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里塔什的养牛户
导语:

离中国和吉尔吉斯坦边境约70公里外的萨里塔什小村庄,当地人主要以养牛羊为生。

经济观察网 林俐/文 印度兴度教徒视牛为神明的化身,不吃牛肉,这个传统部分也出于感激牛一生都在为人们劳动。而在吉尔吉斯坦,我发现当地不少养牛户也不吃牛肉,但并不是出于对牛辛劳耕地的感恩心态,这个国度绝大部分的土地属于高山丘陵,适合放牧不宜耕种,他们不吃牛肉的理由很简单:“不好吃。”  

我在吉尔吉斯坦的第一个落脚处——萨里塔什(Sary Tash),是一个小农村,大约200多户人家,几乎所有人家都以养牛羊为生。养牛主要是为了牛奶,除了当饮料外,还可以加工变成各种奶制品,如黄油(牛油)、奶油、奶酪等。除了保留奶牛和交配的公牛直到生产力不支为止,当地农民会把每年春天诞生的小牛养到秋季后卖掉,据当地人说,他们并不会把牛宰掉作为冬季粮食,羊肉才是当地人的首选。  

“我们在冬季来临时,会宰几头羊过冬,其余的卖掉或保留给明年继续生产。”十九岁的阿佩尔一边挤牛奶一边向我介绍当地的生活面貌。她的家人曾经拥有15头牛和30几只羊,后来家里为了张罗一对儿女的婚嫁,卖了不少牲口,目前只剩下5头牛和20来只羊。  

我认识阿佩尔是因为我们从中吉边境乘坐同一辆货车抵达萨里塔什,她哥哥在边境处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她经常两地跑兼顾店里的买卖和家里的农活。当时我和一名波兰游客在边境处等候多时没有拦到任何路过的车辆(那条路上本来就没有太多的交通流量),转而到坐落在口岸检查处边上的货车停车场找司机,最终货车拉了我们三个人。  

因为是盘山路,加上路况和车况都非常差,短短70公里的路程,货车却行驶了约5个小时,这期间,健谈又开朗的阿佩尔和波兰人以俄语聊得很起劲,我却不断需要翻译服务才能沟通。快接近萨里塔什时,阿佩尔得知我们没有提前安排住宿,就直接邀请我们住到她的家里去。

坐落在帕米尔山脉中,海拔3170米高度的萨里塔什四面环山,天气好时还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

在萨里塔什的三天两夜,我们几乎那里都没去,就呆在阿佩尔家里当“贵宾”,她的母亲每天为我们准备不同的吉尔吉斯人传统食物,每一顿饭都有茶水、小点心、主食和水果。据阿佩尔说,按当地人招待远方客人的习俗,家里所有可吃的都应该摆在餐桌上。  

我们每天按照阿佩尔家人的作息习惯生活,虽然她们一家三口(母亲和两个女儿,男丁都在边境看店)劳动时只会让我们旁观而不是参与。她们每天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挤牛奶,接着是把牛奶加工成黄油——把鲜奶煮烫,然后用一个手动的容器不断搅拌热牛奶,把其转换成黄油。  

阿佩尔一家子每天能够生产两公斤的黄油,每当做满十公斤的黄油后,就把它打包到一个以羊肚改造的容具(当地人称之为Karin)里。在制作黄油的过程中,还有一大部分的牛奶依然保持液体状,这部分将进一步被拿来做奶油,或者是发酵后做成吉尔吉斯坦特有的、叫做kurud的奶酪球。这些奶制品是阿佩尔一家人夏和秋季主要的经济来源,城里的商人定期会到村庄来收购。  

夏秋季靠奶制品,春天有羊毛可卖,冬天则卖牛羊,就这样农户们一年四季的经济来源都有了保障。以前当阿佩尔父亲还未病逝前,他们家里还有一个附加收入,就是父亲到山上去打猎,一些猎物的皮毛,比如狐狸,还可以卖钱。  

在阿佩尔家里用餐时,我注意到平常她们并不食肉,土豆、西红柿、洋葱、面包、面饼、面食、奶制品和米饭等,似乎是夏季时的主要粮食,也许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挂钩?  

当阿佩尔告诉我当地人不宰牛来吃时,我以为这可能也和印度人敬重牛为人们大有贡献有关,但她却表示这只是因为当地人不喜欢牛肉的味道。我不禁猜想,也许处于古丝绸路上的吉尔吉斯坦,在千百年前受佛教的熏陶,虽然现在大多人是穆斯林(我见阿佩尔母亲每天五次在家里按伊斯兰教的步骤做祈祷),是否有可能远古时期不吃牛肉的传统在潜意识里残留下来了呢?不过这纯粹是我在瞎猜,毕竟我无法理解这么美味的牛肉怎么会被扣上“不好吃”的名堂呢?  

全体照(由左到右):波兰游客克里斯,阿佩尔,她的母亲和妹妹,以及我。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