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施暴
导语:面对频繁的失德事件,我们会因其汹涌而怊怊,因其腥臊而憎恶,因其危害而惕惕,因其暴烈而忧惧。

经济观察网 邹卫国/文 愤怒?纠结?无奈?失望?郁闷?

当面对不断重来的三聚氰胺产品,加上不停的毁谤,再面对无休止的口角,甚至于,当我们对一棵白菜的安全都会失去信心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是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拥有一个负责任、建设性、可持续的商业新秩序。但,这样的梦想又如此的遥不可及。面对如此的落差,我们始终找不出贴切的词语来概括这种情绪。

2010年初,数家生产了超标三聚氰胺产品企业的查处曝光。这一切又与奶源有关,它们被认为使用了当年未被销毁的毒奶粉。

临近年末,同样是奶源的问题,湖南远山乳业发生“玉米奶”三聚氰胺超标事件。这再次证明:三聚氰胺们重来的基因仍未被彻底成功改造。

我们不可能不因此类事件的频发而怊怊。

突发事件最终集中到公权机构来协调,当然,我们鲜见通过法律途径进行了良好解决的案例。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受到了三聚氰胺奶粉伤害的一位父亲,为讨说法被判刑的例子。

这样的结论被多次讨论过:突发事件每发生一次,政府对某个领域的干预就更进一步,但问题并未解决。

10月中下旬,有关蒙牛的商业诽谤案爆出,伊利“QQ星儿童奶”遭恶意攻击,并认定这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与之相对的,数年前,伊利曾花巨额资金雇佣公关公司陷害蒙牛,而相关人员亦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与乳业的三聚氰胺不一样,诽谤并非代表相关产品出现问题,但关键是这类诽谤能够很好的实现诽谤者的目的——竞争对手投入巨资开发的一个产品的耗费,可能会因为这个诽谤而颗粒无收。

腾讯和360之间的口水仗,就是这样的逻辑,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本来是厂商之间的口水仗,最终把消费者绑架进来。

最终相关方在政府的敦促下对社会进行了道歉。但仍有不少人怀疑他们的诚意——道歉信里有人被认为还在攻击对手。

这些举动如此的腥臊而引人憎恶——请记住,他们曾是被认为出身清白的互联网一代。

诽谤之所以有效,是基于公信力的缺乏。确实如此,即使是贴上了合格的标签,大家也不见得都认为相关产品是安全的;或者干脆就缺乏一个标准,于是相关方自己就干脆扮演起裁判的角色。

最终导致的是失望,有条件的人会直接从海外购买食品,比如婴幼儿奶粉。进口食品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在一些超市会开辟专门的区域摆放进口食品,而一些公司更是以此作为他们商业模式的核心。 

滑稽!我们低价出口了大量的工业品——一些工厂甚至被称为血汗工厂,但我们又千里迢迢从海的对岸高价买来食品——这些食品并非我们自己不能生产,而是我们中的相当部分人,对自己生产的东西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 

更进一步,我们经常看到商业交易的若干环节都充满着潜规则,当我们对此予以诟病的时候,往往会陷入悖论,因为往往我们自身就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那个来放大他自己利益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有悖于社会伦常。 

面对频繁的失德事件,我们会因其汹涌而怊怊,因其腥臊而憎恶,因其危害而惕惕,因其暴烈而忧惧。但,这又如何呢?

从这一刻起,不要求我们所有人都一起行善,让我们都停止作恶施暴。这会不会是一个挑战性极高的刻求呢。

能做到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