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南自南瑞暗战
导语:曾经是一家人,于智能电网上的竞争更多是彼此在暗中较劲。

南自和南瑞相邻而立,中间隔了一条水质混浊的小河。
    南自的大门临着繁华的新模范马路,接待室是一间上世纪80年代简单的建筑。南瑞的接待室依河而建,设计为椭圆形的两层全玻璃大楼。两者不同建筑风格和建筑年代,似乎折射出一个是传承过去的老国企,一个是现代气息的新国企。
    与南瑞集团内部的股权之争不同,南自和南瑞之间没有股权矛盾,历史上南瑞作为南自的一个研究所在单独分离后起飞。曾是一家人,于智能电网上的竞争更多是彼此在暗中较劲。
渊源
    南自是新中国第一家也曾是唯一一家电力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原属电力部。
    1979年,改革浪潮兴起,电力部决定将南自研究所分离出去,专门搞研发,目的是加快研发步伐,不受企业生产限制,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提供给南自生产。分出去的研究所后改名为南瑞,这就是南瑞的由来。
    去南瑞的员工都是精干的技术人员,老弱病残的员工全部留在南自。此外国家还对科技企业南瑞实行3年免税的扶持政策。这些客观条件,使南瑞能够轻装上阵。
    南瑞属于电力部科技司主管,南自分管部门是电力部机械局。改革的第二波浪头打来,要求科研院所推进产业化,南瑞被迫走向市场,开发的新产品不再专供给南自。南自只好招兵买马,组建新的研发团队,培养技术力量。后来南自、南瑞一度商议重新合并,终因领导位置安排的意见不统一而作罢,失去了合为一家的机会。
    改革第三波掀起的浪头最为汹涌,奠定了今天完全竞争的对手格局。电力部科技司划归央企国家电网公司,南瑞从此靠上了国家电网这棵大树,而南自划归另一家央企华电集团。
    这样的分合影响了许多家庭:父母是南自的,孩子是南瑞的,对于两家企业的情况,一家人常在饭桌上议论,几无秘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伴随南瑞继保和深圳南瑞的崛起,南瑞总销售规模超过南自。双方在不同的产品上各有优势,优势产品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多。
    1990年代中期之前,国内市场变压器保护装置90%以上是进口的ABB等洋品牌,洋品牌售价40万美元。南自是国内第一家研制出进口替代产品的厂商,售价仅为50万元人民币。从1997年开始推向市场后逐步把洋品牌击退,到现在国内的变压器保护市场上已看不到洋品牌的身影。这个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自的产品优势包括变压器、电抗器、母线等元件保护上,占国内1/3市场份额。南瑞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高端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在网省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8%,在县调市场中占有率大约为30%。 水电自动化装置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处于领先地位。与南自竞争元件保护的不是南瑞,而是南瑞继保。在元件保护市场,南自排在第一位,南瑞继保排名第二。此外母线保护(属于元件保护类)市场占据领先的是深圳南瑞。南自也做线路保护,但线路保护市场南瑞继保最强,南自稍逊列第二位。
    南自、南瑞继保、深圳南瑞是死对头,产品线差不多。所以当听到南瑞继保和深圳南瑞的大批研发团队回归南瑞,正是南自最为紧张之处。继电保护市场未来有可能在南自与南瑞之间殊死较量,时间在一两年之后,南瑞的新产品需要经过一年时间试运行,才能推向市场。
    南自落后南瑞尽管可以找出客观的原因,如南瑞背靠国家电网、人员包袱轻,但如果冷静地寻找自身原因,不少人认为主要是当时的南自掌门人吴济安缺乏魄力,中庸无大建树。一个例子,国电南自作为电力行业科技股的第一股于1999年上市,上市十年没有融过一次资,却年年分红,这样的上市公司在沪深两市较为少见。一边是南自不紧不慢,一边是南瑞快速发展,南自自然失去了一次次扩张的良机。
    正是因为看到南自与南瑞不断拉大的差距,华电集团决定调换南自总经理,2007年来自北京总部的华电开发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张国新空降南京。
                                    张国新削平山头
    空降来的张国新对南自最大的贡献是彻底、干净地重组了54个分公司、子公司,把各个公司总占大头的个人集资、管理层持股的股权以较低的价格全部回购,继而在2008年实现整体上市。困难之大可想而知,谁会愿意放弃获利颇丰的个人股权呢?从这点来说,张国新身上不仅有企业家的才能,还显露出政治家的魄力。
    南自的54家各类分公司,就是54个山头、54个诸侯,张国新很清楚只有削平山头,整个南自的发展才能一马平川。
    过去南自同意办理的这类公司与南瑞旗下的南瑞继保、深圳南瑞差不多,国有占小头,民营个人占大头。南自这些分公司的股权结构为40%管理层团队、30%自然人集资、30%公司国有。张国新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的就是投资专业,在南自深化改革的平台上,他下决心运用股权回购的方案操作。
    回购的关键是价格。分公司持股人希望张国新以较高的价格回购,但张国新定下了4个不评估原则:一,未来价值不评估,以净资产计算;二,品牌、无形资产不评估,都是在南自大品牌下形成的子品牌;三,技术投入不评估,因为原始的技术来自南自;四,房屋土地升值不评估,因为不是经营所得。
    4个不评估的回购方案自然触及股权所有者的利益,认为回购价格低,遭到公司持股员工和经理层的抵触。张国新使用的方法是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南瑞是老国企,分公司经理、管理层大多是党员,张国新号召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晓之以理,向他们描绘整合后南自整体上市的发展蓝图。
    改革大刀阔斧推进,张国新给所有持股的分公司管理层下了最后通牒:2007年12月31日前提交意向性回购协议书。
    2007年最后一天,张国新等在办公室,整个上午静悄悄,没有一个人递交回购协议报告。他顶着心理压力在等待,中层经理们也在做最后的抉择。下午两点,来了第一个经理,向张国新递上签了字的股权回购协议。到下午五点,基本上交齐了协议书。张国新查了查发现还有两个未交,遂延长一小时,最后在六点钟全部交齐。
    他用六七千万元买下1.26亿净资产。
    削平了54个山头后,张国新在南自实行“1+4+1”运营模式,即南自下设“南自电气分公司+电网、电厂、水利水电、工业自动化四大自动化分公司+南自研究院”。
    一个细节也显见他相当深刻的政治意识。他承诺给职工加工资,曾这么解释,“给职工加工资,这是职工每天用来买菜的钱,大多数人就支持你。而给中层干部加工资,那是给他买奢侈品的钱,可以不加。”
    张国新对南自的另一贡献是较早地敏锐捕捉到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商机,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使南自在争夺智能电网新机遇中走到了前面。


                                   南自结盟西电一石双鸟
    今年6月17日,国电南自(600268)发布的一则临时性公告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然而这则看似不起眼的公告正关系到南自深思熟虑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冲击现有电压设备制造的市场格局。
    公告称,南自与中国西电合作组建江苏西电南自智能设备公司,南自持股45%,西电持股55%。
    西电集团、平高集团(中国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开关重大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是首家通过中科院、科技部“双高”认证的高压开关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东北电气是我国电力一次设备行业的三大龙头,其中西电规模最大,拥有1/3市场份额,也是一次设备领域唯一一家央企。“智能电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将带动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融合,具有一、二次设备研制能力和更好匹配的企业是发展方向。”南自不愿具名的技术人士称,“西电是中国最大的电力输变电领域一次设备厂商,南自是二次设备的龙头企业,西电南自结合是最优秀的一二次设备厂商结合,真正的强强联合。”
    业内却称此次“强强联合”出于背水一战。他们认为南自西电牵手,至少是受到了南瑞与武高所合并的“刺激”。武高所是国内研制一次设备的领先科研单位,南瑞与武高所的合并意味着南瑞将发力进入一次设备制造领域。
    不过,一二次智能设备融合、研制只是南自与西电联合组建新公司的一个战略考虑,南自的另一个目的很可能是依托西电海外市场优势,借船出海,以达到一石双鸟的作用。
    这样的推理并非没有根据。国内二次电力设备市场由清一色本土公司一统天下,外资品牌进不来。但是,中国产品同样也没能进入海外市场,除了中方援建项目。张国新今年春季去印度考察,对印度蓬勃的电力设备需求印象深刻。但如果南自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体系则成本太高,并不划算。经过此番海外考察和思考,他对南自出口战略作出调整。
    西电输配电一次设备已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打入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张国新考虑,将南自与西电联合生产的一、二次设备融合在一起,搭上西电的大船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新的增长空间。
                                     欲夺回老大位置
    在智能电网2000亿元蛋糕的新机会下,南瑞借助国家电网背景欲抢得最大一块,这一点业界几乎公认。而南自同时也意图借智能电网创造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追赶南瑞。 竞争在多层面全面铺开。
    今年5月26日,南自7.8亿元融资方案通过国资委的批准,5月28日送到证监会,知情人士称,预计今年秋天资金可到位。主要投资方向是风电接入、太阳能储能等与智能电网相关的高科技项目。去年南瑞旗下的上市公司国电南瑞(600406)融资7.6亿元,募集来的资金也主要投向智能电网相关产品。南自、南瑞都在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快速扩张,进军智能电网。
    南瑞号称在江宁投资100亿元,建占地1000亩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而南自除了在江宁拥有制造基地外,还在扬州智谷投资20亿元建占地500亩的智能电网生产基地。
    今年3月3日,南瑞董事长肖世杰出任国电南瑞董事长。南瑞是国网二级单位,显见国网对旗下上市公司国电南瑞的重视。
    而事实上,华电集团对南自的支持力度更大。国电南自原属于华电工程公司,是华电集团的三级单位。今年1月,华电集团将国电南自提升为二级单位,与华电工程平级,并直接从集团总部委派总经济师王日文担任上市公司国电南自董事长。
    分析人士认为,国电南自级别提升的契机来自华电集团战略调整。华电集团过去的主营业务为发电,电力设备制造作为辅业。现在华电集团定位能源公司,电力设备制造变身集团主业。
    “变成了华电集团主业之一,华电集团对我们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求我们现在要大发展,大规模,大效益。这对我们来说,一方面有压力,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能获得资源。它关注我们,手里的资源就会(更多地分配)给我们。”南自高管人员说,“最大的资源是政策。”
    在华电集团的“压力”和政策支持之下,国电南自今年1月大幅调高已经制定的计划目标:将2013年50亿元订单、40亿元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分别提高到80亿元订单、60亿元销售收入、6亿元利润。
    由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投资建设的桂林变电站是我国第一个500千伏数字化智能变电站,采用大量数字智能化新产品,包括光电互感器、智能单元、断路器保护、故障录波器等等。南自、南瑞、南瑞继保、四方、许继都参与了招标,结果南自脱颖而出。
    赶上南瑞,重回多年前的“大哥”位置——几乎每个南自人都暗自怀揣这个光复的梦想,而张国新临危受命,深知南下任职是背水一战,更是将重夺行业第一作为奋斗目标。智能电网的出现虽然为南自提供了追赶机会,但南瑞综合实力更强,综合研发水平更高,南自追赶上南瑞不易。
    环顾全局,分享这一场智能电网盛宴的每个竞争对手所面临的,是机遇也是鏖战,胜败难料,吉凶未卜。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