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电机:铁路系嫡子战风电
导语:

快公司观察 记者 缪舢 通过与金风、华锐、东气等主机厂商的合作,永济的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四五十万元,到2010年前9个月的15亿元,10年间增长3000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250公里、300公里、380公里……动车最高时速每过一段时间就被刷新一次,并且间隔越来越短。

1月9日,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运行试验中,中国高铁成功创造了每小时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这是继去年12月3日,国产CRH380A动车组创下时速486.1公里之后,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在“陆地飞行”不断书写速度传奇的同时,有没有人会注意,那个默默牵引大功率动车组的电机来自何方?

在北方的山岗上,在黄海之滨,是谁为那些悠悠旋转的风电叶片,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机动力?

一个国产石油钻井电机品牌,竟赶跑了长期垄断中国市场的美国GE,又是谁有如此大的本事?

在幕后暗暗发力的,是一家叫永济新时速的电机厂商(简称永济电机),它为铁路大功率动车机组提供70%的电机,为石油钻井电机提供了90%以上的电机,为风电发电机提供近50%的电机。

这个已有40年历史的老国企,坐落在山西的偏僻的小县城——永济县,隶属央企中国北车集团,是北车全资二级公司。

永济电机原来是三线企业。当年,国务院和铁道部将铁路唯一的电机厂选址在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大山边,主要考虑到一旦发生战争,能够快速进山。

在主辅分离前,永济电机有员工七八千人,目前也有4000多人。永济电机的就业人数和上交税收,对这座不大的县城有着莫大的影响。从永济电机的厂区大门进去,是一条高大宽阔的林荫大道,两边种植着法国梧桐。从这条枝繁叶茂的梧桐大道一直往前走,穿过整个厂区,便来到绵延十多公里的中条山脚下。

铁路系嫡子

2010年11月18日,5台电子变流器从永济电机出厂,发往长春客车厂。它们将被安装在长春客车厂制造的动车组大功率机车上。

电子变流器相当于大功率机车电机的心脏。2007年上半年,永济电机接到了第一份变流器订单,数量是175台,之后接的第二份订单是125台。而这5台,是第三份订单中的一部分。永济迄今已交付300多台变流器,它们奔驰在京沈线、京青线等线路的动车组上。

永济电机电控分厂的门口,写着“涉密单位”的字样,把企图入内参观的外人谢绝门外。

在高大的车间厂房内部,两侧各有一条变流器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上,又整齐地排放着一边各20台的变流器。冷兵器集结似的威严感扑面而来。一名工人正推着工具车,给变流器安装电线。

永济电机生产的变流器,引进了法国阿尔斯通的设计技术。阿尔斯通研制的高速列车,是欧洲先进高铁技术的代表,这点业内人士都懂的。

2006年,阿尔斯通向中国铁道部转让设计专利,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构造,永济电机的变流器都师从阿尔斯通。

当年,阿尔斯通收下中国方面的专利转让费,按照法律合同规定,应当转让全部的技术资料和图纸,但阿尔斯通只给了中方一部分。永济电机技术人员发现,若按照已给付的图纸和资料,不可能制造出完整的变流器,而阿尔斯通却一口咬定,专利技术已全部转让。永济电机没有继续纠缠,咬咬牙自己攻关。

“总结永济电机的技术再创新,首先是自身的摸索、攻关,补齐了残缺的图纸和技术资料;其次是在制造能力和水平上,实现了绝大多数零部件产品的国产化。”永济电机的一位技术人员说起当年这笔辉煌,自豪之情仍然溢于言表,“你若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给你一堆图纸,也拿不出合格的产品来。”

陪同记者深入车间的刘副厂长说:“我们对变流器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于实现了模块的国产化。”模块在变流器中,起到控制电机的作用,而模块的半导体材料,是由永济电机自主研制的,这在全国没有第二家。

不过,也有永济电机还没能攻克下来的国产化零部件。刘副厂长指着变流器上一组插件说,“别看它不起眼,内部结构却很特别,目前国内还做不出来。”这个永济电机造不出来的零部件,叫电液连接器。

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事,在永济电机董事长徐印平眼里,却显得理所当然。

“永济电机原来是铁道部唯一的电机厂,技术、实力等各方面基础,都是由铁道部统一布局确立的,在铁路上有天然的优势。南北车分家之后,南车电机也逐渐成长起来了。”徐印平说,“我们在铁路上没有太多可说的,倒是油田钻井电机和风力发电电机值得一提。”


风电业隐形冠军

辽宁营口鲅鱼圈海边的风电基地,一台台风电机组矗立在岸边,面向大海,终日旋转,不知疲倦。其中一台2002年的装机,已经无故障安全运行了8年。这是由永济电机提供的第一台风电电机。

从2002年开始,永济电机突然杀入风电产业,以黑马的形式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风电电机厂商,在业内独占鳌头。

说起来,永济电机进入风电领域,实施的是其非铁路战略的一个具体项目。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战略调整的思路是“立足铁路,走向全国”,之后,又涉足石油钻井和风电这两个铁路之外的项目领域。

第一个进入的是石油钻井电机项目。国产的石油钻井电机,过去一直采用的是机械传动,由柴油机带着链条传导动力。到了上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GE、西门子、ABB的直流钻井电机和交流钻井电机,开始进入国内石油钻井市场,并形成垄断局面。这些进口货动力更强劲,速度更快,功率也更大。

90年代之后,中国铁路开始进入大提速时期,这直接带动了传统技术的革新。永济电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电传动制造技术,满足了国产大功率电机的提速要求。依靠铁路上的电机新技术,永济的技术人员很快便研制出了替代进口货的国产电机,它们不仅功率大、性能好,适用深钻井,价格却还不到国外产品的一半。国外卖四五十万元一台的机器,永济只卖二三十万元。

在很短的时间内,永济石油电机几乎一统天下,覆盖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把国外同类产品挤出国门。

风电是永济电机实施非铁路战略的第二个领域。之所以选择风电,是因为永济看好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和未来市场的巨大需求,另外,也是因为当时的风电电机由国外主导,国内电机厂商提供的产品尚不成熟。但制造风电电机的难度远比油田电机大,因为风力时强时弱,载荷不均匀,不稳定性强。不过,拥有铁路血统的永济电机,对大功率电机及其稳定性有着独到见解,对此很有信心。

永济没有料到的是,作为一个风电业的新面孔,他们第一次竞标合同,根本没有引起下游主机厂商的注意,首战出师未捷,失利而归。

1999年11月,永济电机北上新疆,上门拜访风电主机厂金风科技。永济副总经理姚陶生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当时金风有个300万千瓦的电机标,欢迎我们去投。于是我们便整理了标书文件,在12月的时候去参加投标,但是没有中。”

中标的三家电机厂商,分别是上海电机、兰州电机和湘潭电机,它们是当时国家计委为发展中国风电产业实施“乘风计划”中圈定的三家定点电机企业。但不幸的是,上述三家企业给金风提供的电机技术上不太成熟,稳定性未达标。

铩羽而归的永济电机没有沉寂,而是四处出击寻找新的风电主机厂商。

2000年8月11日,永济电机从洛阳一拖与西班牙马德公司的合资企业美德风电公司,获得了第一个风电电机合同——提供两台660万千瓦的风电电机,这标志着永济正式转战风电市场。2002年,这两台电机中的一台,被安装于营口鲅鱼圈海边。

“给美德公司搞的这两台电机,让永济实现了由国产替代进口产品的零的突破。”姚陶生说。

消息在业内传开后,金风对永济刮目相看,双方的合作柳暗花明,又有了眉目。

2001年12月份,正是新疆最冷的时候,永济电机市场人员应金风之邀,再赴天山脚下投标600千瓦机组。这次,永济如愿以偿地中标了,另外两家中标企业是上海电机和湘潭电机。起初,金凤只给了永济电机2台的订单量,经过争取增加到10台。知情人士称,在此后的安装运行中,永济电机的运行质量比其他两家的产品更加稳定可靠。永济电机与金风合作的亲密度大幅提升。之后的好几年,金凤都认定永济为独家供应商,甚至将永济电机的产品作为验收其他供应商的标准。

永济电机给自己规定:嵌完铜排电线后的电机放在水里浸泡3个小时,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兆欧;而国家标准规定1兆欧就可合格使用,浸水实验通常只要1个小时。

2005年,风电主机领域杀入的新黑马华锐风电,上马1.5兆瓦大功率风机,又选中了永济电机。短短几年,华锐超过金风,成为最大的国产风机主机厂商。而永济电机在通过与金风、华锐、东气等主机厂商的合作中,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四五十万元,到2010年前9个月的15亿元,预计今年风电电机销售收入20亿元,10年间增长3000倍,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如今,随着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永济电机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较快,但市场份额仍然占据近半壁江山。

目前,永济最新型的3兆瓦风力电机,正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下送到几大主机厂,5兆瓦的风力电机通过一系列试验后,也将大规模投放市场。“未来,我们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继续下滑,但销售收入和利润会增长更多。”徐印平笑着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