江。

在中国,做个石化类企业的老总不容易,虽说位高权重,但抛开竞争不说,安全生产就是一根生死线。一旦触线,立即出局。

2004年,中石油集团总经理马富才因川东天然气井喷特大事故,挂靴而去;2005年,松花江污染重大责任事故,令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中石油副总段文德、吉林省环保局局长等一干责任人员一年后受到处分。几乎同时,中石油总经理陈耕卸任,只不过给出的理由是已届退休年龄。

每个在位的老总,估计心里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过业内人士常常这样评说:尽管这些巨型企业每年都数次开会强调安全生产,尤其是到了年根儿的时候。但谁能保准一定不出事?挨到退休,那就万事大吉全身而退,运气不好的遇上个大事故,职位一般也就不保了。

对于企业负责人而言,自己管的企业出不出事,严格的管理、工人规范的流程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也不排除运气的成分,比如永吉县被大水冲了的那两个倒霉的化工企业。

但如果把中国看作一个大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二十世纪以来的十年间,中国进入了快速重工业化时代。煤炭、钢铁、机械、石化等行业迅猛发展。对于人类健康安全而言,威胁最大的就是重化工行业。不同于煤炭等行业的事故大多只影响到当事员工安危,化工行业一旦发生事故,有毒物的扩散则会造成区域性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大宗原油和化工产品运输多依靠水运,重化工业集群基本沿江、沿海而建。一旦发生事故,污染物很容易流入水中,威胁大面积流域内居民的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已经完成的高密度的重化工业布局,就是在自己的家园挖了一个火山口。个别企业发生事故存在偶然性,但中国这个大化工企业发生问题却似乎无可避免。中国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危险边缘。

重工业化为中国经济贡献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这样的发展模式。眼下,木已成舟,中国人生活环境的危险系数却在不断加大。这种因果关系或许会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模式有更多的反思。现实地看,一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劝诫并非毫无意义。比如说,南京的挖掘机能够按规程提前了解情况,也许就不会挖到化工管线上;大连的原油管线如果规范操作,就能避免爆炸和原油泄漏……

至少,当我们克服了一起起因失范引发的偶然事故时,中国重化工业事故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发生的时间会不断延后。这或许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中国正在试图通过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逐渐告别重工业化,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进程中,我们至少有能力尽可能减少这座火山的喷发次数,直至它逐渐衰弱成一座死火山。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