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保持最大的克制和忍耐
导语:只要中国始终重申钓鱼岛的主权,即使你日本暂时强占了岛屿,扣押中国渔船,审判中国船长,但并不能改变钓鱼岛的最终归属问题,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

最近一直在关注中日钓鱼岛的冲突。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日本非法拘留中国渔船船长,并且要运用日本国内法来审判中国船长的决定,我的内心是感到非常愤慨的。看到强网上很多网友说为了钓鱼岛的领土主权,一定要对日本采取强硬手段,甚至不惜与日本发生战争,在我看来是有点太缺乏理性。

大家要明白,目前中国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可以说是面临着建国以来最复杂的局势。国家统一没有完成,军事力量还显薄弱,国内经又面临转型压力,外部环境日益恶化,也可以这么说,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一种蜕变的痛苦过程中。不知道大家看过蛇蜕皮和飞蛾破茧而出的情形?那是需要多少挣扎和努力才能成功。

综观古今,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大国像中国那样,重新崛起需要面临这么复杂的形势。中国的民族复兴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要成就大业的人,就要能忍难忍之忍。所谓“百忍成刚”,现在的忍耐就是为了将来的爆发。而日本这次这么强硬地对待中国,目的就是一个:逼中国出手。

其实,日本自二战战败后,一直就在准备着第三次中日战争,在他们的想法中,日本才是亚洲之王,中国如果想替代我的位置,那就凭实力说话。日本自与美国签定广场协议后,国内经济持续十几年下滑,今年国内GDP已经被中国赶超。与中国争亚洲盟主的地位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如果要转移国内的压力,战争或许是一个好的方法。但作为战败国,日本再次发动战争,在国际舆论上肯定会陷入不利的局面,那唯一可做的只能是通过钓鱼岛问题,来刺激中国民众的神经,让民意来给政府施加压力,从而增加了双方军事上擦枪走火的可能。

钓鱼岛的问题本来就是悬而未决,日本完全可以说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联合国还没有做出决议中国就首先向日本发难,所以日本是自卫反击。按目前我所了解的中日海空军力量对比,中国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航母战斗群目前一个也没有,而日本的准航母确有四艘,而且日本有美国这个大哥在后方支援,中国的天基和导弹力量就会受到制约,胜负还真难在短期内分出。

最近,美国已经撤出伊拉克,奥巴玛年初又向阿富汗增兵三万,预计明年七月能结束战事。今年韩国“天安号事件”、印度军事采购、南海主权问题、美国航母进入中国黄海的一系列事件,很明显是美国在中国的东线虚张声势,用日本和印度夹击中国,吸引中国的军事防御重心,目的是为后年的军事入侵伊朗做准备。

如果一旦中国咽不下这口恶气和日本干起来的话,那就正中美国下怀,美国拿下伊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这样的结果是中国丢失了中亚最大的能源基地,同时也封锁了来自西亚沙特的能源。接下来美国用航母把马六甲海峡封锁,切断了中国的海上能源通道,同时也封锁了缅甸的陆路运输。最后,中国唯一的能源输入渠道只有靠俄罗斯,但最近有新闻访谈“梅普迷局”,意思说下一届俄罗斯总统还真说不准是普京还是梅得韦杰夫。如果真是亲西方的梅氏连任的话,那对中国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那意味着中国最后一条获取能源的渠道也丧失了。

以中国目前国内的石油战略储备,独自应付一场地区性的、中等强度的战争,我看是够悬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说中国还需要忍耐的原因,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现在和美日摊牌和十年之后摊牌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早摊牌对中国就是复兴崛起无望,晚摊牌就能成为亚洲之王,世界的新领袖。中国是完全有资格得到这样的地位的,但要真的能实现,还要我们团结一心,忍中求胜。

当然,一味地忍是教条和妥协,只有忍中有攻、我忍住让对方忍不住,那才是上策。大家应该看过电视剧“亮剑”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日本战败投降后,国军团长楚云飞为了和八路军团长李云龙抢地盘,派了一个步兵营和炮营直接深入八路军的驻地,美其名曰:中国军队有权利在中国任何地方驻军。照道理八路军的腹地给国军进入,那可是非常难受的,打吧那就是刚抗日结束,八路打国军就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八路在舆论和道义上陷入困境。不打吧总是个祸患,哪天有军事行动就里外受敌。李云龙的做法就是派三个营把国军的两个营死死围住,每天骚扰他们,断他们的粮草,切断国军与外界的联系。时间一长,深入八路内部的国军支撑不住只能由团长出面,才灰溜溜得被欢送出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的钓鱼岛情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要中国始终重申钓鱼岛的主权,即使你日本暂时强占了岛屿,扣押中国渔船,审判中国船长,但并不能改变钓鱼岛的最终归属问题,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我想中国除了当前要避免和日本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之外,可以运用任何非战争手段来制约日本,以中国目前的国家实力,我想有能力应对当前的复杂局势。

目前,中国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必须尽快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间,尽快提升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只有这样我们在未来的决定国家和民族存亡与复兴之战中取得胜利和应有的尊严。

(转自《IT商业新闻网》)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