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
导语:

喀什市噶尔老城区内一个新中学的建筑工地。

经济观察网 林俐/文 前几天,我在喀什市下榻的旅舍搞了一场午夜电影观赏会,放映了一部美国影片《追风筝的人》。这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在苏联入侵前后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但在电影里出现的喀布尔市区场景,拍摄地点却是在喀什的老城区。

在这部电影里,新疆喀什老城区内的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交横纵错的巷弄,马、驴、羊和人们穿梭的街道,以及热闹的市集,都被“改造”成战前的阿富汗喀布尔,浓浓的中亚风情,以假乱真。

现实中,喀什的老城区,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大改造。按红色大横幅上的标语介绍,老城区改造是一场“民心工程”。据官方资料显示,2009年启动、耗资30亿元、为期五年的老城翻新工程,是为了改造危旧房,建造能够抵抗地震的住房。另外,老式的土木结构、狭窄的巷弄和拥挤的居住环境,如果发生火灾,连消防车也进不去,存有隐患。

我住的旅舍就坐落在老城区内,一踏出旅舍的门口,就可以看到周边的传统土木房子被拆得七零八落,处处像个大工地,并且有不少大布告栏的标语宣告“建设新喀什”,有的布告栏则张贴着新规划的商场楼房或外省援建的学校。

噶尔老城边缘新旧房子并存。

但是我找不到很具体的老城区规划图,毕竟老城的范围不小,居民众多,到底那片区域的老房子只是按原本的传统建筑模式翻新,那片区域是在原址上盖高层楼房,又或者是改建成商场?

有的当地居民说他们的房子拆掉后,会按照原本面积重建维吾尔风格的传统式房子,不过采用更好的材料,通电通水加排污系统;有的居民则称他们将会被搬迁到那些没有院落的楼房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一片名为“高台民居”,已经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并收费30元的老城区域,将会保留原貌进行维修,成为一个“活的博物馆”。


高台民居里维修了传统土砖的巷弄。

高台民居处于一个小坡上,是一个居民区,也是许多传统工匠作坊的基地——有制作陶土用品的,有制作传统艾德莱丝绸布料的、有帽子刺绣的、做乐器的、烘烤馕的,各种代代相传的手艺在这里流传孕育着。

今天,在这片居民区的主要入口处设立了售票点,靠近售票处的许多民居也是商品店兼住所,兜售着各种工艺品,有的土房子的墙上张贴着 “旅游路线1”、“旅游路线2”、“土陶制作坊”、“定点家访”等等的指示牌。穿着传统服饰的导游领着游客到这儿那儿拍拍照,买纪念品,居民的生活空间和旅游业交错地并存。

而我投宿的旅舍则坐落在相距不远,另一片不收费的老城区内,叫做噶尔老城。这里周边的街道围绕着新疆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延展开来。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似乎都有着不同的“功能”,有“工艺一条街”的库木代尔瓦扎路——沿路不断有铜匠、铁匠、木匠等敲敲打打的劳动声音;另外又有街边摆满蔬果摊位的菜巴扎路、还有金银一条街、帽子一条街等。

沿着主要街道的房子,几乎都是商店或工匠的作坊,但是在这些主道上,总会有些岔口延展到深深的、窄小的巷弄里去,而传统的土木居民建筑就像一张蜘蛛网般地在里头铺展开来,不识路的人走进里头会有点找不着北。

走在老城的街道上或居民区的巷弄里,就意味着走进了当地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状态中。沿途可以见到他们赖以为生、手工生产的各种生活用品——如铜具、铁制容器、刀具、地毯和毛毯、木窗和木门框等。

菜市场卖的是当地盛产的西瓜、甜瓜、无花果、和黄色的胡萝卜等;现烤现卖的馕和烤包子是当地人每天必吃的食物;还有许多裁缝店为当地人量身定做民族服装或设计新潮的服饰; 并且几乎每条街上都能看到那么一两家牙科诊所,据说因为当地人偏爱甜食,蛀牙问题比较普遍。

除了最大的清真寺以外,在这片老城区内,每隔一段小距离,就会有一所小小的、古老的清真寺,为附近居民的宗教需求提供方便。每周五午餐时分,大部分的街道会变得相当冷清,因为当天是穆斯林一周内最重要的大型集体祷告仪式,当地人都到清真寺去了。有的比较小的清真寺容不下那么多人,就会有信徒集合到寺门外的人行道上做祷告。

周五的大型祷告仪式结束后,信徒离开艾提尕尔清真寺。

噶尔老城确实是一个动态式的人文博物馆,当地的文化、信仰、生活面貌都在热闹的街道中和阴凉的巷弄里一一展现,而目前最大的争议在于大型的改造工程是否会让当地文化变质,又或者是打乱了当地人的生活及沟通方式。

近期有不少游客认为,要看原汁原味的喀什要赶早,以后随着经济特区效应的出现,这里的生活面貌可能就要变味了。有官员称,不能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态,而让当地继续“落后”下去,为了居民的安全,一些属于“危房”的古老的土木建筑需要重建,并且为当地居民提供现代化的设施,这一论调,合情合理。

我接触到的一些当地人中,对于老城翻新的一些异议,并不是反对发展,而是希望新规划能够更好地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比如保留冬暖夏凉的院落式房子,便于建立邻里关系、拥有许多公共空间、纵横交错的巷弄;而不是挤到塔楼中生活,或把买卖区都挤到一个商场里。

老城是喀什市的核心区,这里的居民商业综合区,其实有点像北京市中心的老胡同区域,有着相同的、如何平衡发展和维护传统文化的争议。也许可以借鉴一些欧洲国度的城市规划模式——完整保留核心的老城区和当地生活面貌,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维修、加固、翻新古老的传统建筑物和街道,并在老城的外围开发新城区。

相关背景资料:

据新疆官方媒体天山网报道,为期五年的喀什老城改造计划覆盖28个片区,8.36平方公里,22余万居民的住房条件。

截至2009年11月25日,老城区共拆除危旧房4715户、39.31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1687户、12.62万平方米,新建住房5738套、34.82万平方米。危旧房拆除后,其中1726户居民搬进新建住房,货币补偿方式安置474户,发放临时过渡安置费临时安置2515户,待2009年底前安置房及外围片区保障房建成后即可回迁安置。

危旧房拆除后,在规划设计时合理调整片区布局,尽量多地整合一些土地资源(如自愿外迁置换安置住户腾出的土地),用于打通疏散通道和建设应急疏散广场。在加快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和周转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委托市建设、房产部门同步进行供热、燃气、供排水、环卫、绿化、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据报道,改造工程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依法实施,针对各类文物建筑、重要历史建筑、有保护价值的传统优秀民居,组织专家组进行认真的梳理、甄别和筛选,因地制宜地提出保护、加固、改善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建筑的原真性。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