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别样的胜利
导语:政策对产能而言,形成的似乎不是淘汰作用,而是“摊饼效应”。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张向东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场酝酿了好多年的战役,终于到了发起总攻的时刻。队伍真刀实枪地突破了层层防线,接近了敌方巢穴,却突然发现敌人早已经死伤大半。最后的成绩是,队伍成功歼灭所有计划打击的敌人。

这个想象中的场景与目前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的局面别无二致。8月5日,工信部公布了18个行业、总计2087家企业的关停公告,按照计划名单上的这些行业企业将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关停。

乍看起来,这是一项甚为艰巨的任务。过去数年,国家发改委曾多次出台各种各样的文件和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无数的专家学者和官员都在研究如何根治这一沉疴。结果呢?政策年年出,产能年年扩。直至今日,按照官方说法,几大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日益严重,中国产能过剩的行业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从最初6个行业,直到目前的18个行业。政策对产能而言,形成的似乎不是淘汰作用,而是“摊饼效应”。

这一次又会怎样呢?今年年初,国务院再度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并下发了具体通知。5月7日,成立并召开全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20天后,工信部召开全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各省市分别领回自己的淘汰任务。又两个月后,地方上报淘汰企业的黑名单。这一名单由工信部在8月5日最终公布。尽管推进日程已经足够迅速,但是此时距离工信部原本希望的时间已经推迟了一个多月。更重要的是,名单公布之日,距离最终完成巨大的淘汰目标还只有不到60天的时间。

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完成起来可能并非难事——不是因为地方官员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秘密在于,工信部公布的一长串企业名单中,有不少企业已经不存在了,还有一些上榜企业的生产线早已经停产了。

上海有色网给本报提供的调查和统计显示,上黑名单的锌冶炼企业共53家,涉及产能总计29.37万吨。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平均年产能仅为0.55万吨,甚至还达不到四年前公布的 《铅锌行业准入标准》中对于单系列锌冶炼规模必须达到10万吨/年及以上的要求,也是属于国家发改委几年前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要求立即淘汰的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上榜的需要淘汰的锌冶炼企业大多数已停产数年。以贵州省为例,在本次所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锌冶炼企业中,贵州省涉及45家,产能合计19.27万吨,占淘汰企业产能的65.61%,但贵州地区大部分锌冶炼企业早已处于停产状态。上海有色网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贵州地区锌产量仅为1.27万吨,而名单上的葫芦岛炼锌厂、安徽铜冠有色金属(池州)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也已停产数年。

类似的情况在电解铝、铜冶炼、炼钢、炼铁等行业也同样存在。在工信部的淘汰铝落后产能名单上,一共涉及17家企业合计37.1万吨产能。上海有色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此名单中的大部分企业当前已经处于关停状态中,其中仅有15%的产能仍处于运行状态。而在落后炼铁和炼钢的企业名单中,也有一部分早就停产。河北一位民营钢铁人士说,名单中很多企业早就不产钢铁了。还有一些钢铁厂是属于“候鸟型”企业,市场暖的时候出现,市场冷的时候,会自动消失。

工信部出台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是近几年来国务院相关部委第一次如此详尽地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和具体需要淘汰的规模。工信部对此用心良苦,甚至不惜痛下杀手,公开表示不能按期淘汰的,将问责相关政府部门并惩罚当事企业。为了能够推动淘汰进程,工信部还费力争取到了财政部的支持,申请到一笔资金专门用于淘汰企业的员工安置和奖励。

如今看来,工信部官员有些过虑了。可以放心大胆地说,9月底胜利完成指定淘汰任务不是问题。不过这种“胜利”中也许更多一些别样的滋味——淘汰落后产能这场战役还没开打,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收工”了。

这样一种“胜利”,离不开地方政府一次次拖延上报淘汰企业名单所争取来的时间,也离不开地方政府为选取哪些企业上报作为名单中被淘汰的“靶子”而大费周折苦想对策。不管怎么说,能够用三个月的时间,出台一份充满“死伤参半”和“候鸟型”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地方政府功莫大焉。

这是淘汰落后产能为何十多年未能奏效的另一种背书,但并非问题的全部。这边在淘汰落后产能,那边过了几年,众多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又能够通过合理合法的项目审批,上马更大规模的生产线。一边淘汰落后的小的,一边却又借国家产业规划之名上马更大的项目,在两个看似合情合理的矛盾下,“产能过剩”这一命题究竟该如何界定?

而在这样的悖论中,企业和市场对政策气候的把握使这样的调控很多时候类似一场猫鼠游戏。工信部淘汰名单甫一公布,上海有色网监测的冶炼锌等产品的价格马上就开始反弹,8月9日国内现货锌价已跃上17000元/吨的高位。市场总是熟悉政策的气候,谁能知道,等市场气温开始转暖,又一轮淘汰风暴过去后,“候鸟”还会回来吗?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