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从桑拿看文化产业
导语: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有三个维度。一看模式是否有创新;二看它的口碑;三看品牌

(熊晓鸽,IDG资本创始合伙人)

关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有三个维度。一看模式是否有创新之处,是否能满足大众的新鲜感;二看它的用户体验如何,口碑是最直接的判断;三看品牌,一个项目能否形成品牌影响力,决定着其生命力能否持久。

文化创意产业现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从国家战略上来讲,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目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占GDP的比重还非常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在政策春风带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一片繁荣之景,各地也纷纷出现了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过去的PE/VC多投资于一些技术型的、生产型的行业和公司,现在也正在逐渐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力度。

文化创意领域也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以前,国内的主要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几乎都是政府主导建设,比如鸟巢、国家大剧院等,但作为一个产业来讲,这种政府主导建设的方式将会逐渐变成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的方式。在我看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景还非常巨大,要形象地估算到底有多大的空间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洗浴业的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它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更简单地说,是提供一种服务来填补人们的休闲时间。从时间上来看,不管谁都是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工作的时间以外,剩余时间都会做一些休闲选择,文化创意产业要服务的就是人们的这部分闲暇时间。

我去美国有二十多年了。在国外时,往往在工作之余,我会上网专门去查查有什么好的音乐剧,有什么好的餐厅值得品尝,再看看还有什么其他有趣的休闲活动。

而在国内,人们闲暇时间能够选择的消遣娱乐方式,尤其是家庭娱乐还是挺少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有老有少的家庭来说,可选的家庭娱乐方式少上加少。如果有个小孩,根本不知道周末带他们去哪里。

另一方面,中国又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桑拿洗浴业特别发达,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很多桑拿洗浴场所,档次高低不一。我经常开玩笑说,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桑拿洗浴场所全部加起来也不一定比中国一个省多。尽管桑拿洗浴也是休闲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却并不一定适合家庭娱乐休闲。

这个现象背后其实有几个启示。一是,人们有休闲娱乐需求,在这些地方消费的也是人们的时间,但并不适合全家老少;二是,很多桑拿洗浴都建得金碧辉煌,投资了大笔资金,也就是说明休闲娱乐业并不缺少热衷者和热衷的资金,还有个特点,桑拿洗浴都没有百年老店,说明休闲市场对这种方式的认同度并不高;三是,休闲娱乐的投资者众多,而水平低下,更无创新及想象力可言。

为什么现在说中国的文化产业有那么大的空间,那只需要看中国的桑拿洗浴业规模有多大,就知道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有多大。

我上次去瑞士日内瓦时,想去拜访一个朋友,和他约在了一个星期日的下午4点。结果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发现日内瓦的城里都是空空荡荡的,大家都在周末去度假、滑雪了,冰雪运动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这种健康的休闲方式得到了全民的热爱。接待我的那个朋友也是匆匆忙忙从很远的滑雪场赶回来的。

我一共去过五次瑞士,瑞士之行其实给了我很多联想,毕竟这个国家没有经历过战争,很多欧洲人有钱人经常去那儿,因此,瑞士人就会想如何满足这些财富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都知道瑞士产名表,这是很好地迎合了这些财富阶层的需要。在那边还看到有很多钟表博物馆,我特别喜欢,因为它把文化和这个国家的特产及历史艺术性地结合在一起。国内这种文化设施很少。

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仍然缺乏的是创新。大家都喜欢一窝蜂,比如弄影视城,都一拥而上,建好几个影城,并没有什么创新。其实,中国有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创意成果,比如四川的变脸,湖南的花鼓戏,但千百年来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人去将这些成果赋予更多的现代文化表演方式,因此,这些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已经在逐渐淡去。

我们关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有三个维度。一看模式是否有创新之处,是否能满足大众的新鲜感;二看它的用户体验如何,口碑是最直接的判断;三看品牌,一个项目能否形成品牌影响力,决定着其生命力能否持久。

影视娱乐的挑战

去年中国电影的全年票房达到62亿元,而一部《阿凡达》仅17天时间,就获得1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其中不包括中国)。换句话说,一部电影在17天把中国一年的票房就超过了。这也正说明,在商业的模式上中国有很多的投资空间和机会。

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已经有很久了,对影视娱乐业也有很多的投资体验,从第一次投拍《高考1977》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今年我们投资了好几部电影,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未来警察》外,我们还投资了《雪花秘扇》和《山楂树之恋》,这几部影片都还处于紧张拍摄或后期制作中。《未来警察》是王晶导演刘德华主演的,《雪花秘扇》则是李冰冰、全智贤、休?杰克曼等很多明星主演的,《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的新片。

实际上,电影投资在投资领域中的风险是最大的,中间的变数太大,也很难预测和保证每一部影片在商业上成功。

在国内,电影银幕的数量是制约影片商业运作的一大门槛。可以对比一下,国内现在的银幕数量大约是四五千块。而美国银幕的块数差不多是四万块,这么算来,我们只是他们的十分之一。中国现有城市人口近7亿人,美国现在城市人口不到3亿人。如此计算,国内在电影银幕上的差距体现得更明显。国内电影银幕在不停地增加,但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还遥遥无期。

另外,电影主要以周末、节假日为主,一年也就51至52个周末,现在国外进口大片要占掉一部分,这使得国内本土的电影市场更受挤压。正因为这样,在国内的市场上,真正能够赚钱的电影并不多,每年票房超过1亿的都屈指可数。所以如果真要拍好莱坞那种大制作的电影,无国际销售,仅只依赖中国市场显然是不可行的。

我们在评估电影项目时,无非从三个方面评估要不要做这个事情。第一是看该片的目标观众市场,有无国内外的发展空间;第二要看做什么样的东西,剧本和创意是否有吸引力;第三看什么样的人来管这个团队、做这个事情,是否有成熟的团队来运作。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争取走向海外市场。除此之外,也必须得有创意性的模式才能赢得超额回报。比如我们投资张艺谋“鸟巢版”的《图兰朵》,我们就能把《图兰朵》的舞台做成一个能在全世界的体育馆演出的标准化舞台,1998年《图兰朵》在太庙的演出一场2000人,演了10场才2万人;在鸟巢,一场4万多人,演了两场8万多人,效果非常好,而在台湾一个棒球场上的演出,则来了3万多观众,也受到了追捧。

我们还看好的一个方向是动漫领域,《喜羊羊与灰太狼》表现非常火,也给了我对中国动漫产业看好的信心,之前还有《虹猫蓝兔》也反响不错,但这些都没有走出国门。中国有很多故事可以作为动漫的题材,但遗憾的是很多题材都是外国人来导演和改编的,如花木兰就被迪斯尼公司改编成了一个商业上非常成功的电影。

如何把中国元素创新并包装成一个能为不同国家观众所接受和喜爱的文化产品,是一个核心问题。我在美国留意到,那边的“O”SHOW在拉斯维加斯非常火,是由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制作的。实际上,那里的演员大都是来自中国、俄罗斯及蒙古的杂技演员,主旋律也是二胡拉的。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