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保险“裁缝”
导语:专门挑出企业运营中隐藏的潜在风险,帮助客户规避并解决风险

网商记者 杨萍 我们的工作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专门挑出企业运营过程中隐藏的潜在风险,风险管理必须要着眼于细微之处,才能帮助客户规避并解决风险问题。

生活中处处存在风险。比如,有些公司高管出差时经常会集体乘坐同一架飞机,万一飞机出事,公司管理可能就会陷入瘫痪,因此,分散乘机是必要的。这不是危言耸听。今年7月18日,上海大众总经理、公关总监以及随行共四人,在甘肃敦煌发生重大车祸,不幸全部罹难。

诸如此类的细节,很多企业不会留意,但确实存在潜在风险。有些风险会导致企业陷入危机,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我们的角色是充当企业的保险经纪人,专门帮企业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国外比较成熟,英国依靠经纪人提供服务的比率高达95%,美国是70%。而国内的风险管理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前景诱人。很多人问:你们跟保险公司有何区别?其实,购买保险只是转嫁风险的一种方式,有些人买了保险,却不能得到保障,有时还得不到赔偿。保险公司并不能满足客户(企业)的所有需求,但经纪公司可以。

以上两点,正是我创办上海星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达”)的原因。

企业风险不容忽视

很多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典型的案例是,台湾厂商盛香珍生产的椰果冻噎死美国女童一案,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郡高等法院陪审团判盛香珍须赔偿女童家人1670万美元 (约新台币五亿七千七百八十二万元)。半年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导致两岁男童窒息死亡,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法庭作出5000万美元的高额判赔。事发后,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能帮他们解决危机,最终的结局是,这家公司被迫倒闭。

关于保险,首先考虑购买的限额够不够?很多食品进入卖场,保单的上限金额通常是200万美金或500万美金,盛香珍保单上线金额大概是1000万美金。其次,由于没有选择好承包商,使得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抗辩和危机处理,甚至不对诉讼作出响应,并在法庭缺席,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出事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便禁止这种食品在美国境内贩售,经销商大多也不再卖他们的果冻,再加上资金链出现问题,最后被迫关闭。这家经营了20多年的公司,就是因为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导致失败,非常可惜。

再比如汶川地震时,有些上市企业受到重大影响,后来发现,其中的某些公司连财产险都没有购买。有的虽然买了财产险,但没有保地震,因此保险公司就不赔地震造成的损失。如果他们有个风险顾问的话,这个风险点很容易被发现,因为那里是地震带,而且这个保费也不高,他们之前支出的保费完全够增加这个条款。但企业缺乏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在看保单条款时,不清楚哪些条款符合自身的风险需求,结果是虽然购买了一份保险,却没能转嫁所有的风险。

其实,风险分很多种,如经营风险,政治风险,人或物的风险。此外还有责任风险,尤其是上市公司,董事及公司高层都要以个人名义担保发布的信息、签署的文件真实有效,如果因管理过失等因素造成风险,将会直接导致投资者的损失,甚至对广大股民及社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情节严重者,将会面临巨额经济赔偿,甚至担负法律责任。

保险采购顾问

大家都知道,很多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转嫁。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企业看不懂保单上面繁杂的条款,不能准确甄别哪些条款可能出现漏洞,会给理赔带来麻烦。

最近,我们发现一家公司的保单出现重大漏洞。这家公司是空调某部件的生产商,他们购买了一份产品责任险,其中有一项“间接损失除外”的条款对他们非常不利。

为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举了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电脑硬盘生产商是戴尔电脑的供应商,如果出口到美国的戴尔电脑出了问题,用户提出索赔金额600万,戴尔公司当然要进行赔付。检测结果显示是硬盘问题,戴尔就会追查硬盘生产商的责任。但硬盘生产商购买的保单上却有“间接损失不赔偿”的条款,这就意味着,这600万就要由硬盘生产商自己承担,而他们先前购买的保险,也失去了意义。

听完这番分析,该企业吓了一跳,因为对零部件生产商来说,这类风险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的工作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专门挑出细节里隐藏的潜在风险,风险管理必须着眼于细微之处,才能帮助客户规避并解决风险问题。

很多人以为,只要买了保险,就能规避风险了。其实,每家企业需求不同,很多保单并不适用。买保险跟量体裁衣一样,首先要有个好裁缝。而企业需要的“裁缝”,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尺寸和优劣势,帮你设计好款式以后,再去做衣服。


理赔争议谈判

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或企业是博弈关系,无论是否发生理赔,都存在利益冲突。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意告诉企业,某些风险是可以保的,或者是在不增加保费的前提下就能增加相应条款。因此,被保险人或企业与保险公司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也很难看出保险合同里有什么“玄机”。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帮企业把关,并采购适合的保险,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当双方产生理赔争议时,我们会代企业与保险公司谈判、交涉。

有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深圳企业,有3个理赔案久拖不决,其中一个从承保环节上就出了问题。保险公司业务员因个人疏忽,未把企业的资产写进保单,企业发现问题后提出质疑,该业务员说:“我给你加一个批单(补充条款)吧!”这让企业误认为有了这个批单,就不需要写投保资产了。

当时承保的资产是工地的变压站,变压站出事时,设备在另一个地址,与批单上的投保地址不符,保险公司因此拒绝赔付。双方争议很久,无法解决。星达介入后,我们调出当时该业务员与企业投保时的全部邮件,与保险公司理赔部进行交涉。

“我的被保险人没有过失,我们尽了责任告知你,但是你的业务员因为疏忽和遗漏,而且给的补充条款根本不适用,因此,你的业务员要承担过失责任。”在协商解决办法时,我们建议:保险公司再加一个批单,把这部分资产加进去,时间必须是从起保日开始,此次理赔相当于在发生事故时是有保障的,必须赔偿,经过努力,最终帮企业圆满解决了纠纷。

员工福利管理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年轻人比较关注意外风险,中年人会更关注重疾、养老、医疗等保障,而年纪更大的人,会关注子女及父母的风险。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企业的员工福利是一刀切,没有考虑到这些个性化需求。

我们开发了一套员工福利管理平台,根据不同员工设计出不同福利方案,让员工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对企业来讲,不仅没有增加成本,反而更能体现对员工的关怀。

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为员工家属购买保险。去年1月1日,我们给深圳的一家企业做员工福利设计,把员工家属也加进去了,我们把保障计划做到了70岁,内容包括疾病身故、重疾、医疗费等,而一个老人一年的保费才100多元。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一位老人病逝,一位老人患重疾,这两位老人,每人获得了5万元赔付。

深圳有一家企业通过我们,为员工购买了10万元的重疾保险,每人每年交的费用还不到60元,因为该企业有6000人。我们的优势是能拿到团购价,把公司所有员工和家属集中起来办理,就能享受到更多优惠。

我们星达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现在已经积累了300多家客户,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知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按照保监会规定,保险经纪公司是代表被保险人的利益,帮被保险人操作某项内容,并向保险公司收取经纪费。因此,我们通常会向保险公司收取5%—15%的经纪费。而对于某些大型企业,每年的保费数额庞大,双方会协商一个服务费,由企业支付,而不再向保险公司收费。

目前,我们的业务来源大多依靠承接单个案子。未来,星达还准备为相关协会或团体提供打包服务,到那时,我们的成本和产出比将会有所改观。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