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星:艺术圈的青年节
导语:艺术是自由率真的表达,直指人心,而不应该成为陈词滥调。

编者按:时至今日,艺术成为显学,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政治隐喻、商业利润、学术构建、情感投射都能解读出不同的内容,层出不穷的艺术节构成都市生活的重要内容。

由艺术场与本报合办的 “新星星艺术节”继承当年“星星美展”的自由精神,努力通过年轻独立艺术家富有激情的探索方式,展现当今商业社会下艺术生态的部分真实面貌:艺术应该与更真实的生活、更广泛层面的受众相交流,而不是封闭的精英小圈子的自说自话;艺术是自由率真的表达,直指人心,而不应该成为陈词滥调;资本之于艺术,先于定价权的,应该是尊重。

第一届新星星艺术节的评选已经揭晓,如果真如评委所言:“这是一件有功德的事”,那我们将继续做下去。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2010年12月初,新星星艺术节预展开幕,成都暖和得像春天一样。

如果说30年前的星星美展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春,那么2010年的新星星艺术节,算得上是让百万美院毕业生、在校生和所有还没有被艺术机构签约的“圈外人”的“个人春天”有提前到来的希望。

青年艺术家的节日

“当我们离开展览规格、双年展、价位、排名这些系统里的游戏时,当我们不再为流派、材料、样式犹豫不决困扰时,属于‘艺术’的部分才会出现。”
就像艺术家徐冰在新星星艺术节作品展入口处写的序言一样,离开系统的游戏,更像是民间的草根对决,这样,“属于‘艺术’的部分”顺理成章地成为新星星艺术节的关键词与评选标准。
这场艺术节,是“艺术场”和《经济观察报》联合主办的。2010年8月,从北京起飞,12月在成都落地。4个月的时间,有几百个青年艺术家向组委会投稿,经过漫长的初评、终评,前100名艺术家获得了参加新星星艺术节展览的门票,组委会会为他们提供展会和在成都的食宿,这些青年中,有许多人是第一次做正式的、面对公众和媒体的展览。
评审们从5000多件作品里,评出了5项大奖,分别是——首届新星星艺术节最受公众欢迎作品 (网络投票):狄青;首届新星星艺术节雕塑类新人奖:贺棣秋;首届新星星艺术节综合艺术类新人奖:大猫;首届新星星艺术节绘画新人奖:刘巍巍、何千里;首届新星星艺术节艺术场大奖:曾朴。
有趣的是,经过评委们权衡,为了保证对作品质量的肯定,也考量到社会上已经流行的元素对艺术的影响,绘画类的新人奖由两位同是1982年出生的男孩获得,颁奖礼上,策展人陆蓉之女士特地点明:“我们只做了一个奖杯,只有一份奖金,希望他们平分这个奖,因为其中一个没有办法独立的承担起架上绘画这一块的未来方向。”
在颁奖台的侧面,何千里和刘巍巍开了个玩笑,猜拳决定奖杯和奖金归谁,这个动作被另一位获奖者大猫拍了下来。若干年后,这件事会像严力在新星星艺术节开幕发布会上讲述的星星美展时期,“用画换了一台美能达相机”的故事一样,成为艺术圈的佳话吗?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只希望他们像在现场开玩笑一样看轻这个奖,这份奖金,像得奖之前那样认真、纯粹地对待艺术。
就像刘巍巍代表所有艺术家发言时说到的,“大学毕业后,那么多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离开怀揣梦想的艺术典殿堂的时候,真希望他们成为医生或律师。在人人皆可成名15分钟的年代里,在你风格不受欢迎的时期,你必须坚守到底。我想对那些还未放弃、想过要放弃的年轻艺术家们说:挺住,艺术是我们的!”

凑热闹的大腕儿们

完全为新人们办的艺术节,按理说应该是有些冷清的。它虽然被比作“艺术圈里的海选”,但毕竟,艺术与流行音乐不同,受众窄,传播渠道也非常有限,只能通过做展才能和观众们见面,远非电视媒体的频繁播放可以相比较的。
但是这一次,挎刀相助的有不少大腕儿。
先说说9个终审评审。艺术家、策展人和评论家不消说,肯定是必须有的,于是有了陆蓉之、何多苓、汪建伟、隋建国、毛焰,此外,还有诗人欧阳江河,媒体人、诗人杨子,建筑师刘家琨和诗人、小说家韩东。
有人会质疑,这样“丰富”的构成,他们的意见会产生多大的分歧?建筑师习惯了严格的秩序和比例,会接受装置艺术家的“怪”想法吗?诗人对文字把握准确,对雕塑和绘画呢?
刘家琨是最多被问到这个问题的评审,建筑师的身份让记者们都认为他是“典型”。对此,他笑着说,“我原来也学画画的,就是没去考美院罢了,后来学建筑,也是因为这个学科也是要画画的。这些都是相通的,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每个工具肯定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最终还是看你是怎么表达呈现的,你的精神境界怎么样,你和社会的关系怎么样。”
当然,在最开始的评审里,他觉得自己是最没底气的。在展厅里悄悄瞄过其他评审的投票结果,发现非当代艺术家和画家们选出来的号码大体上是差不多的,虽然观察的角度可能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吻合度很高。“找我们这些圈外的,有一点好,可以丰富这个艺术节的外延,是互补的。”
实际上,诗人欧阳江河也是策展人,并且是书法家,媒体人王寅也是一位摄影家,诗人杨子从小习画,小说家韩东则是多位画家的挚友,并在毛焰的作品中入画。这些人对作品的理解并不缺少起码素养,但不拘泥于行业趣味。这样的人员构成,恰恰体现了这次艺术场打破圈子,让艺术呈现多样化解读的企图。比如,欧阳江河反复提到曾朴的作品“直接,叙事性强”,这个评语,公平地说,对诗歌和绘画,同样适用。
终审评审之外,贾樟柯和梁文道是被媒体提到最多的名字,哪怕梁文道最后因为身份证遗失没办法入境,缺席了颁奖礼,由摄影家、诗人廖伟棠拍摄的视频代替他表达了对星星美展的动容和对新星星艺术节提出的思考。
他在视频里说道,“30年过去,中国的艺术好像越来越蓬勃,每个地方政府都说要做文化产业,似乎中国的当代艺术从来没这么好过。但是,拿当年有些寒碜的“星星”美展和今天的蓬勃来比较,我会觉得有些泡沫,有些东西失去了。今天做这个艺术节,不是为了回顾过去,而是希望人们能拾起真正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去分辨真正的艺术和被捧出来的艺术之间的区别,很多人说,今天的当代艺术是有危机的。这个危机是什么?艺术怎样回应中国的现实?今天中国的现实还需要艺术家来处理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贾樟柯是作为大奖的颁奖嘉宾来到成都的,其实他和当代艺术的距离并不远——他曾考美院但未来在根据画家刘小东的创作过程,贾拍摄了纪录片《东》,送到了威尼斯参加影展。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导演,对于闭塞的环境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认同新星星艺术节对于打破这种闭塞的作用,“我也成长在一个非常封闭、非常偏远的县城里面,我知道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其实到处都有创造,也到处都有思想的产生,但是我们没有机会知道他们,新星星就做了这么一件好事。”

低调的商业支持

在12月8日的颁奖礼之后,艺术场团队的成员们并不能休息,他们要马不停蹄的开始全国巡展,这是艺术场董事长曾琼在最开始就强调的一点:新星星艺术节不单单是要推艺术圈的新人,打破固有的“圈子化”,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与艺术亲近。亲近的意思在于,艺术对人们而言,不再只是对应一串出售的数字,而青年人的作品,往往比已经成名、在市场上有明码标价的艺术家更平易近人。
新星星艺术节的参展作品,从12月下旬开始,在北京、上海、宁波、重庆、南京等几大城市开始巡展。
谁来支持这些展览?作品运输、展位租赁,不是小数目。也许是不想让商业品牌抢去了青年艺术家的光芒,艺术节并没有给老板们太多的露脸机会。我们只看到颁奖礼上歌诗达中国区总经理刘晨军给狄青颁奖。
在颁奖的第二天,主办方把艺术家和媒体带到了青城山脚下,做一场“上青城青年论坛”。在一片别墅群中,出现了一小块类似于798艺术区的空间——当然,远没有那么成熟。说白了,就是门前的雕塑和大厅里的装置让这片建筑稍显不同。论坛在这里进行,记者们猜测着,“上青城”应该是支持艺术节的其中一个企业。
论坛结束前,上青城的代表上台说话,他说:“虽然大家讨厌开发商,但是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在上海给我们颁了一个奖,叫最佳甲方奖。他们认为公共艺术好,不完全是设计师、是艺术家的事情,还在于甲方是否有品位接受这样的事情,而我们就把建筑当公共艺术。”
“我经常跟人力资源部说,你能不能在景观组里面招一个艺术家,最好是画国画的,懂得空间关系,懂得色彩等等这些关系,这样我们才能作出好的景观,当然建筑也是。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说明,青年艺术家的路子有很多,可以向上走,成为当代知名的艺术家,当然你们也有很多路向公共艺术前进。这样他们的生存空间会解决得很好,或者说至少会多一点。”
这个赞助商不仅仅是出钱来肩负企业责任的,他还向青年艺术家抛了橄榄枝,虽然我们不知道,身上刻着“清高”二字的艺术家们,会不会去接这个茬儿。
客观来说,也许会为其中的一些人打开另一扇窗。毕竟,在等待多年后,到底有多少人会坚守?就像新星星艺术节最后带给他们的,是短暂的兴奋还是长久的鼓励,现在做结论都为时过早。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