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种昂/文 继大蒜、绿豆之后,生姜又加入到价格暴涨的农产品序列之中。然而,大蒜与生姜因其特点迥异,受益方却截然不同。
大蒜被爆炒,价格飞涨。蒜农获利微乎其微,几乎全部的暴利都留在了中间商和投机客手中。但在全国最大的姜蒜集散地——潍坊安丘姜蒜批发市场上,众多中间商向记者诉苦道,他们始终受着姜农与终端客户的“夹板气”。
在佃高洗姜厂的车间内,记者见到了一位四川客商。生姜被用作火锅底料,四川也是全国用姜大户,每年这位客商都要采购几千吨运往四川各地。他在安丘常驻已有数年,他把收姜、洗姜、包装、储存、物流等业务全部委托给洗姜厂的刘老板。
姜与蒜最大的不同就是,大蒜的储存需要冷库,一般农户家中无法存储。新蒜收货一个月后,绝大多数大蒜便流向了经销商手中,任其流通炒作。而姜农只需在院里挖个姜窖可最多储存三年。
他还告诉记者,今年姜价高涨,但生意却出奇的难做。一边是姜农囤货,等着后市涨价而不愿出售,另一边生姜价高在终端市场出货越来越难。目前价格十分透明,下游市场一个电话就知道安丘的行情。姜贵了,但留在中间流通环节的利润不高。
目前,四川生姜的零售价格每斤在4.5元,但中间费用就要0.5元/斤。该客商表示,如果按批发市场的现价收购,肯定要赔钱。他指着正在包装的生姜说道,这些生姜是在半个月前,以3.5元/斤收购的。当时这一价格根本不挣钱,一直等到现在生姜价格上涨了,有了利润才敢发货回去。
潍坊富大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道,公司以出口业务为主,每年企业生姜的销量在千吨以上。如今姜价高涨,可企业的订单却是早已签好的,不能违约。目前企业资金占有的压力较大,只能通过贷款、借款缓解。他表示,今年企业的效益肯定会受到姜价暴涨的冲击。而姜价超过4元/斤后,企业已停止了收购。因为暴涨暴跌过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一旦踏空企业就会亏损。
与经销商纷纷叫苦不迭相比,姜农看着高走的行情却是异常欣喜。王兴农虽然错失了最好的行情,但即使按照现在4元/斤的市价计算,6000多斤生姜也能赚到两万元的净利。从这一点来看,姜农比蒜农更能从价格飞涨中受益。
来自安丘市农业局的统计显示,受2009年市场行情高涨的影响,姜农种植积极性较高,预计2010年安丘市大姜种植面积约15万亩,比去年增加14.5%。预计今年全市大姜总产75万吨,比去年增产31.5%。而2011年的生姜产值规模势必进一步扩大。
从生姜的产业链条看,炒姜客仍是最大的获利方。以江苏客商为例,他们在安丘一带以3元/斤的价格囤积了两三千吨生姜,如今他们就可赚取数百万元的利润。
虽然炒姜的手法各异,但正如安丘姜蒜批发市场办公室的一位管理人士所说,在生姜价格走势演绎出大起大落、忽高忽低的陡峭折线的同时,炒姜客获取了暴利,但大量不明就里的经销商却被深度套牢。而一场炒作骗局过后,虚假繁荣的泡沫总会破灭,市场随即将会迎来一段萧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