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次正常的体检
导语:谢昆仑:本次评价不过是将这些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显性地暴露出来

这些企业,或是受困于某一强势股东的管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是依赖单一客户,经营风险较大;或是管理团队出现问题,高层管理团队架构不稳;或是踏入伪创新陷阱,核心技术很容易被复制和模仿……本次评价结果只不过是将这些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显性地暴露出来。

这年头流行排名,爱看电影的关注电影排行榜,喜欢听歌的看看中歌榜,一贯以正经八百面孔示人的经济领域也不例外,从基金产品到年度经济人物均有各类榜单。

看起来简单,制作却未必简单。本次上市公司排名一共涉及578家企业,其中中小板公司465家,创业板公司113家(截至2010年8月31日)。这些公司能成为上市公司,都有些过人之处,起码也有个曾经灿烂的过去,那么,要给他们排排座次,就意味着必须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关键的指标体系。

一、评价体系

所谓公司,大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成立的企业组织形态。所以制作公司排行榜,就应该是对其营利能力进行排名。我们的评价与分析,既希望向后看,回顾这些公司的历史“答卷”;也希望向前看,判断分析这些公司未来的持续营利能力。

1. 财务数据

什么因素能最有力、最直接、最可比地说明公司以往的营利业绩,众所周知当然是财务报表数据。

我们分析的是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有别于主板企业,公众对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的关注点可以用“快”、“优”、“稳”加以概括。所谓“快”,指的是公司高速发展的能力,即成长性;所谓“优”,指的是公司获取效益的能力,即营利性;所谓“稳”,指的是公司持续经营的可靠程度,即安全性。因此,我们利用上述企业的公开财务信息,建立指标模型从成长性、营利性和安全性三方面予以分析、评价。

而显然,仅从财务数据来判别一个企业的好坏,是不全面的,更是不科学的。首先,财务数据是“成绩单”,代表过去而不代表未来,或者说不能完全代表未来。其次,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中的水分程度近年来一直饱受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再次,用数学方法对财报数据进行批处理,难免造成技术处理上的误差以及一些因处理过程而引起的数据异常,这都将影响企业的最终排名。判断评价一个企业的未来营利能力仅凭财务,往往会带着较大的主观偏见和不确定因素。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竞争情景更迭加速。企业身处一个“迅速变化”的年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这为投资者对企业发展潜力的判断增添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本次分析中,我们尝试化繁为简,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加入最直接影响企业未来营利能力的两大因素,来修正和弥补企业财报反映的不足和局限。这两大因素一是行业发展前景,一是企业内控完善程度。


2. 行业分析

有企业家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身处咨询行业,在参与各行业领军企业的管理咨询过程中,我们深有体会。最好的时代体现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兴的商业模式、新的应用技术层出不穷,并被广泛推广。360董事长周鸿先生曾说过“微创新”一词,正验证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微小的技术或模式上的创新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甚至是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伪创新和后劲不足的创新,往往这些创新在行业形成的初期产生不小的冲击力,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有的在经过短暂且剧烈的发展期后就迅速走向衰亡,这样的创新,可以称作是一种“创新陷阱”,而基于此的行业也就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糟糕的是,各类创新爆炸式的涌现,给投资者、企业家辨别“创新商机”和“创新陷阱”,有前景的行业和风险巨大的行业上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也有企业家这么说:“我们庆幸诞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尤其是诞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表现出的活力有目共睹,中国市场的未来也被国际社会一致看好。参与评价的公司都是注册于中国大陆的公司,有同等机会获得中国经济腾飞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但不同产业带给企业的发展机遇却有大小之分。企业若身处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国家鼓励和扶持的行业,自然能获得更好的借力条件。

本次分析,我们以证监会所做的行业划分为依据,对每一行业从行业政策支持度、行业发展空间和行业发展风险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按照上述企业在上市披露时所做的行业划分将各行业评价结果与各待评价企业进行对应。意在用量化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投资者或企业主鉴定识别风险,对企业所处行业有所判断。

3. 内控评价

“最坏的时代”还体现在竞争的激烈程度方面,要素的自由流动给小企业提供了大机会,一方面创新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推广及其他要素的“趋利性”自由流动,打破了原有的行业壁垒,无论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政策支持都给更多的企业带来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想在公共资源和条件对等的情况下,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企业选定了产业,仅仅是选择了跑道,但跑得好不好,起决定作用的归根结底还是内因。在内因上的额外努力,往往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这样才能在相同的行业、相等的竞争条件和机遇下,胜人一筹。

实际上,我们在工作也发现,身处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发展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常有天壤之别。鉴于这一原因,本次评价体系中我们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来对这些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

我们从众多企业内控评价要素中选择了相对重要的、且能获取资料的15个要素来建立本次评价模型。由于我们无法深入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只能依据企业披露信息来进行判断。同时,为了保证评价口径的相对一致性和公平性,我们所依据的披露信息来自于企业的年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三方面。我们并不讳言,上述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对我们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

二、排名就是体检

评价本就是一项主观工作,但排了名次,分了榜单,就有一个影响结果的问题。企业排名若在榜单中靠前,那就会心一笑,得了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企业排名若在榜单中靠后,那总是一件窝心,不服气,甚至要理论一番的事情。

为慎重起见,我们将本次排名靠后的企业拿出来梳理了一遍。结果发现这些公司在评价中排名靠后居然都是事出有因, 这些企业,或是受困于某一强势股东的管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是依赖单一客户,经营风险较大;或是管理团队出现问题,高层管理团队架构不稳;或是踏入伪创新陷阱,核心技术很容易被复制和模仿……本次评价结果只不过是将这些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显性地暴露出来。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幸”,该等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虽各不相同。但细细探查,却发现不同之中有共性,那就是不管这些企业的问题出在什么环节,失误的根源却都在于价值链安排的纰漏。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企业营利模式的构造是高于一切管理手段和技巧的本源问题。构造合理的企业营利模式,不仅要追求优势突出,更要强调均衡稳健。

许多上榜企业的营利模式中不乏闪光之处,但最终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却是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一家追求“基业常青”的公司,必须充分关注企业价值链安排,否则无论构建了多少吸引投资者的闪光点,恐怕最终也避免不了一片黯然的结局。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