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物价与货币政策
导语:房价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房地产行业造成的,物价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供求关系造成的,而是货币政策的问题。

读者:黄志科
2010年11月15日

经济观察网:

前段时间到一中部地级市进行调研,与该市的房地产行业有不少接触,顺便了解一下该地的房价,该市的房价从2000年至2009年上半年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但从2009下半年到今年下半年,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市区内房价从三千元左右飙涨至五千多元,同一楼盘的价格上涨幅度基本上是100%左右,与2000年至2008年这八年时间的涨幅差不多,而看趋势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而该市的城镇人均工资2009年才刚过了二千元这一关口。

无独有偶,星期天在家整理资料的时候,听见母亲在念叨:“现在钱真不经用了,什么东西都在涨,米在涨,油在涨,煤气涨,菜在涨,连小白菜都要二块多了,去年这时候小白菜可都在一块以下的,现在市场已很难见到二块钱以下的菜了。”

听见这些,不由得让人把二者联系起来:为什么房价调控数次而屡屡无功,反而越调越高?为何在本世纪初的几年里物价开始上涨,至2008年中CPI指标达到两位数?为何今年的CPI指标不断走高,且有如脱缰野马之势欲创新高?

这一切其实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无论是房价,还是整个社会的物价,它们的非理性上涨,可能有自身的因素,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外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与货币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货币的超发、滥发推高了房价、物价的非理性上涨。

如何判断通货膨胀?很简单,货币经济学理论说明当货币的发行超过了一定数量,超过了实际需要,就会造成通货膨胀。远的不说,单说本世纪以来的十年时间里,简单测算就可以得知,2000年1月M2的发行量约为11.5万亿元, 2010年6月M2的发行量约为68万亿元,而同期的GDP数值分别约为9万亿元和37万亿元(估计数),前者的期间增长率500%多,后者的期间增长率为300%多一点。换句话说,就是每年的M2发行量的增长率平均下来是同期GDP增长率的2-3倍,M2的发行量是GDP数字的2倍左右,这种情况下不发生通货膨胀的话也就只有指望奇迹了。

因此房价或物价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货币政策出了问题,要想解决好房价和物价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找原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表不治里。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将房价、物价的虚火给压下来。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在货币发行时有一点前瞻性是应该的,又恰逢2008年的金融危机,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正常的反应,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长期的、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是一种经济管理、调控的手段,而是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

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危机令凯恩斯主义得以大展身手,那种在路上挖个坑、然后再填平也能创造就业和产值的经济刺激性作法被发挥到了极致,在战后凯恩斯主义的部分理论受到以哈耶克为首的经济学家的强烈批判,西方世界也很快陷入了滞胀的困境,直至今日美国的财政赤字还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刃。作为一经济发展的后来者,理应借鉴前人的经验,拾遗补阙。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百姓的生活水准还不高,而货币政策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如此,物价的大幅上涨亦是如此,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结合实际情况,以科学的眼光来统筹,以发展经济、保护民生为目的来制定财政、货币政策。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