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园联动
导语:“一核八园”,常州又一次有了创新的机会

网商记者 王洁露 2010年上半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常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并建设国家创新科技园区,常州又一次有了创新的机会。

“一核八园”是常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载体。在近期举行的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一核八园”展示区吸引了众多来宾的目光。

“一核”是指位于武进的常州科教城,“八园”是指创意、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八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

城市竞争的优胜者无疑要看其综合实力。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规划已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配合“一核八园”的各项城市规划工作正在全速推进。

新一轮常州市城市2008-2020总体规划中明确表示,要注重工业园区的集约集聚发展,要注重发展主导产业,并且强调了依托常州目前职业教育特色走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一核八园”的区域位置就在国家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和武进经发区内,都属于环境友好型,和总体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要求完全吻合。

总体规划同时提出了建设北部新城和南部新城的设想,北部新城位于新北区,其产业发展功能定位即建成全国一流、长三角领先的高新创智产业密集区,创意、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四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位于新北区。南部新城位于武进区,其产业发展功能定位即建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兴产业高地。

常州科教城以及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位于武进区。可以说,“一核八园”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的强化和细化,是推进城市功能战略性调整和城市空间科学化演变的重要举措。

一核:科技先锋孵化机

在常州“一核八园”规划中,科教城的定位是“核”,肩负着加快自身发展和辐射支撑八园的双重使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常州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乡镇企业,与苏州、无锡一起创造了闻名的“苏南模式”。进入21世纪,常州人再次抓住新一轮开发开放的机遇,作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依托科教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教城就是常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2年建成了一个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的“大学城”。2005年底,常州市决定,在“大学城”的基础上建设“科技城”。这里,成为一个产学研集合的科技创新平台。2007年底,常州又投资50亿元启动了三期工程,扩展为常州“科教城”。从单一的高等职教园地、银领摇篮,嬗变为融大学、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器于一体的公共平台、教育和科技研发高地。

目前,科教城的入住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数累计达373家,其中: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47家,高科技企业318家,企业研发和销售总部3家,各类中介配套服务机构61家。研发人才累计达8060人。

园区实现成果转化550余项,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形成区域技术转移、技术研发、技术检测、科技创业、人才集聚、国际科技合作、现代服务业、资本运作的八大中心。


科教城的未来赢在机制创新。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曾经表示,如果没有一流的集聚和管理智慧的能力,来之不易的创新资源就容易流失。要努力探索科学的投融资机制、项目筛选培育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联动服务机制等,使科教城成为真正的区域创新之“核”。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科教城与全市企业开展合同金额10万元以上的产学研合作项目53项,合同总额1.4亿元,新增投入2.9亿元,孵化高科技企业22家,投资总额9.51亿元。达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30亿元。科教城正在努力实现其“核”的作用使科技创新资源在聚变和裂变中辐射全市。

八园:科技联盟军

当基础工业无法再推动城市发展的时候,那么新兴产业的发展无疑将起到加速器的作用,发展新兴产业靠的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当老的旧的不适合城市发展的项目撤离城市离开人们视线的时候,新兴产业的集聚规模效应便会成形。

“八园”指创意、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八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前四园位于新北区,后四园位于武进区。

常州“天合太阳城”的地图上,密布着常州天合光能、香港协鑫、港龙集团等20多家业内实力派企业名字。不过,图上看不到一堵封闭的高墙,核心区、设备应用区、材料区之间仅以绿化带相隔。科技局的相关人员介绍,园区上下游企业已实现无缝对接。

在LED产业园,台湾光电巨头光宝、晶元分别投资6亿美元,日本LED制造商丰田合成今年又加盟其中,一条以世界级企业为支点的LED产业链加速生成,已集聚了64家配套企业,从上游的衬底材料、外延片到封装、应用都有涉及。

创意园区以中华恐龙园为依托,光伏园区则以中国光伏产业的先行者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为龙头,生物医药园区则以2003年7月被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火炬计划常州市新北区“三药”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新能源车辆园区内目前已入驻了黄海客车有限公司、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常林工程机械等中大型企业,而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园区内,均已有一批企业入驻,而且部分项目已投产。这样的布局谋划,不仅有利于园区高端要素资源形成集聚效应,而且利于新兴产业链的打造和功能发挥,并起到辐射周边的带动能力。

LED产业抢跑在前,机器人产业成为“常州智造”新名片,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有关方面预计,到2015年,“一核八园”销售收入可达2800亿元。

常州市市长王伟成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常州要以园区为龙头,带动经济转型。在创建过程中,要全面整合提升,区别国家创新型园区和现在开发区,以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优势企业为支撑,突出自主创新,打造成集聚、集约、低碳、生态的人文环境,培育出一批上规模的高新技术新兴企业。

“一核八园”要整体行动,科教城要成为职教城、研发城、孵化城、服务城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城。3年基本建成,两年完善提升,至2015年园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5%,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努力成为面向全球、引领常州城市未来的创新。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