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新秩序
导语:商业新秩序

主持人:各位先生们、女士们,各位贵宾,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莅临今天下午的2010年度《经济观察报》举办的观察家年会“商业新秩序”的论坛。其实说到商业新秩序这样的一个命题,我相信大家会产生特别多的联想,因为过去的这一年商界的确是特别地不平静。如果说商场如战场的话,我觉得去年应该讲战场上硝烟滚滚,火药味特别浓厚。而且去年的商战可能不只能用商战形容,而演变成恶战之势。去年发生了非常多的占据主流视线的话题,比如360和腾讯之争,比如说像乳业的一些新丑闻等等。其实这些事件可能因为它的戏剧性特别强,它的悬念也特别多,另外它的内涵相当丰富,涉及了经济以外的,甚至涉及到有关道德和人性的话题,还有对社会影响的之大,使得这些新闻去年不仅仅躲在经济新闻的板块里,很多时候上了头条,很多时候是人们街头巷议特别主要的一个话题。

在过去一年的商战当中,这些硝烟当中,我们也时常能听到人们的呼喊,呼喊的最多的就是秩序、规则,就是今天的命题——商业的新的秩序。我们今天将会邀请到来自政界、商界、学界的很多大家来谈一谈他们的观察,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索,甚至今天也会请到在这些商战当中真的带兵打仗的将军,来谈一谈他们亲身的感受和他们对很多事件他自己的反思。

首先隆重介绍一下今天有幸请到的贵宾:

二十国集团研究院院长龙永图先生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候世国先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先生

惠普中国区总裁高瑞彬先生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唐成先生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先生

星河湾集团董事副总裁梁上燕女士

我们说到商业新秩序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先解解题,来看大屏幕。

的确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和商业要想取得它的长时间的成功,其实一个新的商业秩序、商业伦理、商业道德的建立是迫于眉睫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命题。刚刚片中也说了,现在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社会大众之间,还有企业的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边界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其实正好请到了这些嘉宾,就会从各个这样的非常生动的侧面来向我们提供他们的思索。

首先我们站在一个很国际化的角度,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我们请出我们的第一位贵宾给我们做主题演讲,有请二十国集团研究院院长龙永图先生和我们分享他的观点《世贸与中国商业新秩序》,有请。

龙永图:各位来宾,也许我一天生意都没有做过,所以会议主办者虽然把我安排在商业新秩序这样一个下午来谈,但是还是让我讲讲我的强项,让我对当前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些新的格局、新的特点讲讲,这些对于我们讨论商业新秩序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宏观的了解。

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的形势确实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以我的观察,我想出现了这么几个新的特点:

第一,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以中国和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的格局当中得到了更多的更大的话语权。

话语权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一辈子都搞经济外交,所以对于话语权的问题特别地敏感,而且有很多直觉的经历。我至今忘不了当我在70年代末,在纽约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的时候,我们曾经经常到联合国大会参加会议,看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小国的总统、总理在联合国大会发言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一个空无一人的一个大厅,也就是说表面上他是有发言权的,但是没有人听他的发言。当时令我们这些刚刚踏入外交界的人感到心确实非常寒。当然我也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中国入世之前的几次世界贸易组织大会,当时中国只是一个观察员,所以我始终忘不了当我率领着代表团只能坐在一个大会堂的角落,等到所有的代表团发完言以后,而且大会主席确认没有任何的正式代表发言以后,才可以允许我们这个观察员上来讲几句话。当然我更忘记不了在所谓乌拉圭谈判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命运不是去谈判,而是去等待谈判的结果。

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深深感到,话语权对发展中国家、对新兴经济国家、对每一个主权国家是多么重要。所以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确实使得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明显的代表就是二十国集团从一个财政部长的会议上升为国家元首级的峰会,成为讨论全球经济金融问题的最重要的一个论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以中国为代表的11个发展中国家进入到二十国集团,在某种意义上正在起到7国集团或者8国集团起到的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说明话语权的问题正在发生一个深刻的转移。当然转移的并不是那么快,这二十国集团以后美国一些人又提出所谓两国集团的问题,希望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全球的话语权。对此我们中国的领导人多次表示,我们不赞成集团的说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不可能和美国人平起平坐,主导全球的经济的发言权,我们更不希望和美国结盟来参与全球经济的主导。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国家能够参与到这个决策的过程当中。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格局的第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话语权重心的逐渐转移,这对整个今后全球经济的秩序将发挥深刻的重大的影响。

第二,我们在看到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制从基本上,乃至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美国依然是全球经济格局当中的重心。这点可以用以下理由来说明:

一、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大家开始都以为美元将会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遭到重创,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美元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不仅没有遭到削弱,它的力量更加强大。主要的原因是它主要对手,欧洲人花了几十年搞起来的欧元败在了美元的脚下,所以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制和金融体制不会改变,也没有改变。

二、主要是美国国内的金融体系和经济虽然遭到了重创,但是经过这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化最重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特别是实体跨国公司没有受到重创,所以美国在全球的跨国公司网依然支撑着美国的全球经济地位和美国全球的霸主地位。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载体,它的主要力量还是来自美国,所以美国依然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主导经济全球化。

三、在国际贸易当中,美国的核心竞争能力没有遭到削弱。因为美国的产品基本上是高技术产品,很多高技术产品是不可替代的。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核心竞争力,就是你具有不可替代力量的时候你就具有核心竞争力。而美国在全球贸易当中的地位,由于它的许多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它仍然具有核心的竞争能力。另外一点,就是现在全球80%的贸易依然是以美元来计价。这就使美国在全球国际贸易的地位也没有遭到严重的动摇。当然我们注意到从二次大战以后美国的软实力,美国对全球的影响,特别对欧洲的影响,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没有受到真正的影响,美国的软实力和美国的影响力依然和在金融危机以前,虽然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没有根本的变化。

所以我们对全球经济格局的第二个观察,就是这次金融危机当中虽然美元和美国遭到了重创,但是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我觉得这点我们还是要有一个冷静的观察。

第三,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球产业结构的版图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由于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使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都在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次金融危机?当然有很多深刻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比例严重地失调。美国过分地发展了自己的所谓高端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产业,使得金融产业在一种暴力的驱使之下,搞出了许多,后来他们连自己都搞不清楚的金融创新,导致了这次全球金融灾难性的危机。所以这点是美国政府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正在思考,在产业结构问题上美国出了什么问题?应该说出了大的问题。是因为实体经济缩小得太快了,而虚拟经济发展得过猛。比如从美国来讲,制造业在70年代的时候还向它的GDP提供了30%的贡献,但是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14%,到了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美国制造业对美国GDP贡献度只有11%。而与此同时,美国金融产业对美国GDP的贡献度已经超过了21%,房地产对美国GDP的贡献度超过了13%。也就是说一个房地产的产业就超过了美国整个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所以美国经济的结构出现了重大的问题,重大的不协调。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为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解决整个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重整制造业的问题。

现在我想给大家念一段2009年11月2日美国奥巴马总统在推出7900多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振兴计划的时候讲的一段话,他说:“我们必须降低美国金融业的比例,发展包括中低端传统制造业在内的各种经济类型,只有这样才能使美国的经济建立在岩石上,而不是继续建立在沙滩上。”所以美国提出重整制造业的问题,而且采取重大的行动来重整制造业,当然从表面上来说是着眼于解决当前严重的就业问题,但从长远来讲,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影响。欧洲也是这样子,欧洲已经提出来所谓未来工厂计划,也是要重整欧洲的制造业。所有这一切对于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我们中国的制造业走出去,参与美国制造业的合作,参与西方制造业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产业结构问题上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比如说我们中国现在这样高的外汇储备,这样高的储蓄率,使我们深刻地感到,我们的金融业,我们的银行业实在是太落后了,我们必须加快发展中国的金融产业,来使我们更多的储备、更多的储蓄变成有效的投资,这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去年我在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的时候,我说我们中国要继续发展金融产业,而且要非常积极地发展我们的金融产业和其他服务产业。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要继续向美国和西方国家学习,我们不会因为我们的老师犯了错误,我们就不再向他们学习了。确实这样,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正在开始,美国正在重整自己的制造业,而中国正在以最大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高端服务产业,特别是金融产业。这一切对于全球经济的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最后一个特点,我简单讲一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虽然有所抬头,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大家确实看到了很多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我认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是不可能成为潮流,不可能成为主流。原因是由于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的利益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就是美国如果敢大肆对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首先损害的是美国的在华企业。所以我断定他们是不敢真正地搞贸易保护主义,因为我和美国人长期打交道的一个印象就是,只要损害到他们个人的利益,他们国家的利益,他们是会采取灵活的措施。此外世界贸易组织在过去那么多年也制订了一系列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规则和措施,谁公开搞贸易保护主义,谁就公开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显然是不利于这些国家的形象。

总之,我觉得我们今天讲出经济危机以后的这四个重要的特点,一,也就是全球的新的力量对比的发展使我们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这将加强我们在整个经济全球化中参与的力度和信心。但是我们又冷静地看到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体制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还需要做长期的努力,我们还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始终保持着一种危机的理念。我们要利用全球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来进一步发挥中国经济的强项,我们的制造业,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的趋势之下能够不仅仅有利于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希望中国的发展更多的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龙永图先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给我们勾勒了一个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力量的对比,全球经济格局的图景,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谈今天的这个命题,就是政府在一个商业新秩序中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决策?接下来请出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候世国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有请候先生。

候世国: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刚才龙院长做了一个很精彩的发言,把我们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主持人希望我介绍一下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就是对应着我们的商业新秩序。

我想谈一点,就是我们的商业新秩序,我们的老秩序怎么样?我们的老秩序是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比较完善的一个市场秩序?然后又有新的形式发生了?我现在在想我们现在出现的三鹿奶粉,出现的秦皇岛的葡萄酒,我们出现的这些养生堂等等这些事情,实际这些都是商业的秩序问题,这些问题的责任在谁?问题在哪?我觉得我们要考虑商业新秩序不能离开这些问题。应该说商业新秩序,商业秩序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这是一个市场基本原则,但是我说到刚才的几个问题,我们政府的管理在哪?我觉得这就像什么?就像街上出了一个,大家街头上一派祥和的秩序,出了一个杀人犯、抢劫犯。如果这时候没有人来制止,他抢劫一次这是他的错误,但是他能够在一年之内多次抢劫,大家熟视无睹,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秩序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在哪?是属于咱们老百姓的责任,属于商家的责任,还是属于监管、管理部门的责任?因此,我们说政府在商业中的角色问题,直接和这些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我觉得,本来我是没有写这个题目,但是我这个产业政策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实际上在这里就介绍一下,政府在这个商业秩序当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我跟大家简单开个头。

我觉得政府和市场不是两个矛盾的、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互补的两个方面,应该说政府和市场实际就是计划和市场的比较接近,我觉得用小平同志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最为贴切。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实际上我觉得,政府和市场两个都是经济当中的基本手段,两个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联系的。应该说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是互补和不可替代的,互补性表现为不论政府的调控和市场调节都存在着缺陷,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说一个抢劫犯,抢劫一次,那么警察没有到位,政府没有管理,这个突然间发生的事件,这是可以理解。如果这个抢劫犯一年在这儿为所欲为,我觉得这就是政府管理的缺失,所以说政府在管理方面也有存在的缺陷,有些方面需要市场来弥补。市场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缺陷,如果说这些孩子们血铅超标是市场行为的话,那么这里的政府,这里的市场是有极大的缺陷,为什么能够容忍这些商家们任意地排污,任意地污染环境,而使我们的人民生活受到危害?所以在这里面就需要,不能完全靠商家来解决,就要靠政府来解决。所以这两者是缺一不可,双方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不可替代,市场配置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是资源配置的辅助,政府调控是市场有效运作的前提,市场调节是微观经济过程中的组织方式。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我想我们在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特别是作为我自己,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完善和做好政府的调控监管工作。所以我对这个事情开个头。

下面介绍一下中国的产业政策,因为我在产业政策领域工作多年,制订了、参与、主持和各方面制订一些产业政策,我谈一点这方面的想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和大家交流一下。因为我准备的内容比较多,但时间有限,所以我提纲挈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实际上产业政策就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国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同时也包括产业政策。这三者既是有联系的,又有相对独立。英国经济学家认为,产业政策是有关产业的政策的总和。日本的经济学家提出,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产业为对象,通过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完善和控制,积极和消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这就是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一个概括。

但是我们在和欧美的经济学家会谈的时候,欧美的很多经济学家不太认可产业政策,他们说产业政策就是政府的干预,他们过去不太认可。但是我们大家知道,这次金融危机,美国和欧洲政府采取了很多很多的控制措施,采取了很多很多的调整措施。所以说,并不是这些市场经济完善的国家就没有政府的控制,恰恰这两年的调整,说明了这些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有政府的调节,包括奥巴马的量化宽松措施,到现在为止还正在执行,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刚才像龙先生讲的,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当前国内的产业政策基本上是日本和韩国的理论基础,二战以后日本和韩国为了加速自己的发展,赶超其他国家,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支持、促进或者抑制不同产业发展。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他们采取这些措施的理论是什么呢?

第一是后发优势理论,意思就是说我是后发的,你是先跑的,你跑在我前面,我跑在你后面,但是我在你的后面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呢?你在前面遇到的石头,你在前面遇到了坑,我这时候看到你掉到坑里,我就可以有效地避开这个坑,我可以有效避开这个石头,这样我在后发的时候就可以吸取你前面的经验,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对我的经济进行调节。这是一种产业政策的一个基本理论。

第二是结构转换,因为结构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就面临一个结构转换的过程,整个产业都是在一个不断的转换,不断提高的过程,但是结构转换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有些要退出的,有些要积极发展的,这时候这两者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如果这时候有政府的干预,会加速这种转换的过程。

第三是规模经济理论,有些时候规模的积累时间很漫长,道路也很曲折,如果有政府的推动,有政府的调整,会加速这个过程。

第四是技术开发理论,技术开发、技术研发,是一个投入比较高,产出有风险的过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政府的支持,有政府的补贴,有政府的调节,可能会加速这种技术开发,不要把风险都集中在企业的头上,也可能会加速这个过程。

我想就日本和韩国在这种产业结构、政府调节的理论上有这么几个大的观点,因此他们认为,政府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导作用,运用产业政策,进行有预见性的调节指导,减少曲折障碍,弥补市场缺陷,优化资源配置。这种理论使这两国在二战以后出台了很多振兴措施,我们的办公室里有18本这么厚一本的日本历年来的振兴规划、振兴措施,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应该说在几十年中发展很快,其中重要一部分就是它制订了一系列调控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

虽然现在是经济学家们对日韩的产业政策理论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就是很多欧美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能去干预经济,实际上我觉得,就像我刚才所说的,金融危机以来,这种观点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政府是可以干预经济的,而且欧美政府在金融危机当中采取了多项强有力的措施来进行政府的干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我国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应该积极地了解、参与、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使用产业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推动、促进,促进一些对社会发展不利的进行抑制的措施。

我国政府大概在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产业政策,国内学者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观点没有持异议,但是到底应该如何干预?国内学者们也是有一定的不同看法。大概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计委对产业政策的定义提出,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市场机制的发育,纠正市场机制缺陷和失败对特定产业活动进行干预和引导的方式,施加影响,进而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带有宏观性和中长期性的经济政策。就把中国产业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一下。

这个定位主要包括几个内容,一个是产业政策的主体是国家,是国家对产业发展的干预。第二,它的干预不是盲目的,是按照市场机制,最佳的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就是市场难以进行合理的调节,市场经济效益,那我现在不要设排放控制,我可以把所有污水都排放到河流里,这对企业来说,对市场来说是市场最大的效果,但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这种情况下市场是无法调节的,无法合理调节的,必须需要政府进行调节。第三是对某些特定的产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状况下,采取一些不同的发展势态。比如我们在和某些商业竞争,比如我们觉得某一项技术是领先的,我们可以对这项技术进行一下支持,希望它更加提高它的竞争能力。

另外产业政策我们认为是一种中长期的,不是像财政金融政策似的,今天可以调,明天就可以降,产业政策应该是一个比较阶段性的,针对某个问题,尤其产业发展不是短期可以见效,因此我们认为这种产业政策应该是个中长期的。所以我们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四个特征,干预性,产业政策就是要干预市场。第二动态性,它在不断调整,根据各个时期不断变化。第三与市场机制结合,不是简单干预,盲目干预,而是为了更加完善,促进市场机制更加合理的建立。第四是中长期性。

第二个问题,简单介绍一下中国产业政策的构架。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国情制订了多项产业政策。1989年5月颁发一个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这个是第一个文件,梗概地提出一些要求,到94年国家颁布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一个十分具体、有利、内容十分丰富的一项政策,全面系统提出产业政策的一些理论思路、观点以及一些有关执行的办法。因为这些文件中,材料里有就不详细给大家介绍。主要是一个要符合中国国情。第二,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第三,突出重点,解决重点、重大问题。第四,产业政策要有操作性,要符合法律规定,要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执行。

应该说90年代政策,我们到现在经济上常常提到的支柱产业,国家支柱产业,实际上就是在这个纲要当中确立的,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建筑业。我自己感觉,我们这四个产业也正是现在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和90年代国家把它定位成支柱产业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1994年,根据纲要当中提出的要求,国家又颁布了汽车产业政策、水利产业政策等专项产业政策。1995年国家又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规定、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实际上把外商的投资活动也纳入了产业政策调节范畴。

1997年,国家颁布了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产业技术目录、工商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以及先后发布了三期淘汰劳动生产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我觉得这些文件全面体现了就是产业政策对该支持的支持,该鼓励的鼓励,该抑制的抑制,该限制的限制,这种调整方向和措施。

2000年,国家又发布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这是一个区域性的,它不指导东部,不指导南部,主要指导中部和西部,这样实际上又把产业布局政策落实在一个政策当中。

重点就不再详细介绍了。这个不仅是各个政府投资、信贷、土地供应、税收调节,同时也是投资者们作为自己的投资指南的一个依据。

上述这些产业政策对于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实现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都发挥了很有效的作用。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应该说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我们又面临着一个商业和经济的新时期,又面临着建立一些新秩序的阶段,因此我们觉得下一步我们用当前中国正在面临一个经济转型,转换经济结构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要实现这种发展,我们必须还要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机制中的调控作用,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策。

第三个问题,是产业政策必要性。我在这儿不多讲了,产业政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创造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它也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家财税、信贷等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所以我们想,在今后一段时期,随着中国工业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产业政策在国家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我们也将不断提高国家这种管理水平,更多地运用法律、财政、金融、税收、信息等手段,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调控经济,尽快建立起一个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紧密配合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体系。

谢谢!

主持人:谢谢候先生对于产业政策所做的一个深入介绍,对于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调控之间的关系给我们做了一个深入的阐述。

刚刚我们一开场时候也讲到去年中国的商场相当热闹,或者说相当不平静,发生了很多是是非非的事,有些是负面的新闻,这些新闻不仅仅对商家自己的声誉会造成影响,对于整个社会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像这样的事件根本起源是什么?终极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下面我们请出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先生,他将会为我们讲解《商业败德事件高潮的起源:市场能否解决问题》,有请张先生。

张维迎:题目我都没想好,你给我起的。刚才候司长讲得很好,我想强调一点,可能跟候司长的观点不完全一样。其实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担心的是什么?不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太少,而是太多。对于产业政策我稍微评论两句,我自己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产业政策的好多思想建立在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有远见、更能预测未来、更能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更懂得市场规律。我们知道这个是不成立的,而我们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我们大部分的产业政策都是失败的,这个失败不是我评论,是我们好多在原来制订产业政策的官员退休下来之后,他们自己认为我们的政策是失败的。包括我们的汽车政策,至少在早期,假如我们允许中国的汽车更为自由地发展的话,好比我们中国民族品牌的汽车应该比现在强大得多。

我们有些政策是出于另外的一些体制的障碍而建立起来的,这使我想到在80年代骑自行车的时候,经常有这种情况,快到修车铺的时候你的自行车轮胎经常被扎破了,因为这是修车铺的人给自己创造工作,因为在马路上撒一些钉子,你过去,自行车肯定扎破了,然后你一定要让他给你修。我说的意思,如果我们让市场可能更自由地发挥作用,让企业家更好的,特别是有一个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发展的话,我们好多的错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现有的情况下,由于各种体制制度的约束,中国好多企业家他本身看的是比较近的,他不是看一个十年、二十年产业的规划,市场的趋势,而更可能看的是一两年的事情,这给我们本身的调整带来障碍。好多企业家都在揣摩国家的一些产业政策,但是我了解好多的产业政策最后可能容易变成什么?是一个利益分配机制,更多的是一个利益分配机制,包括新能源。我们鼓励新能源,但是有一些人用新能源的名义申请到好多国家的基金,但是这个基金申请到之后,他就转做其他事情,根本不会去做新能源,所以我们好多政策往往变成一个分配财富的机制。这使我讲到,我们这个社会要健康地发展,最重要的是怎么使大家有积极性创造财富,而不是分配财富?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这个论坛有一个中国道路,我想说各国都有各国的道路,但是人性从古到今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无论你在哪个国家,人性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一个好的制度,怎么把人性追求幸福,追求快乐的这种冲动变成为别人创造价值,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一个问题。我最近出版的这本书《市场的逻辑》,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间关系,我只能集中在一个问题,好多人说中国模式,中国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实行像东欧的那种私有化,我们还坚持很多公有经济,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比它们更快。我又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解,说明我们对什么叫私有,什么叫公有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一般认为,好比一个国有经济或者公有经济,它的权利属于大家的,属于集体的,而私有经济权利属于个人的,这个是不对的。任何社会下,无论是什么样的所有制,权利都是个人的,行使权利的主体只能是个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不能行使权利,只有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才能行使这个权利。我们讲国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私人经济,它的最大区别在哪?最大区别就是说在公有制下,权利都是依附在职位上的,所以我定义为职权经济。好比说你有没有投资的权利?首先依赖于你在不在政府,即使你在政府也不是所有职位有投资的权利。而且我们知道,越是高的职位,他控制资源就越多,越是低的职位控制资源越少。在我们的计划经济下,不仅资源的配置依赖于职位,甚至生活资料的配置也依赖于职位。好比说你出差坐火车,谁能坐软卧,谁坐硬卧,谁坐硬座,这都有级别的。好比司局级干部坐软卧,处级干部只能坐硬卧,科级以下干部只能坐硬座。你家里能不能安电话,你能不能有车,你住多大的房子,全是根据职位来定的。甚至我们知道你能得到什么样的新闻,看什么样的报纸,也都是根据职位来定的,高级干部可以看好比大参考,普通人只能买小参考,获取信息的渠道都不一样,所有的权利都依赖于职位。在这种体制下,任何人要获得权利,甚至生存的权利,你第一努力的是什么?进入政府。第二,进入政府之后怎么找到最有权利的部门,在这个部门再一层一层怎么从下往上爬,走得越高权利越大,这个就是我们公有制的一个基本的特点。

私有制是怎样的经济?私有制的权利是依附于财产,你有财产,最简单一点现在财产的通用标准就是钱,你有钱了,你就有了权利了。好比你有钱了,你可以投资,买股票,可以买债券,办工厂,甚至办银行,你可以用钱买汽车,你爱买多的汽车买多大的汽车,也可以买大房子,你可以住好医院,可以吃更好的饭,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财产基础上的。争取职位最好的办法不是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怎么想办法把竞争对手闹下去。所以在公有制下人们也在竞争,而竞争是破坏力的竞争,怎么把别人拉下来然后自己上去。这样我们都很忙,但是我们忙但不创造财富。你要能够获得钱,你得生产东西,卖东西,你卖东西最终谁说了算?是消费者说了算。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给客户创造剩余的竞争,哪个企业给消费者留的剩余多,哪个企业就有市场。所以我们看到,私有制的竞争是创造财富的竞争,是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竞争,由此导致了好多新的发明创造,技术的进步。企业家他又能够使自己拥有这种权利,他只有去创造,而他创造的成就只有在他未来的判断比别人更正确的时候,他才能够成功。

中国的企业家聚在一块讨论更多的是什么?是政策,因为他能不能赚钱,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他对市场的判断,而依赖于他对政策的判断。如果政策本身带着好多钱的话,即使他知道这个政策错了,但是只要争取到这个政策的优惠他就有了财富。所以这两种体制下人的本质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人的行为方式,变化的是不是为这个社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变革实际上就是怎么由职权经济变成产权经济,过去我们只是有了政府的职位才能行使政府的权利,现在不需要政府的职位也可以行使权利,如果有财富,有钱的话。这个变化一开始从农村开始,原来农民进不了政府,他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给了农民自由,农民即使不进入政府,也可以搞投机倒把,所以出现了好多万元户,变得富有了。接下来城市,好多原来进不了政府,进不了国有企业,生活也很困难。

现在有钱的人能过上至少跟县委书记差不多的生活,甚至可能市委书记,你有车,我的车比你还好。我在好多方面可以享受到和有权人一样的生活。这样也就是说,中国最聪明的人没有必要一定要进入政府才能够享受,一定进入政府才能够调动资源,通过我们做企业,通过给消费者带来快乐,带来价值,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就发生了整体的变化。全世界的发展都是这样一个道理,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聪明,又能够为别人创造财富,为消费者创造财富,什么时候这个地方的经济就可以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体制使得这些人不是在想办法通过为别人创造财富而获得幸福,而是通过怎么掠夺别人的财富获得幸福,这个经济一定就是停止的。中国今天仍然有好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大家看到腐败,腐败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其实很简单,我们既有职权经济,又有产权经济,这样的话有一些人他获得财富了,甚至包括企业家,不一定是通过创造财富,而是想办法通过收买有职权的人,收买控制资源人手中的权利来获得资源。好比说我通过关系获得一块很便宜的土地,我一倒手就赚很多钱,这个致富的过程可能比好多做制造业的人快得多。这今天仍然是中国一个严重的问题,由此导致我们看,现在越来越多原来搞制造业的人转向搞房地产或者搞其他的一些非制造业产业,这对中国未来好还是坏?我觉得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由此看来下一步改革究竟应该干什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像过去一样不断地缩小职权经济的范围,也就是政府手中控制的资源。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腐败问题不可能解决。最严重的是,使好多优秀企业家把他们的精力和时间用来通过政府关系,政府的政策,包括我们的产业政策来给自己积累财富,而不是通过为消费者,为社会创造价值来积累财富。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经济可能就面临着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当然我们看到,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我们都在总结经验。我们过去讲吃一堑长一智,但是有时候经验总结错的时候可能走向相反。这次金融危机,好多人总结的经验为什么发生金融危机?是由于市场失灵了,这样的话我们就进一步增加政府的权利,而我们实际的政策,无论我们的投资政策,我们的产业政策,等等,都是在继续增大政府权利的方向发展。我们想像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导致的后果是不仅现有的资源的分配在扭曲,最严重的是企业家的能力,企业家的行为方式会发生很重要的变化。如果我们的企业家,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好好想在怎么讨好老百姓,怎么使得消费者感到快乐,而是想着怎么讨好有权的政府官员,怎么使得政府官员感到幸福快乐,这是一个中国的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家资源的巨大的浪费。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取得的成就究竟来自什么地方?未来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如果对过去的经验总结错了,我们以为中国的道路就是由于有政府强烈的干预,由于有我们国家的大的企业,我们才有了今天,那我说这个经验总结完完全全错了,经验总结本身没有关系,但是经验总结错了就指向我们未来一个非常不乐观,甚至具有破坏性的这样一个方向去了。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教授,抱歉给您安了一个奇怪的题目。张教授一直以来,我觉得,在媒体也都是觉得他的大胆和尖锐的谏言,往往能够特别让我们有所收获,刚刚也得见英雄本色。接下来我们要请出商业社会中真正的实战选手,我们要请出企业家的代表来给我们讲一下他们在商业新秩序方面新的观察和新的观点,让我们有请惠普中国区总裁高瑞彬带来他的观点,有请。

高瑞彬: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刚才前面几个演讲嘉宾很全面地针对全球政治,从政府的角度,从市场还有研究的角度都发表了非常全面的观点。从我这边可能没办法站在这么高的层次,所以我想针对中国惠普,我以一个在中国发展的跨国企业来谈谈我们,惠普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从科技的角度怎么样来促进和谐的商业新秩序。

刚才张教授提到,希望能够给大家创造幸福指数,我觉得现在在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想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相对来说在快速的发展之下,也相对带来许多挑战,包括对于资源,包括对于环境,包括对于整个劳动力,还有整个全国平衡发展等等,接下来发展也有许多挑战。目前中国在进入“十二五”规划期间,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针对下一步中国怎么样能够可持续,而且和谐地继续发展,也成为“十二五”规划重要的目标。我想在这里谈谈商业新秩序,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我们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包括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道德等等一系列,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角度,各种角度有各种的观点,我相信不管什么样的观点,都有它的正负两面。我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怎么样来看,用科技的方式能够来更好地促进社会新秩序的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任何的政策,刚才提到都会有它不同的影响,我觉得很重要的话,就是在诚信,包括公司治理这些很基本的道德理念上,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支撑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制订所有其他的政策法规或者是一些商业的战略,才能够达到一个和谐发展的目的。当然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来作为一个很好的发展手段,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来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首先谈一下在信息技术领域全球几个发展趋势。

第一,商业模式的演进跟改变。一般来说,在极端的一些市场竞争情况下,比如说价格的竞争,或者是说消费者非常多的需求,包括新的业务跟产品等等,会产生出一些新的业务模式的改变。我想最近在我们信息产业行业里,云计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这方面借由云计算可以打破传统IT设备的提供方式,可以经过服务的方式,以云的方式来提供给不同的企业,产生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同时,也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包括一些新兴企业能够以一个比较低的进入门槛享受到一个最新的科技。当然结合一些新的技术,很多传统的行业,包括像移动通信,以及各种行业都可以有一种新的服务方式来提供给消费者跟他的用户。

另外技术革新也会带来一些爆发性的新的服务模式,包括一些新产业等等。比如在信息的资讯,像现在数字化,我们现在信息的爆炸,已经达到千兆兆的档次,而且还是以每年翻倍的方式在增长,同时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在终端跟互联网的结合产生许多新的应用。现在大家使用手机,不只是通电话,而且下载的应用也是非常快速,到了200多亿的下载到13年。云计算刚才提到,也会有许多企业使用这个新技术,来进入企业的用户。物联网这一块也会使得原来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成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沟通,这样会更大地扩大互联网的影响,几乎是无处不到地借由传感技术,可以更多地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使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另外一个层面,从劳动力的角度,现在随着80、90后的劳动力进入市场,这个年代的他们使用的是新科技,包括社交媒体,大会也跟新浪微博有一个互动的方式,已经变成我们现在不只是在个人消费,同时在很多企业之间都使用到这些新的互联网,包括IT的技术。这样也可以造成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包括对于远程的研发、创新,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使用,包括这些新的员工对新的市场,包括服务的要求跟快速等等,这些不管对政府或者企业带来更多更迫切的需求。

谈到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而且还是每年以双数位的速度在增长,城市人口也将从现在的6亿多增加到10亿,对城镇将会有很多城市消费。相对来说,也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挑战。比如说在交通,在医疗,在居住等等,包括污染等等,会产生许多新的挑战。当然在这个技术方面,刚才提到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网民,包括博客、微博等这些新的互联网的用户,包括用手机上网等等,所以现在中国人民不只是在互联网上工作,同时很多休闲都是在网上渡过。这些也是有巨大的力量,用科技来推动下一步整个中国发展的趋势。

结合这些观点,为了能够让中国继续以快速的发展,国家制订“十二五”的宏观目标,我挑了几项,怎么样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实现国家的“十二五”宏观目标?其中第一点,大家都意识到原来的发展模式是必须粗放型,而且对于能源、环境的破坏是相对比较大的,所以说我们怎么样能够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用信息技术来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现在就是说,在包括以所有的行业里面,目前IT产业占的碳排放量大概是2%左右,所以说怎么样用IT的产业能够来使各种传统产业更加自动化,有效率,同时能够达到节能减排呢?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能够来实现这样一个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同时,随着工业化跟信息化的深度结合,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把这个传统的产业进行升级,提高效率,或者是说一些新的业务模式经过互联的方式来提供等等,都可以利用这个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效率。

另外在平衡发展方面,为了减少数字鸿沟,我们怎么样能够利用信息产业推进农村信息化,尤其是在这方面的发展跟农村的建设,以及对中小企业在非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怎么样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尽快地跟大的企业有竞争的优势。信息技术将可以在节能减排,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结合,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推动平衡发展,都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在IT行业里最大的企业,我们有全套的,从基础架构开始的硬件产品,从打印机、电脑到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等这样一系列全套的解决方案,来结合最大的供应链跟渠道伙伴来提供这样一个设备的支持。同时除了传统的硬件跟软件之外,我们也可以结合服务,结合最新的云计算来提供一个云的服务,包括下一代的数据中心,这也是节能减排能够有更高的能耗比,同时借各种行业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云的整合服务。借由云的瘦终端,能够降低终端产品的成本,同时借着云打印,也可以节省打印的资源等等。能够提供非常有效率的方式来提供这方面信息产业的服务。

当然我刚才提到,现在对于企业,包括政府,都有迫切的需求,希望能够很及时地来提供这样一个服务给他的消费者或者是他的用户,或者是人民等等。所以在这方面,怎么样用一个在云架构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IT产业,能有一个混合的方式来做,因为传统的信息产业技术将会与云计算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共存。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融合基础架构,就能够很灵活地调配这些资源,减少这些资源,不管在政府还是企业上孤岛式的浪费,同时可以把更多应用转到新的平台上,能够减少对传统设备的维护,能够增加企业的创新。同时刚刚提到信息爆炸的问题,怎么样能够更好地优化信息,来取得你要的信息在你要的时间跟地点。最后当然有很多安全的顾虑,因为现在在互联网上或者在开放的平台上,会有很多安全的需求在各种层面,怎么提供一个更好的安全给这样一个服务,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所以说结合这些解决方案,可以给政府更好地提供一些电子服务等等,同时对于企业也可以让他这个,不管在中小型企业刚开始启动或者一个大企业,希望能够借着这个不同的收购、并购,甚至于国际化,在全球发展都可以实时把他们企业内部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做出他的决策。同时也可以提供给现在发展非常快的互联网业务等等。所以这些对下一步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很大的变化。

我想在这里我也要特别提一点,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为刚才提到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或者是法律法规,都是要最后靠企业或是人来执行,我觉得一个企业必须扮演好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另外可能传统大家认为很多企业社会责任是做一些慈善的捐助等等,可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说,如果每一个企业能够把你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做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一个领域,将会产生更大的一些影响。

所以惠普作为一个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公司,我们认为在这几个领域我们可以做出很多贡献,因为怎么样能够让农村信息化方面,我们有一个秋收计划,这个计划是在全国,在农村有信息大篷车,我们可以把刚才提到的整套IT信息产品在农村做演讲跟培训,同时我们也针对农村能够培养当地的农村信息官,包括当地的村委跟村书记等等这样一些工作,来培养在农村的信息化。同时我们也相配套的会在农村的中小学捐赠电脑,这样能够让学生享受到数字化跟信息化的优势,缩小农村跟城市之间的差距。所以说我们觉得这些方面,包括我们对于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个创业培训,这里面就是怎么样能够用IT的技术让刚初步创业的企业家能够很快地得到信息方面的支持,所以我们已经协助了2500家企业,同时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机会,经过这样的帮助计划。我们希望能够用信息技术推动更多的农村信息化,同时能够来帮助更多中小型企业能够在起步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整个供应链、价值链也提供了环境保护跟社会责任的一个扩展。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够以自身的优势协助这样的发展,就会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我想总结,接下来在中国肯定还是会有着比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我们希望惠普公司能够以科技结合政府跟市场方面的力量共同发展,发挥出我们在科技技术上能够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时信息资源,包括刚刚我提到一些新的信息技术,都会对我们接下来整个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影响发挥到正面的角度,以科技来促进和谐,改善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中国能够继续与政府跟社会各界,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来营造一个非常和谐的商业新秩序,与中国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高先生为我们描述的这一番未来的科技前景,也谢谢他们为把我们带入这样一个新境界而做出的执著努力。接下来有请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唐成先生为我们讲一讲《国企与民企的治理》,有请。

唐成: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经济观察报》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这儿谈一谈一个非常有趣,但是非常不轻松的话题,就是如何建立商业新秩序?

刚才也听了我们行业秩序的制订者,政府官员的讲话,还听了一些学者他们非常逻辑的评论。我觉得作为我们企业来说,是商业秩序里面一个,我们主要是一个实践者,所以我更想从我们的商业实践来谈一谈商业秩序,商业道德,以及商业伦理。希望我们这些实践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我先讲一下协鑫集团,可能大家对新能源比较熟悉,在新能源领域中间,协鑫集团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或者说规模最大的企业。它注册在香港,但是大部分的业务都在中国国内。我们原来做传统能源,几年前我们调整了公司的战略,改做新能源。新能源业务中间,我们又主要是做光伏行业。现在我们有80%多的业务在新能源业务方面。目前我们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三的硅料生产商,是全球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我们同时还是在国内、国际,在电站的EPC,电站建设方面最大的光伏行业。在协鑫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我们做晶硅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我今天想借这些故事给大家谈我们的商业价值观,谈一下我们的商业伦理。

首先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件事情。在08年,我们协鑫集团多晶硅硅料生产线刚刚达产,那时候市场是异常火爆,多晶硅的价格在300多美金一公斤,整个市场供不应求,很多电池商找我们要求签订一些长期的合约,有些合约还是一些非常有法律约束性的一些合约。到了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了,整个行业遭到了几乎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影响,很多政府不愿意拿出补贴支持光伏行业。有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有问题,也中断了投资计划,所以市场一片萧条。多晶硅的价格急速下滑,最低的时候差不多在40多美金一公斤,几乎是下降了相当于还有1/10的价钱。

在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要求我们的客户履约,我们完全可以依靠法律手段要求他们履约,这样的话就可以保住我们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采取了主动找客户,主动找我们的下游企业去协商。我们最后差不多把价格降到了当时的成本线上。为什么我们这样做?其实这里边当然主要的作为企业来说我们是一种从商业利益上的一个考虑,我们不希望这个产业链发生中断,断裂,可能大家也知道,像光伏行业中国占了全球光伏制造业的70%。如果当时我们坚持要求他们履约的话,虽然我们保住了我们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个行业可能要倒退几年,甚至有可能这个行业可能已经不在中国了,可能在印度或者其他的一些地方。所以在这儿我想说,我们企业当然追求的是一个效益,我们希望政府是一个公平的,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还是要考虑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有一个产业的眼光,有个长期的眼光。因为企业的生存一定是和它的整个产业链联系在一块的,一定是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种胸怀,没有这种胸襟,你很难成大器。

降价以后的效果呢?我们的很多下游客户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们趁机调整他们的经营策略,加大技术研发,收缩投资,渡过了难关,所以才有了2010年可以说是全球最火爆的一个行业的产生。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一大批客户,得到了一大批非常有成长性的客户,而且和我们建立了最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所谓患难之交。这也为后来我们的企业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记得08年的时候,差不多我们才3000多吨,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生产25000吨硅料,差不多相当于全中国国内整个需求量的一半以上。我们的硅片已经做到了3.5个吉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硅片企业。08年在行业危机的时候,我们这种做法,我们这种经营策略和我们这种商业价值观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感染了我们企业,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件事,讲讲2010年,过去的一年,大家都知道,德国光伏政策出台以后,很多的施工企业或者投资商急于在年底完成安装,拿到补贴,所以本来就供求关系很紧张的这么一种形势又由于这种特殊的原因使它的行情更加火爆。这时候我们的硅材料已经成为了全球最有规模,或者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在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又面临了一个选择。先说硅料,咱们讲的多晶硅,多晶硅在08年降到60块,甚至更低的时候,很多企业就不再投入了。到了2010年整个市场好的时候再启动,时间也来不及了,所以市场价格就大幅地反弹,差不多现在零售价还保持在100块美金一公斤,反弹了很多。而我们是占了整个的一半,国内差不多需要4万吨多晶硅,我们差不多就供了一半。我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如果我们也跟国外这些大企业一样采取涨价的方式,我相信多晶硅一定是在150美金以上的价格,但是我们没有涨价,我们维持了长单的合约,而且尽量减少现货。硅片最高可以卖到1块多,我们只卖到7毛。其实我们涨价完全有足够的理由,第一,合约上有规定,有可以随行就市的条款。第二,是08年的时候,这一次我们主动的降价,他们没有遵守合约,是他们没有遵守合约,我也可以不遵守合约。

我也在想涨价以后的后果是什么样。差不多涨价以后整个的行业,我相信至少倒退三年。因为什么?因为到了终端的时候,政府不能承受,老百姓不能承受。当时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也有很多同事要主张乘势把价格涨上去,这样可以增加几十倍的利润。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做了一些分析,我们如果不涨价,第一,我们可以大大地促进这个市场的发展。大家知道,新能源的发展是技术进步的一个过程,技术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像新能源类的,你只有做到基本平价上网的时候,它才能够大量普及,行业的需求量才能大量增加。如果你把价格提得很高,政府无力承受,民众无力承受,这个行业的进步一定是慢的,总的需求量一定是增长不快的。所以我们确实是这样的一个市场判断。再一个从我们来说,我们是想以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领袖企业,给大家树立一个遵守合约,首诚信的典范。

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有很多小企业一看这个行情很好,也来买我们的硅材料,而且是给的市场价,非常高。但是我们没有这样,我们当时提出来,你企业没有成长性,你企业未来没有可能做大,没有前途的这些企业,即便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供给你。所以我想,我们的领袖企业在这个时候应当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因为时间关系,我主要是想说:作为企业来说,在这个商业新秩序不断建立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企业,尤其是领袖企业应当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带领整个产业能够提升我们的这种商业的,实践者的商业价值观和我们的道德水准,来促进新秩序的建立。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唐先生对于企业和他所在的行业、他所在产业之间的关系给我们做的深入阐述,接下来我想请出的这位贵宾,估计大家一定非常想听到他的心得,过去一年中他没少占据新闻的头条,也是风云人物,有人讲在商战中他很像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很有战斗力。今天这样一个题目,可能大家真的非常想听一下他的思索,他的观点。下面让我们请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先生。有请。

周鸿祎:非常感谢《经济观察报》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什么话都敢说,我什么场合都敢说话,但是这是我最紧张的一次。从他们开始邀请我的时候给我的题目,我觉得题目大,都是应该是哲学家、经济家应该讲的,我只是一个中国互联网的一个产品经理,不应该我来说。但是他们说你只要来了就行,只要能把现场昏昏欲睡的观众调动一下,这对我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想先自我介绍一下,因为我以为很多人都知道我,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不太了解我。

我实际上是360安全卫士的董事长,360安全卫士是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我们主要为中国的几亿网民提供免费的网络安全服务,也就是说你上网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都承诺帮你解决。360这个名字的意思也很简单,最早我们取这个本意是说,我们希望能够提供360度,很圆满的一个服务。后来同行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解释,第一,干安全有点像110,大家碰到问题就会想到我们,然后我们就来帮你解决。但是干安全的事我们又免费做,弄得同行收费的软件都卖不动了,免费干得还挺有劲,所以基本上同行看我们像250一样,250加110,加起来好像就等于360。

时间有限,反正我准备了好几个版本,大家是听平和一点的版本,还是听暴力一点的版本?其实很黄很暴力的版本确实没有。

我想谈几个我观察的问题,因为互联网行业我觉得大家既使是非互联网行业,我想大家也不能再忽视互联网整个产业对整个经济,包括人民生活,对大家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但是这几年互联网行业我觉得通过去年很多的纷争,实际上也是把一个盖子给揭开了,也把这个行业的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可能我们也有一些疑问,按说互联网行业是中国最年轻、最朝阳的产业,但是现在有点显得未老先衰了,包括这个行业里一些关于垄断,和关于过度竞争的问题,现在也往往在国际上被人批评的地方。现在包括很多论坛,包括国家也在鼓励年轻人创业,创业回避不了的问题就是创新,互联网按道理来讲这是美国最具活力的产业,每五年就会有一批新的公司起来,每五年就会有一批新的年轻新秀起来。在美国想找所谓大佬,没有那么多,永远是26岁、30岁的年轻人。但是现在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不知不觉也涌现出一些大佬级的人物。大佬很多,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行业真的能够像美国的硅谷一样带来持续的创新力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中国互联网里有了几家市值几百亿,在全球都能排得上前几名的公司,确实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骄傲,应该说他们也帮助了我们很多互联网的从业人士,我们这个行业的天花板被抬高到了几百亿美金。在五年前,在十年前,你做一个互联网公司,那时候能够做到10亿美金市值大家都已经觉得非常了不起了,今天是个公司能上市好像都是10亿美金,不到10亿你都不好意思,所以整个互联网空间被增大了。我想这应该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还有整个中国互联网人口,本质上还是人口红利带来的整个市场价值在这几家公司价值上的体现。

从另一方面来讲,有了几家巨头公司之后,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显得远远不如美国的同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大家互相抄来抄去,然后或者一种商业模式出来,所谓叫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独木桥。现在很多新创业的小公司,大家都没有创新的动力了,现在大家都抄美国的。大家看到团购不是百团大战,是千团大战。这么多公司都挤在一条路上,最后成功的,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成功的公司都不可能太多,最后就形成过度的竞争,最后带来的恶果,当然看到的就是我们这个行业里显得是非颇多,甚至比中国的足球领域,比娱乐行业还要显得更加娱乐化。到底是为什么?我觉得我可能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我提出几个我个人的观察和几个思考,供大家参考。

我第一个觉得,在中国尽管现在从政府都在呼吁创新,但其实我认为我们整个在中国的文化里,对创新其实是缺乏一种支持知识创新的文化,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文化上,坦率地说,包括很多,你见一些媒体,跟政府官员交流,跟行业里很多同行做交流,大家潜意识里实际上都还是喜欢大公司,比较轻视小公司,一个公司只要成功了,我们往往对这些大公司是委曲求全,他只要好怎么都好。我们商业头条上充满了这些大佬的各种八卦传奇,只要成功了,就可以出入各种讲坛,像学者、教授一样布道、讲思想。整个文化,特别对创业者,特别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我们其实比较轻视,我们对小公司是求全责备。这是我自己感觉,我从一个创业者起来一直以来一个强烈的感觉。我特别希望,今天可能有很多媒体在下面,可能要通过很多媒体,包括通过很多论坛,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请所谓的商业大佬讲一些重复的广告或者讲一些他们也不见得能称为思想的,他们商业成功的故事。我觉得如何能够更多地反映创业者,那些初创公司这种虽然幼稚,但是有活力的一些创意,或者创业公司碰到的问题,我觉得是值得媒体,值得整个产业更加关注的问题。

这里面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我觉得是我们一个中国自古以来很流行成功学,我们看了太多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成功学,说明有一个问题,其实中国人比较害怕失败,我们从内心都很害怕失败,我们崇尚成功,我们鄙视失败。所以正因为有这样一种价值观,使得中国很多大公司,即使大的公司它已经过了温饱关,已经很挣钱了,市值很高了,但是还是在那儿继续做一些稳健的操作,就是看着这些年轻的公司趟路,如果你没趟成,这些大公司很庆幸地说,幸亏我没进去。如果你趟成了,他们就会冲进来。我跟一些公司的CEO做讨论,你们能力更大,责任更大,你更应该在行业里做一些探索。但是结论是,虽然嘴上大家不承认,但从潜意识里来看,大家是害怕失败的。但是你们知道,创新一定意味着是做冷门的事情,创新一定意味着去做一个成功率很低的事情,如果今天你去做一个事情,所有的人都一致拍手叫好,所有人说这事太棒了,我觉得这件事一定不是创新的事情。所以创新意味着一定要能承受失败。

比如在美国到今天很多人在谈一个公司,这家公司是一个失败的公司,它在商业上彻底失败,因为被微软干掉了。但是这个公司虽然失败了,但是对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是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开创了浏览器这个市场,到今天有了它的精神才有了今天Google的浏览器,有了今天苹果的浏览器,才有了今天你看起来美国不断被颠覆的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发展。当初利用垄断,消灭它的那家公司不方便提名字,这家公司后来实际上错过了整个互联网,基本上后来一个15年的发展机会。在中国,我们的价值观里只看一个公司的市值,只看一个公司的收入,不太考虑他对这个产业创造的贡献,我们只看一个结果。我觉得什么时候当我们能够不再只去看这些成功的公司,这些成功的公司固然也很重要,而我们也能够尊重这些失败者,尊重这些试图去挑战市场里的垄断者,最后即使不成功的公司,从失败里我们能学到的东西,往往从成功的公司总结的成功的经验里可能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能有更多的反思。我觉得这种对失败的害怕和鄙视,实际让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不愿意创新的深层的原因。

第二个,从文化来讲,我们是一个太注重结果的价值观,不问手段。我们评价一个公司,往往就看它的销售额,往往看它的市值,这使得很多公司即使成功以后,没有考虑它要对这个产业承担什么责任,它更多考虑的是我要更快,更高,更强,要更大,要进入更多领域,所以没有它不仅如的领域,还美其名曰叫卡位战略。包括一位排名第一公司的CEO他问很多记者一个问题,说这些小公司做的业务,小公司能做为什么我不能做?这句话说得确实很有道理,确实和尚摸得,为什么我摸不得?但是我确实觉得说,在国外你会发现,特别在美国,很多大公司当它决定看重一个小公司的业务,它会收购,它会投资,它会兼并,至少通过资本的关系来良性地进入这个产业,获得这个团队。如果完全做一个一模一样抄袭的事情,仰仗已有的垄断地位可以扼杀很多小公司,虽然它可以这样做,但是实际上会被行业耻笑,会被媒体耻笑。但是在中国会这样吗?不会。包括前段时间大家争论的所谓国进民退,从我们国家来看很多国家领导人对大公司也是非常喜欢的,大家觉得大公司代表经济的主体。但是我要说,众多创新的小公司,每一个小公司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但是当你把很多微不足道的力量联合起来的时候,我觉得小公司才是一个国家产业创新的原动力,因为大公司真的没有创新的原动力,他们需要安全,只有小公司才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革命,才能在行业里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我最近在总结微这个字,微博,每个人只写140个字真的不算什么,实际上微博好像单个的微博没有任何力量,但是当我们每个人都通过微博发出很多碎片的声音的时候,你会发现微博成了一个对传统媒体,甚至对很多舆论颠覆的力量。创业也是这样,我想很多小的公司一个公司对GDP的贡献非常有限,一个小公司可能也不足以像大公司一样在国际上给我们争得一些脸面,但是中国,特别在互联网行业,在IT行业,除了有这样成功的高市值的大公司以外,还得有很多小公司不断更新换代,这才代表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才真正代表一个产业创新的能力。

所以到今天,我并不试图批评某一些公司,我只是试图观察他们,我试图去揣摩他们的想法。最后其实我得出一个结论,我觉得因为他们发展速度太快了,大家今天在谈商业新秩序,大家在谈商业伦理,实际上在今天中国互联网里,坦率地说我觉得还没有一个真正有价值观的大公司真正树立自己的商业价值观,大家还是不断考虑销售额的增长,效果业务飞速的前进。由于中国人口红利,和得益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的互联网现在成了全球最大的一个市场,所以整个互联网市场的价值被投射到这几家公司,使得他们获得很多市值高。他们有成年人的力量,但他们的大脑,我说的商业伦理,商业道德,包括价值观的缺失,使他们的头脑还像一个十几岁心智不健全的少年,不知道如何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产业发展的责任,还在不断修一个围墙把用户围在它的公司里,希望用户只用它的服务,其他家离我们远点,最好把全中国的流量留在我的网站里,这些流量不要再去到其他的网站,我也是一站式服务。当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都被几家巨头公司垄断的话,这样一个没有阳光雨露的土壤,有了几棵大树,其他地方寸草不生,这是我们需要的土壤吗?中国互联网在前十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下一个十年,互联网这么年轻的一个产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应该怎么样能够更加创新?我觉得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后一点,我想谈我碰到的另外一个特别令我苦恼的问题。在美国的商学院里,大家都要学的一门课讲叫颠覆式创新,我是颠覆式创新这种商业理论的一个信徒,斯坦福商学院有一句名言,因为有了斯坦福才有了硅谷。这种革命性的小公司总是在破坏已有大公司形成的商业模式,总是要颠覆已有公司的商业模式,而这种不断的小公司破坏大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构成了整个美国硅谷前进的动力。这个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有道理的说法,事实上我们每天也在酝酿,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颠覆的力量,这里边我们可以举出特别多的例子。比如大家今天都用的Google的安卓的操作系统,它是一个免费的手机操作系统,颠覆了传统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种传统的手机公司,可以让更多的普通人非常低价地能够使用智能电话,能够移动上网。但是你会发现在中国,当你去谈这个词汇,很多人会觉得非常不理解,因为颠覆在我们这儿是一个负面的词汇,我们都听说过有颠覆政府,颠覆政权。后来我试图说把这个词改一改,改成破坏式创新,破坏在我们的辞典里更是一个负面的词汇。包括360其实在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典型的颠覆式创新,因为传统的杀毒厂商卖杀毒软件卖了很多年,它的商业模式非常稳定,非常可靠。当我们推出终身免费杀毒之后,实际上就颠覆了这个市场。就有很多媒体的朋友,甚至很多同行对此非常不理解,大家总觉得你为什么这么不和谐?你为什么总是影响其他人赚钱?你为什么总是成为舆论的焦点?总是成为纷争的中心?我试图讲说,其实我没有刻意要破坏别人,但是每当我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新的商业模式一定会破坏别人的商业模式,这种破坏只要对用户是带来好的利益,只要对产业的技术带来推动,对整个行业带来发展,就应该是好,不应该以其他企业的利益是不是受损,或者以其他企业是不是还能挣到钱作为标准。但是这个过程中让我阐述颠覆式创新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很辛苦,我们传统讲的外圆内方,我们传统讲的商业经营和气生财,你天天鼓吹一个小公司创造一个商业模式,让原来的公司都挣不到钱,他们的员工怎么办?这种问题经常问得我也哑口无言。我后来想了想,我认为我们的文化语境中太缺乏对破坏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这种正向的理解。

所以我想借这个点,希望我们更多的媒体和产业里的朋友,大家能够从一个正向去理解颠覆式创新和破坏式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意义。我觉得对我们更多的创业公司来说,你去做改良式的创新,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你去模仿一些大公司,只是你比它做得更好一点,做得更便宜一点,做得更快一点,它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最终要创新,一定要形成对已有商业模式的颠覆和破坏,才能创造新的游戏规则,才能创造你的游戏规则。当然也有可能有一天,当你成功以后不要再期望保持什么三大三小的局面,你可能会被新的创业者用其他一种新的颠覆方式所破坏,我觉得这可能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商业良心的秩序。所以我对这个商业新秩序的理解,特别是在互联网里,绝对不是几家巨头的局面,50年不变,他们永远形成一个垄断的局面,我觉得这对于这几家可能是很幸福的秩序,但是我觉得对于整个产业来说,这不是我想要的商业信秩序。所谓新的商业新秩序在互联网里就是每五年就会有一批新的创业者脱颖而出,就会有一批新的公司站立在桥头浪尖,只有形成持续不断的创新,持续不断的交叠,才能形成整个产业和民族的竞争实力,这比中国多几个高市值的大公司都更有意义。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先生一气呵成的演讲,很富激情,也很率性。接下来我们请出商界的一位传奇人物,让我们有请星河湾集团董事副总裁梁上燕女士,她将为我们演讲商业和传统文化的承传,有请。

梁上燕:尊敬的各位嘉宾,我看了一下台上一直看得最多的就是五个字,观察家年会,我想大家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也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见解。我相信来回至少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的车程,大家的时间应该不白费。思想的交换将会让我们很丰富,让我们改变很多,因此应该感谢今天的主办方《经济观察报》,我也是第一次以这样一个互动的观察家身份来参加,但是我想题目是再思与重构。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有一个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中国的仁人志士为社会做贡献。说到广东人,我所在集团的董事长以及他做的一些事情,我们都是发源广东,起步广东,被认为是粤派企业。但是今天我想自豪地说,此时此刻的星河湾已经不断走向全国各地,不断融合粤派的文化,京派文化,海派文化等等,已经成为真正的中国商人。因为我相信文化没有国界,文化没有地域。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商人的一些经验与经历跟大家沟通与交流。

随着今天一切每天都在变化,我刚才挺感慨,龙永图讲到G7、G8,现在变成G20。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一个重构,因此我觉得今天的题目应该很有利于我们未来二十年、三十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企业需要与国际有更多的对话。有了这种机会,这种商业交流、文化交流必然成为一个常态和必然。所以今天我带来的题目是商业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首先从社会大背景来讲,传统的商业,我们也看到整个经济最先接触到的全球经济可口可乐、麦当劳背后的美国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从某种角度讲,经济规模全球第一的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形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首先经过文化,再去进入到经济的渗透。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它的民族文化一定备受世界的瞩目。中国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我相信未来十年会有更多机会更高速地在我们面向。如果我们再走的时候,也像过去一样没有对文化给予更多的重视,将来这个课我们一定要补。与其这样,我们能不能从现在开始更多反思过去十年,未来十年有文化厚度,给它一个相应的匹配。

在2010年我们看到很多,其实刚才龙先生说了一个例子,他参加很多国际论坛,很多时候是以正式代表,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出现,这个时候心理很尴尬。现在中国可以开始走到座位正面了。2010年10月份我在威尼斯参加建筑双年展,这是中国100年来首次以国家馆的名义参馆。尽管这次是100年来中国的第一次,但是中国馆还是被安排在整个岛最偏远的油库里,尽管作品很精彩。就是说我们做很多世界参与的时候,如果我们是一个篮球队,在国内,很牛,很威猛,但是必须拿到国际上,才知道我们是否跟国际上是同一的水平。

在意大利双年展上,我相信中国馆备受世界瞩目,参观人数和整个场面是历年最大的,表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趋势。同时我们把这个作品同步收藏在上海星河湾的馆内,我们希望它不但跟威尼斯同步作战,同样让它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后代。

在2010年我们看到不断的数据,中国继上一季度后,第三季度GDP再次超越日本,已经连续第二个季度这样走。也意味着中国的民族文化在未来若干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必将成为世界的聚焦点,意味着中国更多的使命将更加艰巨。相信大家比我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地上、地下的财富,共同构成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当我们在互联网,喝到可乐等等,我们现在的企业再走出去,我们需不需要结合中国文化?我相信尊重文化才能被世界尊重,而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有现实的意义,不是照搬过来。在过去的五年里,大家认识星河湾,但是可能从来没见过星河湾卖楼的广告,但是做了1000多场,无论是国际金融论坛,无论在北京,在上海,无论是第一届的纳斯达克论坛,无论是更多的文化论坛,在星河湾都是积极地参与。因为我们相信,任何的企业都逃不开世界经济新形势下,各行各业除了高质量带来产品之外,但是背后带来的更多是文化。如果我们留意苹果、爱马仕,苹果其实在技术上,曾经诺基亚不差于苹果,但是苹果以更人性化的沟通征服了所有阶层。

我所在的企业也是经过这十多年,其实能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十年的用心、舍得和创新。这么多年来在中国的大地上有粤商、晋商等等,他们不是独立的。在这里中国商人,乃至世界上人大视野的运作企业,世界的经济有序,经济全球化是必然的要求。如果能融入文化将会更强大。因此我们看到在刚刚过去的10月15号,胡锦涛先生提出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提出我们要更科学,更有序地进行一个新的局面。因此我觉得今天的会议,中国社会转型下的思考,如果我们看过去两年,国家很多政策在改变的同时,快得让我们觉得思维有点跟不上,脚步跟不上,更多的话在中国现在面临的这个从中国商人向世界商人的角色转变中,如何坚持自己的从商之道,如何让商业与文化并行?这是接下来企业必须研究的。因此将商业发展与文化融洽,将是中国未来更多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企业赢得更多尊重的关键。

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目前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如何跟现代进行更好的结合?透过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认识到,资金是重要的关键,但是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保护之外,其他社会组织,包括商业力量投入也是同样重要的。在这里,进入今天的第二个话题,国际成功商业品牌运作的一些启示。

在国外,博物馆的运作可能与中国完全不同,英国在博物馆中加入了商业运作模式,我想故宫进去了一个咖啡店,大家马上把它赶出去。但是我们在博物馆,国外博物馆顶层开设餐厅,在法国最棒的博物馆顶楼会有一个会议室,供不同的人来这里进行头脑风暴,以及邀请人们在博物馆过圣诞节等等,这不仅吸引人们的参与,也更激发了文化的商业氛围。我们没有看到法国、英国的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

我们看到迪斯尼的文化,美国的卡通娱乐文化是融入到所有的商业里,在我去迪斯尼乐园的途中,300多人的飞机里,80%都是带着小孩,进入迪斯尼乐园以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什么?所有的婴儿车摆在那边,小孩1岁开始进去,4到8岁的小孩花20块美金就可以打扮成小公主、小王子。这也是一种文化,在企业做得最大的同时,如何跟文化结合。在中国有没有这个机会?我们看到很多的,刚刚过去11月25号,中国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我们被韩国抢注,最后被韩国申遗成功告终。前不久孔子像落户天安门,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等等的传播,所以带入了我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话题,从企业的社会责任看商业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有责任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三流企业做项目,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这是大家可能过去十年学经济、学管理都懂得的,但是怎么结合,把它有执行力做出来?一个企业要做十年、二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来积累商业资本,但是一个企业朝着做一百年、三百年的梦想努力,如果每年都坚持做文化,沉淀下来的将会是文化和商业的传承。文化也是战略组成的一个部分。接下来我会把过去三年星河湾从不卖一个广告,但是无论08年金融海啸中优雅前行,还有是今年以一个在二线城市太原七个月销售70亿的纪录去创造,但是没有任何广告,只是与当地文化共同前行。

我所在的企业,大家看到的图片是05年我进入北京的时候,当时我们抱着在北京拿不到状元就走路会广州的想法,把这样一个垃圾用地,朝阳北路这边是没有路名的,现在仅仅六年时间,有没有远见敢于把它跟整个北京的文化进行结合,结合当地的人脉、地脉、文脉,把它打造成一张北京的名片。星河湾从广州开始,到北京,一直到太原。在北京星河湾我们做了众多文化的传承,从第一天开始的开幕式请了龙永图先生和新西兰前总理,从那一年开始这位总理认识了中国。我不敢说中国一个企业改变了一个国家领袖,但是在过去六年多北京星河湾分别接待了欧盟主席、英国、印度所有等等的国家。奥运期间大家除了看鸟巢,水立方,还要看北京星河湾。这是上个星期完成的,一个申遗的南国的粤剧。他的文化的传承我们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40周年的展览,这是过去十年星河湾坚持下来的,包括很多很多从我出生开始都没有看过的南粤红船大戏,百年之后星河湾把红船大戏搬回到我们的项目中。

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就是刚刚完成过去一年的,在山西,我们从小听说人说山西好风光,我相信在座没有多少朋友往山西走过,因此星河湾在进入太原之前,2月4号开始,在北京星河湾把一座400年的大戏台,代表晋商建筑的大戏台搬到北京星河湾,一个非常大的威风大锣鼓,让大家在前面签到。走进山西5000年的文明。我们跟山西日报共同,旅游版、经济版的记者一起走进唐代的古建,这是大家出发时候,我记得日本人说,如果要看古建,请到京都去看,认为中国已经没有。但是山西还有四座这样的古建。一个星期以后有三万多条追踪。大家看到都是1200多年前唐代的古建筑。我们在中国学建筑的有多少人会知道有这样的?因此仅仅通过六天的魅力山西的盛唐古建,从一个字都没有到三万多条追踪,一直到超过40多家媒体的报道,35人一直到200多人的结束。

现在大家看到的图片,也是过去一年星河湾联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请了李少白等等八大名家一起进入山西,这种照片200多幅,大家都没有看过。老长城留下最多的也在山西,雁门关,大家认识的平遥只是山西的一点点。我们发现中国地上的文物70%在山西,何况是人说山西好风光。无数的风光美景,让我们所有人陶醉。因此在这一次历程里,刚才唐代古建的所有学者专家,最后走的一天点了一首那英的征服,说山西我被你征服了。

这是在讲弟子规,因为弟子规发源于山西,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时尚的杂志,他们做了一个敞篷车绅士之旅,30辆敞篷车开到山西。这样的故事在过去一年非常非常多。在刚刚10月26号,星河湾联动很多城市进行了一个叫你在山西档案馆的巡展仪式,贯穿了山西11个地市,每个地方政府官员都非常重视。在上海我们也看到,刚刚结束的融合上海的洋场文化,但是不仅仅是旗袍,我们从上海20、30年代看到上海旗袍,但是我们带来的是上海从20、30年代开始,包括上海的马桥文化等等的结合,跟威尼斯双年展最现代的文化结合。我们把不同地方的人文进行一个更好的结合,我们所有的客群就从一个地方的生活到了升华拥有更多地方事业与修为的平台进行交流。

大家说房地产不是水泥钢筋吗?为什么跟这么多文化和地域结合?这是大家看到的05年开始中国民族博物馆文化基地落户北京星河湾,也看到很多各国的大使在星河湾里边进行的堂会,唱京剧,上千人的汉语文化交流等等。

刚才说是跟社会的交流,跟自己社区的交流,从09年开始,星河湾已经两届做成了星河湾自己的大会,这种大会结合刚才所说的广州、北京、上海不同地区的优秀客群跟当地的经济搭台唱戏,让大家有更多的收获和交流。我相信在我们的整个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推进、融合、促进,在座所有的朋友都可以伸出一只手,可以结成不同的平台,搭建不同的平台,在做自己个人事业的同时,能不能更好地帮助更多企业?我想这是今天我在这个论坛上听到以上几位专家所说的,希望大家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坚持,因为我相信坚持是一种商道精神,做文化和做商业一样,都需要舍得,用心,创新六个字,而我们关键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能否还坚持这种信念和做法?庆幸的是,这么多年我们一直也是在做这样的坚持。

大家对文化交流与推动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同时商业文化的并行传承也应该成为未来我们中国商界、世界商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企业同样适用,中国的商业规则和世界商业规则存在不同之处,将商业与文化充分结合并融合贯通的企业,跨越国度做文化的商人,才能得到更多程度的,真正被世界尊重。我相信尤其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华文化需要更多中国企业共同携手传承和弘扬,中国需要更多的令世人尊重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企业的力量。所以在今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下,有责任的民族企业都应该保持中国商道的一脉相承,让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互相融通。

因为时间的关系,没能一一交流,但是我相信今天的交流大家哪怕一点点都是有一个思想的汇合点,我相信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大,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人在未来的世界上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在这里代表星河湾,也代表我们董事长,祝各位观察家们在2011年收获更多的硕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梁女士。今天下午相信我们也是经历了一个信息量很多,非常有启发的下午的时光,我们真正请来的是含金量非常高的观察家,提供给我们的真的是非常有启发的观察。可能商业的新的道德,商业新的秩序真的是应该成为一把衡量的标尺,来更多地衡量我们这个经济社会,衡量经济巨人。谢谢今天下午各位观察家带给我们最新的视野和你们独到的观察,我相信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相聚在这里会有另外一番更新的观察。

谢谢各位莅临我们的论坛!再见。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