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为何成了“老不信”
导语:老百姓成了“老不信”,这是人们总结出的一个怪异现象,意指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魏黎明 老百姓,老百信,老不行,老不信,不是顺口溜,也不是脑筋急转弯。这是“浙江乐清”、“北京77元房租”等事件之后,人们总结出的一个怪异现象,意指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在许多社会事件中,有关部门越解释,民众的回应却只是:我不信。事实上,即便没有做错什么,政府也依然招致广泛质疑。“黑幕说”、“阴谋论”成为人们的习惯性思维。

吊诡的是,在“老不信”的同时,人们还常常表现出对政府的 “老百信”。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人们总要问责政府,这看上去无可厚非。然而,大蒜、生姜、绿豆等价格上涨,人们也总要习惯性地质问:政府在哪里,为什么不管一管?

政府为什么不管一管?这就是人们的矛盾心态,一边“老不信”,一边却又总是寄予希望。

长久以来,政府给民众的印象就好像一个奥特曼,有能力也有义务打败大大小小的“怪兽”。事实是,生活中有怪兽,却没有奥特曼,政府肯定不是。譬如,在喊打喊杀多年之后,人们越来越发现,高房价就是一个政府难以制服的“小怪兽”。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老百姓在经历“老百信”,继而发现“老不行”之后,于是就只能“老不信”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怪圈,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一环的起点,在于政府什么都想管,自以为能够包办一切,包打天下。结果是什么都管不了,也管不好,民众失望和怨恨的情绪自然就要生长、蔓延,愈演愈烈。

要解开这一环,有效的做法是政府回归到有限政府的本位上去。有些事情不该管的就不要管,也管不好。譬如大蒜、生姜等生活非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这本来是市场调节的事情,市长偏偏要插手,要调控。结果是,市长一时风光了,市场的机能却得不到锻炼。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没多久就变成更大的“怪兽”出现。最终,市长风光不再,民众质疑丛生。

更严重的问题是,政府的习惯性“越位”,常常直接造成矛盾冲突。就以征地拆迁而言,这本来可以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维持交易秩序,保证交易公平。然而,在我们的惯常所见中,政府不仅常常投入警察和司法等国家机器,为强征强拆“保驾护航”,甚至往往还作为利益的一方参与其中,与民争利。

类似情形表明,打怪兽的奥特曼越高大越强壮,其阴影也就越庞大越畸形。久而久之,奥特曼自身就成了一头最大的怪兽。高房价久治不愈,不正是因为民众的、政府的和商人的利益,总是在其中纠缠不清吗?

民众的归民众,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本应是一种共识。无数次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培育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在政府和民众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缓冲带,从而避免政府和民众总是形成利益直接冲突的局面。

与此同时,将环境保护、扶危救困等公益慈善事业,尽可能地交给社会团体去做。说到底,政府要承认自己能力有限,要把自己办成一间“有限责任公司”。

然而,在我们所正在进行的这项伟大事业中,总有一些人,什么资源都要攥在手里,什么权力都要揽在身上。结果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开了一间无限公司,同时也就负上了无限责任。到最后,也就怪不得老百姓“老不信”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