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的艺术经
导语:银行与美术馆的关系,或者说银行与艺术的关系,比我们想象中密切许多。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前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The ChaseManhattanBank)总裁大卫·洛克菲勒先生,在1959年决定将当代艺术的收藏作为银行一项长久的工作时,现在中国一线的许多当代艺术家们甚至还没有出生。就算在美国,当代艺术也还没有完全进入主流视线。但你不得不承认,人与人的区别往往就在于眼界是否宽一些,目光是否更长远。

当摩根大通银行的艺术收藏达到3万件,分布在全球450个分公司里时,当代艺术早已经甩掉了人们的异样眼光,进入主流收藏圈。

近几年,摩根大通银行支持艺术的脚步和他们的银行业务一样迈到了中国。在出资与今日美术馆合作了两年的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项目之后,今年10月,他们赞助了第二届“今日文献展”。

这一次的“今日文献展”是中国举办的群展里少有的真正的国际化,策展人黄笃和英国伯明翰IKON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特肯斯邀请的参展艺术家里,除了意大利著名“贫穷艺术”大师雅尼斯·孔奈里斯(JannisKounel-lis),英国著名雕塑家理查德·狄肯(RichardDeacon),还有来自非西方和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家,像巴勒斯坦、古巴、印度、泰国、墨西哥、阿尔及利亚等国。“我们很乐意看到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这和摩根大通一贯坚持的东西很吻合。”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区副总裁梁利华说。

与美术馆为友

在艺术收藏部门(ArtProgram)的常规收藏工作之外,摩根大通还时常在世界各地做展。

2004年他们资助了纽约当代美术馆(MOMA)扩建项目,同时在那儿做展,追溯起来,摩根大通的创始人JohnPierpontMorgan本身就是收藏家,他的母亲正是纽约MOMA的创建人,渊源一直未断。2008年,ArtPro-gram在总监LisaKErt的带领下来到迪拜的国际金融中心,做了“收藏的视觉:摩根大通收藏现当代艺术”展,将70多件国际性的当代艺术作品带入中东,也让迪拜从新的角度了解一家银行。

“这一次的今日文献展,摩根大通银行出了多少资金?”中国区副总裁梁利华笑而不答,理由是有相关的竞争。

银行与美术馆的关系,或者说银行与艺术的关系,比我们想象中密切许多。

有历史渊源的除了摩根大通,还有瑞士银行与德意志银行,两者都资助世界上著名的艺博会,此外,瑞银做艺术银行生意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而德意志银行的藏品也有5万件之多。这些年来中国的银行逐渐开辟了艺术版图:民生银行出资1亿扶植了炎黄艺术馆,让一个快歇业的美术馆重新有了人气;招商银行高调赞助博鳌论坛亚洲艺术展,举办艺术沙龙,并正式推出“艺术品赏鉴计划”。

相比之下,摩根大通没有专门拨给艺术的资金,都是从慈善款项和市场部的预算里出,而慈善的款项申请过程非常繁杂,“最后审查通过后还要递交一份像大论文一样的英文报告”,梁利华说,“其中的款项明细规则很多,比如可以资助小学、中学,不可以帮助大学,只能扶植软件,不可以建设硬件。”按照这样的条例,民生银行扶植炎黄艺术馆就不能成行,看来,规矩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银行的艺术赞助计划和艺术基金业务,经济越好,就会越来越多。相反,遇到金融危机,艺术也是被砍的第一块肉,2008年,瑞银就裁减了大量的艺术赞助计划,原来独立的艺术部门也拆散了,只保留了对巴塞尔博览会的赞助。

从这一点看,不靠帮客户买卖艺术品赚钱,专注于做自己的收藏的摩根大通,就不那么功利了。但凡事都是计较回报的,金融界人士更是深谙此原则,所以梁利华也诚恳地说“我们也是获得了好处的”。

办公室里的博物馆

梁利华所说的好处,不是几个百分比的收益,也不是直接获得多少客户,而是51年来的对待当代艺术的态度,让整个公司有创新意识,习惯反思,追求多元化与包容性,更有人情味。

怎么表述这些状态呢?最好的办法是去纽约总部的办公室看一眼。这是摩根大通的员工带领客户、客人和朋友们认识自己公司的最常用的方式。

“在纽约总部的办公室里,我们的藏品挂得到处都是,随处都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它们从不被拿出去交易,就放在办公室里给员工们看,有时候拿出去做展览,给更多的人看。我们希望,他们不要只看自己眼前的那一堆工作,而是在身边这些具有反思、自省精神的特立独行的当代艺术作品里,找到更多的灵感,想一些银行职员本来不太可能会去思考的问题。”梁利华每年去一两次纽约,总部办公室让她羡慕不已。

摩根大通想让员工们在这些天马行空的创作里再度创作,希望他们反思如下问题:“这件事还有别的方式吗?要不要做全新的尝试?我现在做的是我最擅长的事吗?”多元化是他们一直强调的,不希望总被看成是“美国的银行”,而应该是国际性全球化的银行,“全球化是一个很虚的词,银行不是卖产品的,是卖服务的,最根本的资源就是人,所以,一切的诉求到最后都变成是对人的素质的诉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为员工提供更好、更人性化的环境,算是个留人的方式吧。”

除了在办公时间欣赏画作,摩根大通每次的展览都附带了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员工都可以参加。有趣的是,他们总是有能力把客户也拉来听讲座,参加沙龙,这对于其他举办艺术活动的品牌来说,是最难的事。

梁利华说:“我们在中国只做批发型的金融业务,所以客户真的很集中,比起其他的消费品来说,是很小的一群,而且他们之中也有人买一点艺术品,所以请艺术家或者美院的老师们一起做个小沙龙,大家还是很乐意的。”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