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专题 > PE清算 > 角色 >
深创投披露退出朗科旧账
导语:朗科科技上市9个多月来,专利失效、业绩下降、董事长辞职等遭遇,不仅敲响了创业板公司的高风险警钟,也给助推企业上市的创投机构提供了警示案例。当年曾快速注资朗科、2005年未等到朗科上市又神秘退出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再次引起业内猜测:虽然退出时获得了高额回报,但为何不继续等到朗科上市呢?对深创投提早退出一事,当年负责朗科项目的深创投的刘敏表示,很早就发现朗科的业绩有问题,成长性难以为继,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退出有很多综合原因。

网商记者 杨萍 朗科科技(以下简称“朗科”,300042)上市9个多月来,专利失效、业绩下降、董事长辞职等遭遇,不仅敲响了创业板公司的高风险警钟,也给助推企业上市的创投机构提供了警示案例。当年曾快速注资朗科、2005年未等到朗科上市又神秘退出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再次引起业内猜测:虽然退出时获得了高额回报,但为何不继续等到朗科上市呢?

日前,记者辗转联系到当年负责朗科项目的深创投刘敏。如今,刘敏已经是深创投武汉分公司总经理。虽事隔多年,谈起朗科,刘敏依旧记忆犹新。对深创投提早退出一事,刘敏表示,很早就发现朗科的业绩有问题,成长性难以为继,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退出有很多综合原因。

一个月完成注资

朗科与深创投,两家的因缘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回看当年,深创投的注资行动堪称神速。

据了解,2002年,朗科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急需资金扩充规模。当时已经吸引了2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其中北京一家创投董事长还亲临朗科,并表示“春节后即作打算”。在这短短的间隙里,深创投捷足先登,深创投项目负责人刘敏与朗科总裁邓国顺从接触到谈判、调查,仅花费1个月时间,就将1000万资金注入朗科,持有朗科21.5%股权。后来,又受让另一股东的部分出资额,持股比例升至23.62%。

说起此次投资,刘敏当时的表述是:“投资朗科应该说是个非常巧的机会,我和朗科总裁邓国顺先生一接触就觉得很特别,首先是这家企业创建者以前都是从事技术工作的留学生,拥有科技含量很高的IT产品;另外,和邓先生相谈,感觉其人品好,很真诚;再者,我们最看中的是他们的技术平台,朗科公司的技术背景和技术结构相结合的结果,会在未来几年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实,这次注资是朗科的第三轮融资。早在2000年6月,新加坡的一家分销商Trak公司就向朗科注资300万元。次年3月,山东烟台做水产生意的私人投资者王全华又给朗科投入380万元。这两笔资金对白手起家的邓国顺至关重要,帮助朗科完成了第一轮市场推广。

但朗科真正的“福星”是深创投。刘敏表示,“我们对朗科公司的支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的支持;另一个是背后资源的支持,比如信用度的提高。我们向公司派出了董事和监事,对朗科提供战略和管理上的咨询建议。财务报表是必看的,并不定期举行会议,加强和公司的沟通。”

作为创投界“大佬”,深创投一介入朗科,就用制度规范了朗科的董事会运作,注入的1000万元资金,帮助朗科做市场推广和产品研发。当时,虽然刘敏手上有4个项目在忙,但朗科却占据了他大部分精力。

很快,深创投开始为朗科引入银行贷款。最先联系的是深圳市商业银行,按照常规,银行要求必须有担保机构担保。后来,深创投从中多次做工作,考虑到深创投在业界的影响力,最终深圳商业银行于2002年5月达成给予朗科纯信用贷款的意向,综合信用额度500万元。之后,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共计1000万元的资金也接踵而至。

有了充裕的资金做后盾,朗科不断推出新品,不断申请专利,为其创新成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厚实的专利墙保护,并通过闪存盘核心技术,发展出 “研发-申请专利-专利授权-收取专利费”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中堪称暴利的专利费,后来成了朗科主要的利润来源。

很早就发现业绩有问题

深创投快速介入朗科,在当年曾被很多人津津乐道。2005年,还未等到朗科上市,深创投又神秘退出,再次被人关注。

深创投当时从朗科退出,有个背景不得不提,那就是股改来临前夕,法人股转让成风。

资料显示,2005年,法人股交易升温,被很多媒体称之为股改前的“最后狂欢”或“最后盛宴”。当时,曾有一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会员公司的负责人称,“当初交易法人股的最大预期是全流通,但现在全流通就要真正到了,也就意味着法人股的退出,谁也不想错过这最后一锤子买卖。”

当时就有市场人士分析,很多投资者看中的是将来法人股上市流通后的溢价空间。在当时,法人股不流通,还要支付对价,但是等股改后全流通来临,只要有利可图,很多人还是愿意先出手,再等待利好时机来临。因此,当时如果想转让法人股,交易非常顺畅。深创投就是在这场法人股交易升温的浪潮中,转让了手中所持的朗科股份。

记者了解到,2002年,就风险投资的出口问题,曾有媒体采访刘敏,刘敏表示:“对于创业投资来说,根本点在于如何把企业的潜能变为现实成长性和财务指标。”

显然,刘敏很看重现实成长性和财务指标。在深创投注资1000万后,朗科开始起飞,从最初30万资本金的小公司发展到后来净资产达4000万的中型高科技公司,直到2009年成功上市。

8年后的今天,朗科上市不久即股价大跌,邓国顺辞职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现任深创投武汉公司总经理的刘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2002年深创投刚进入朗科时,他们的产品还能卖出去,发展迅速,当时感觉还可以。后来就发现他们的业绩有问题,成长性难以为继。但决定把持有的朗科股份卖出去不仅是因为这一点,还有很多综合因素。”刘敏多次对本刊记者强调,一定要把“转出股份”这件事放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刘敏强调的大背景就是上述“法人股不流通,股改前交易升温”的情况。

2004年9月,深创投将其所持朗科有限的3.62%股权,以投资成本2倍的价格分别转让给朗科创始人邓国顺、成晓华。2005年2月,又将剩余20%股权转让给自然人田圃,转让价为7.18元/注册资本,转让款1722.29万元。两年多的时间,深创投获取了87%的高额回报。

时至今日,刘敏看待当年的股份转让时,语气轻松:“当时,很多人卖法人股,那时转让,至少可以获得翻倍的收益,从财务上还能有所收获。”很显然,87%的高额回报很符合刘敏追求财务指标的务实作风。

提到朗科董事长邓国顺的辞职事件,刘敏表示,“这是他们的内部问题,不方便评论”。刘敏不愿意过多陈述当年提早退出的更详尽原因,只是意味深长地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想啊,一个不具备长期成长性的企业为何要上市,一上市就大变脸,是什么原因呢?”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