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宴毕
导语:中国人关心他们的世博就像我们关心伦敦一样,只有一个问题,他们能超越我们吗?

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从世博洲际酒店打车驶上高架桥向虹桥机场狂奔,几乎没有拥堵的路段,周五晚上上海这样的交通顺畅得出乎意料。出租车司机指着高架下方的高架园区,兴冲冲地跟我说,“这几天上海人少多了。看,那儿已经没人了。你要是没去过,那就可惜了,这两天已经不再对外售票了。”

抱有这样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即使媒体热衷的是帮助世博算一笔经济账,也有人喜欢搜寻世博上的笑话。然而当世博会真正结束的时候,更多的人还是恋恋不舍。

世博遗产

在10月31日上海世博中心举行的2010世博高峰论坛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向世界总结本次世博会,拥有有史以来的最高7000万的参观人数,还吸引了246个组织来参加这次展览。这些数字,和本届强大的盈利能力放在一起,是官方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然而,过去的世博会,曾经多次改写了一座城市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历史。

1851年的第一届大英工业万国博览会,科技创新是整届展会的主流。机床、炼钢、大功率蒸汽机的亮相,宣告了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巴黎曾在1867年、1878年、1889年和1900年四次举办世博会,城市标志埃菲尔铁塔正是其中一届世博会的遗产。更重要的不只是建筑标志,举办甚至为巴黎西部第七区城市格局划分建立了基础。

这些离今天时间久远的世博会,当时的发明都曾带来巨大震动。在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的今天,人们在事实上已经不需要这样一场特定的世博会来交换产品,宣扬新技术。因此,世博会几乎可以看成是工业时代背景下特定的古董产物。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自二战以后,愿意积极承办世博会的城市越来越少。世博会的辐射地区,越来越局限于当地城市。最突出的例子是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改变了整个塞维利亚北富南贫的现象。

产品交换早已不是目的,即使是在国家力量强制推行下的上海世博,也无法否认这一现实。世博会在当代已经是一种概念推广的巨大符号,文化艺术的价值才是真正目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盛赞上海提出的“bet-tercity,betterlife”的口号,在他看来,这让人们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也许城市发展不堪重负,但它依然会是人类活动最主要场所。而本届世博,它让人们意识到城市可以把自然和科技更好地结合,也将会更加有序,人们会生活得更加健康。

潘基文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能提出这样的命题令人感到欣喜。而上海也借由本届世博会,完成了孕育多年的转型。

不知道潘基文是否清楚,在长达五个月的世博会期间那些被他称为“建筑盛宴”的展馆前方时有超过10小时的排队长龙。

上海是否像潘基文口中所指的,已经完成了城市的转型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或许,上海应该拿出一些时间来,看一看这一届上海在文化上留给了上海人甚至整个中国什么。

40年前的大阪世博会曾被树立成本届上海世博会的目标,只因那届世博会曾经创造了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世博会,6400万,这个数字今天被上海刷新了。

日本关西国际大学讲师原坂一郎早在今年5月份在媒体上谈及自己深深为1970年大阪世博会所着迷,回想起那届世博会带给大阪最重要的遗产,并不是像经济学家口中所提及的标志着整个日本的腾飞。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整个日本国民变得自信,让年轻的孩子们开始对这个国家充满希望,喜悦。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办方负责人沃尔夫冈·舍茨同样在上半年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世博期间全体居民集体参与讨论,它使得人们建立和加强了一种对生活城市的责任感。”

我们今天要思考的,正是原坂一郎当时提出的。当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会给上海带来什么样的艺术原创力,甚至是会有什么样的精神能够留在普通中国人心中。只有真正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上海世博会才不至于成为一场国家舞会。

米兰接棒

离下一届米兰世博会还有5年时间,米兰人已经坐不住了。

和两年前的伦敦人一样,米兰人带着谦逊的态度来到上海希望能从上海身上得到经验。

10月28日在上海世博洲际酒店里,包括Amarni、Versace、Gucci等诸多意大利时尚界的大腕们坐在这儿开了一天会,意在探讨米兰式的优雅以及意大利手工制造的意义。

米兰所属的意大利伦巴第大区主席罗贝尔托·福尔米戈尼特地赶来,意图向参会人员说明,米兰在时尚方面的卓越能力。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他坦承希望未来米兰世博会能够很好地传递出这座城市本身的时尚魅力,而来到则是希望希望能够学到中国在组织活动方面的经验。在他眼中,上海世博会能够在市中心举办,本身就是一个了奇迹。

PaoloPanerai是本次2010意大利时尚峰会主办方Classeditori集团CEO,他手里怀抱一本 《邓小平传记》。作为一个在32年前采访过邓小平的意大利老记者,他自认比其他人更理解中国,他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发现上海世博在媒体报道方面的经验。而作为一个资深传媒人,他觉得没有哪届世博会可以超越得了上海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规模。米兰到时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特色。

负责筹备和组织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意大利政府特别专员、现任米兰市市长莱蒂齐娅·莫拉蒂同样承认,上海世博会难以超越。

记者遇到的每一个意大利人几乎都强调了同一个问题,在人数上,米兰不可能达到7000万。这不是谦虚和保守,此前在欧洲举办的几届世博会,都无法吸引亚非游客。

某一意大利品牌的工作人员私下对记者评价,下一届米兰世博会,不会有这么多普通人愿意尝试。它会回到世博会本来的面目——一个展示商品的舞台。如今,米兰已经为下届世博定了一个主题,与上海把焦点放在城市相比而言,米兰世博会的组织者们希望大家把关注的目光回归生态。主题为 “FeedingthePlanet,EnergyforLife”,中文则译为“给养地球,为生命加油”。

在米兰世博会总设计师斯丹法诺·博埃里的设想下,米兰世博会的传达理念正好和上海的城市主题达成互补,它应该向全人类传达出,这个世界不仅有城市,还有农村。而农村和城市并没有那么格格不入。根据初步设计,每个参展国都有可能在主干道分得一块土地,在上面种植自己国家特有的蔬果。莫拉蒂介绍说:“每个展馆的展示将密切围绕世博会的这一主题。每个国家将展示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如何生产、加工、烹制自己的食物。”

目前的米兰世博会还在总体规划阶段,还没有品牌成为世博会赞助商。米兰希望通过举办本届世博会推动国内经济的国际化,但中国人关心他们的世博,就像我们关心伦敦一样,只有一个问题,他们能超越我们吗?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