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又见央企超低价招标
导语:“这些企业怎么回事?这么低的报价明显会赔钱。”9月10日上午,北京国宏宾馆,一位国有电力公司人士在电话中不解地问他的朋友。

经济观察网 刘伟勋/文 “这些企业怎么回事?这么低的报价明显会赔钱。”9月10日上午,北京国宏宾馆,一位国有电力公司人士在电话中不解地问他的朋友。

这位人士刚刚参加了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的开标会。开标会上,大部分投标企业的报价是0.6-0.8元/千瓦时,央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中电投”)更是两次投出0.6101元/千瓦时的全场最低电价,这一价格逼近目前的内陆风电上网电价,被普遍认为将注定亏损。

中电投的超低价报出时,国宏宾馆的开标现场嘘声一片,夹杂着稀稀落落的掌声。

现场的能源局官员和国家电网公司专家都说,这样的报价有些偏低,不排除个别企业为了中标而投出低价的因素。

此前,在8月16日举行的28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开标会上,同样是中电投,投出了0.7288元/千瓦时的全场最低价,这一价格仅比央企子公司国投电力与英利控股联合体去年参加敦煌光伏项目招标时报出的0.69元/千瓦时最低价高出4分钱,同样被业界认为难以盈利。

国投电力去年报出的0.69元/千瓦时电价曾被认为“开玩笑”,这一报价随后被国家能源局否定,后者最终选择了央企中广核与民企百世德报出的1.09元/千瓦时作为中标电价。

最近几年的风电和光伏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除了曾有一家民营企业低价中标过一个风电特许权项目外,其余基本都是被国企以超低价斩获。目前,国内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已成为国企,尤其是五大发电央企的天下。

对于央企在新能源领域屡屡出现的超低价,人们有各种解读。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央企为了跑马圈地不惜初期亏损,为了绿色形象不惜牺牲利润。

对于财大气粗的央企而言,新能源项目的短期亏损并不会明显影响业绩,不过它们上游的供应商,恐怕会不可避免地遭受挤压。因为在超低电价之下,央企通常会要求设备供应商大幅降价,后者利润下降甚至无法盈利,可能会偷工减料,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和创新,最终受损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企都会选择超低价投标。前述国有电力公司人士所在的企业,就没有参加这次投标。不过他对我的解释是,招标时间太紧张,公司来不及准备。

事实上,如果这家国企不以超低价投标的话,它可能很难拿到特许权项目。而拿不到特许权项目,它可能就会在新能源圈地战役中落败。

这个怪圈何时能被打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