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能不能被规矩憋死?
导语:

中国是一个最奇怪的民族,原本是最不讲法治的一群人,心里头想的是以人为本,要以人治代替法治,可是一旦规矩条例一制定出来,却又偏偏最是因循守旧,动不动就抬出祖上留下来的法规,动也动不得。

同样的话,电视剧里的老太后经常涕泪横流地说,宗族世家的老族长们也常常在祠堂里准备下杀手的时候义正词严地说,我们都看习惯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革新派的代表贾探春,竟然也抬出这个词来,不禁有些惊讶。

故事的开始,是凤姐病了,探春暂时代理了一段家事,并不是她一家独大,而是和李纨宝钗两个一起协同办理。只不过那俩都是喜欢冒充好人,装厚道的性格,所以探春就显得比较高调些,事情大多也都是她在拿主意。

有一日,探春的亲娘赵姨娘的兄弟死了,下人来问怎么赏银,李纨说,袭人的妈死了赏40两,就按这个办吧。下人答应着要去,探春偏偏要把她叫回来,问当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个老姨娘家里人死了是怎么赏的,这种陈年旧事,老办事的妈妈也记不住,现查了账回来答复她,探春于是就拿了主意说,就赏20两。

赵姨娘是个愚昧又好斗的性格,这种事自然不可能忍气吞声,于是打上门来质问,探春一口一个姨娘地叫着,说起来也很委屈,说“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赵姨娘被说得无话可说,探春也是一肚子的委屈,曹雪芹在回目写明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作者的立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

小时候看到此处,全是替探春抱不平,生在这么个不省事的妈肚子里,现在回头看这一段,却也觉得赵姨娘是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探春做事,自然处处都站在理上,只是作为她的亲娘,被所有人都已经忘记的所谓旧例这样弹压,未免还是有些凉薄。

更重要的是,旧例就一定对吗?

又或者说,我们究竟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旧例?

美国约翰逊总统曾在1965年到1966年间对政府的每一个机构和计划做过一项研究。约翰逊总统的这项研究,是仿效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计划检讨”制度:删除过时的和无效的计划。

而美国的学者曾经提议美国政府应当奉行一项强有力的新原则:那就是政府的每一项法案、每一个机构、每一个计划,都要视为是“临时性质”的,经过一定的年限后便该自动失效。否则也应该客观地研究其存在价值、成果和贡献,再重新立法来延长其有效性。

为什么?因为外部的环境在变,正如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的第一条说的那样,要拥抱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作为一个企业或者在企业中生存的个体,我们无法做到哲人们所追求的那样天人合一,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我们只能随时改变自己的应对方略,以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形势。

企业常常在抱怨政府官僚、机构臃肿、反应迟缓。企业中的个人又往往会抱怨企业的种种规章制度不人性化,刻板僵化。前几年联想集团的柳传志也曾经在公开场合批评过自己的企业也开始患上了大企业病,实际上,关于大企业病的说法,我在私底下曾经听许多知名企业的管理者说起过,他们都表示为此很头痛。

创业公司为什么没有这个烦恼?因为它小,因为它新,它没有沉淀只有梦想,所以没有拉后腿的陈旧,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前行的动力。当企业做大做强,各个部门,各个层级,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例”,关于企业发展方向的、关于产品的、关于市场的、关于人事行政的——所有的旧例在让我们能方便快捷地按章办事的同时,也在禁锢我们的肌体,它让我们僵化,不灵活,再不能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而迅速做出反应。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即我们提到的探春,旧例于她,实际上如浮云尔。她此时巴巴地翻出旧账,一字一句地念给大家听,无非是以旧例为武器,以亲娘为靶子,为自己的新官上任树威而已。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