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
导语:本书以大量生动事例讲述了这位生于荆楚大地的屈原式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探索,揭示了电力建设史上许多重大决策的博弈内幕。

本书主人公杨名舟身上闪耀着浓厚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结。他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一位普普通通的处长,但却在业内拥有极大的知名度。30年来,他九次就国家能源建设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上书中央,得到三任总理的重视和批复。诸如“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电力工业发展的反思”等文章,曾引发业界一次次不大不小的“地震”……

1994年,给李鹏总理写信(与桂衡同志合作),成功制止了葛洲坝股票海外上市,为国家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事隔15年,中国人民大学李剑峰和北京大学魏杰等教授感叹,如果中石油、中石化等行业也出一个杨名舟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有大型国企在国内垄断专营,股票海外上市,每年几千亿的红利拱手让给国外投资者的重大决策失误了。

2001年,连续两次上书朱镕基总理,系统陈述了电力工业改革的八点建议,被称为“杨八条”,其核心是为解决国企垄断开出三剂药方:一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电力资产上合理分权,二是贯彻逆向投资理论,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输配电资产和管理权上合理分权,中央拥有输电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地方政府拥有配电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国有资产管理局将各区域输电资产授权区域电网公司经营,在国有资产管理局计划单列,多家区域电网公司将自己的全部输电资产作为出资,共同发起组建国家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主要承担全国性大型电网项目和跨区联络线工程的投资与建设。其次,由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授权省电网公司经营省内输、配电资产,区域内各省电网公司将其省内输电资产出资共同发起组建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形成国家、区域、省电网公司三级电网企业各自独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具有民事能力的市场主体,同时,推动各大中城市和农电企业资产重组改制,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省电网公司控股或独立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现在看来,这些观点仍然具有现实的改革意义。

2005年,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成功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成功的呼声下,他大胆提出电力体制改革不成功,并上书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转折时期,改则兴,不改则败,市场化则兴,维护传统则败……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成为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阻滞因素,垄断日深,体制扭曲,机制复旧,改革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误入歧途,危机四伏。改革付出了巨大成本,却离市场化的方向愈走愈远。”

2006-2008年,连续四次上书温家宝总理,就特高压电网发展问题、重大投融资项目问题、电力工业发展的反思等问题提出了深化改革的系统建议。尤其是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特高压,提出“六大质疑”,成为体制内在职人员敢于反对特高压的第一人。在电力界有一个说法,说主张电力改革、反对特高压有“一老一少”,一老指陈望祥,一少就是杨名舟。

2009年,上书分管能源的李克强副总理,提出我国能源战略的方向选择,指出“当此国际、国内大事频仍之际,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俯视世界,洞察现实,深谋远虑的科学发展战略。但近年来,经济发展上好大喜功,重政绩,重项目,重规模,重审批,轻战略,轻规划,轻科技之风甚长,汲汲于利禄,茫茫于具体,每一轮风潮到来,或趋之若鹜,或手足无措,盲目跟进,不留后路,大起大落,罔顾民族生存的根本和国家资源的家底,最重要的是缺乏长远的眼光。”对核、煤、电、油、气、新能源等阐述了九大方向性意见。

本书以大量生动事例讲述了这位生于荆楚大地的屈原式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探索,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艰难历程,揭示了电力建设史上许多重大决策的博弈内幕,解说了电力工业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重大问题。

本书还将杨名舟九次“上书”的文稿作为附录,以便让读者能够更直接、真实、完整地了解他的观点。其中有的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如与孙耀唯先生合作的给朱镕基总理的第一封信《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等。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