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一间能想事儿的房
导语:发表言论和信息反馈都简短而迅捷,说话前更不需要察言观色和费尽心思。

经济观察网 刘翔/文 想在所谓大城市买房,又多了一条顾虑---房产税。可无论是刚性需求还是口袋瘪瘪,我们总需要一间“陋室”供自己呆着,不受惊扰,即便它是虚拟的。

微博,MicroBlog,可直译为微博客。在这件小房子里,你可以远离政治、军事和宗族,遗世独立旁若无人地敲打键盘,向任何一位someone倾诉意识流般的随想并得到回应。这间没砖瓦的房,是建立在现实中交流限制的基础之上。只因构建落地窗的钢筋水泥圈住了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泛表象”与“真性情”之间的距离愈发遥远。而对“真”的寻求,也自然地变得重要而时髦。

众人开始,探寻“喝开水”、“躲猫猫”的真相;寻找“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里的真爱;寻觅“城管凶猛”、“宝马碾童”中的真情……

真实的精神国度是被忽略了很久很久,如今却泛滥需求的稀缺之物。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一位女子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一种不能解释的情感,将她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她说,对于她而言,这是走进另外一个世界的幻境里去了。这是《白手起家》里的三毛,那是她选择的生活和房子。

惊鸿一瞥是诗人的语言,而活在当下的我们,多数都没拥有那种抛开一切求真的勇敢,但对那一种生理上的“不吐不快”和精神上的“否极泰来”依然还是心向往之。

在被圈定的140字的自留地里,可以悲痛于地震海啸的无情,快乐于圣诞新年的喧闹……痛斥社会尚未见光的黑暗面,赞扬弱势群体的强大内心……牢骚北京地铁的拥挤不堪,晒晒捷克布拉格的异域风情……感叹特殊行业人们的辛苦,向往《新闻联播》里77元的房租……哪怕是淘到衣服的小窃喜,抑或是对不喜欢人事的暗地咒骂……

这里,孤芳自赏者各立门户,现实中的国王和小丑可以扮演彼此,并一呼百应。发表言论和信息反馈都简短而迅捷,说话前更不需要察言观色和费尽心思。对于身处于当下的你我来说,那种发疼的真实感,恰恰与虚拟的社交网络“针尖麦芒”。

《社交网络》斩获金球,我想不是叙事和演技之功,而是一种现实断代史的力量。因为每位独立的网民都是电影的参与者,是我们实现了剧本,成就了马克·扎克伯格。与facebook注册率一样疯狂的还有twitter。截至2010年1月份,twitter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易观智库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年底中国微博市场注册用户数量也将达到这个数字,并预计明后两年的数据将分别达到1.45亿和2.4亿。

数据的攀升,或许说明一些更加理性的思考。漫画家丰子恺也曾建造过生活的“三层楼”:一楼是物质,二楼是精神,三楼是灵魂。大多人住在一楼,丰衣足食足以;还有些人会爬上二楼耍耍;也有些人总觉得人生能停留在三层才是理想境地,可现实让其认识到三楼不当饭吃,便咣当坠下楼来。

我们不因活在一楼而羞耻,也不因不及三楼而悔恨。在上下的徘徊中,好在,还有一个房间,一些人在说话。

这是生活给我们的犒赏。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