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应霁:我是韩寒的粉丝
导语:每个人都应该拿出一点能力才参与到社会的实践,这才是创作的一部分。

经济观察网 王隽/文 采访欧阳应霁,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闲扯。他是一个思维极其跳跃的人,很少能说出具体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都是不连贯的,用大量的副词和形容词,常常停下来,置面前的几人于不顾,陷入思维混乱中,一分钟之后,抬头说,“呃,就是这个样子”。 

访谈 

经济观察网:《独唱团》是谁跟你约稿?

欧阳:视觉总监,还算是我的业内朋友。 

经济观察网:看韩寒的东西吗?他今年在香港书展很红。 

欧阳:我看他的书,喜欢,觉得终于有一个人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尤其是这个年纪,有一个不一样的人了。我还没有跟他碰过面,是做个小粉丝吧。我看到一种调侃,一种当代的幽默,对未来的无惧跟勇敢,我没有在内地长久生活的经历,但是通过观察和自己的体验,发觉我们该要关心的事情很多,每个人都应该拿出一点能力才参与到社会的实践,这才是创作的一部分。创作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要活生生的。 

经济观察网:所以你认为人的创作一定要走出门去,多走多看,那你一直被贴着恋物癖的标签,不应该是一个恋家的人吗? 

欧阳:所以我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物癖和宅男。因为我的打算很清楚,这些标签在我身上不准确,我是一个很爱离开家的人。恋物癖要看你和物件的关系,我愿意投入大量的热情给我喜欢的物件,到了某一个点,如果要我马上离开它们,我也清楚“还行”。我随时准备离开这些东西。 

经济观察网:你每到一个城市会带美食清单吗? 

欧阳:到杭州带了一张,来北京呆的时间不多,我还是争取去一些小馆子。夏天吃火烧和卤煮比较少,冬天我就一定要去弄一碗,老实说,也不是太好吃。豆汁反而我还挺爱喝的,焦圈我是觉得做的不好。有一趟我问刘野,他形容了一下,我没办法真正了解那个正的味道。真正认识土生土长的人,他们的回忆才可以成为我的回忆吧。 

经济观察网:你没有结婚? 

欧阳:对,我有女伴,但是没有结婚。我弟弟也没有结婚,他和他的女朋友陪我的爸妈住在一起,也没有谁会觉得不结婚有什么不好。 

经济观察网:你的女伴和你最像的一面,最不像的一面是什么? 

欧阳:最像的,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官方的、终极的定论,允许生活里有种种偏差和改变,某些阶段特别愿意和偏离航道的人、物件、环境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怪怪的”;最不像:她是女我是男,哈哈。最不同是她比较有分寸,有原则性,我更自由散漫。 

经济观察网:你之前提到,中国人目前很依赖设计师,搞得每个人的家里都差不太多,但是大多数人对设计还是没什么概念,你觉得应该怎么去中和这种状态? 

欧阳:其实中国人不是从来没有设计概念和美学观念,而是我们出现了断层。前面连不上了,后面不知道往哪儿去。是因为人们没有往回从历史和传统里找出一些规矩,都拆光了,没有现实里的视觉上的参考,又处于经济转型的环境下,大量的外来设计品进来,你只知道东西很多很多,却不知道怎么挑。所以比较混乱。 

经济观察网:这和美育教育有关系吗? 

欧阳:有,但是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传统的美学教育,不是音乐课、美术课可以解决的,而是整个人文学科的内容,要回到一些基本的观念——人和人之间的尊重,什么是公平等等。设计到最后还是在谈论人和人、人和生活的关系。如果说的负面一点,更多的设计会导致分化更严重,一个品牌的椅子卖3万块,设计之外是权力和地位,这其实是负面的力量。 

所以,还是需要有能力的人,比如媒体,要用发声的渠道,要把正面的观念传达出去的,平和实在的东西。说起来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看各个报纸都有生活版面,life style是这十几年在中国很火热的词,我们要变成一个把关的人,什么才是好的东西,不要只是替一些商业品牌做推广。某些品牌有值得提倡的正面意义,我们要清楚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个问题就从普通人反弹给在座的各位,同样也反弹给了我,我也是一个传播“life style”的人。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