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镇江港:但求所在,不求所有
导语:镇江港愿望:通过国投之手建成大港三期,实现“以港兴市”的多年夙愿

快公司观察 记者 缪舢 镇江市领导一直怀揣着做大港口的愿望,他们看中了国投的实力,通过国投之手建成大港三期,实现“以港兴市”的多年夙愿,此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之正解

在江苏镇江街头,每天上下班时间都能看到数辆车厢写有“国投镇江港”的豪华大巴驶过。这些高档大巴,是目前镇江企业中最高档的厂车,它们已成为城市上下班时刻的一道风景。

在镇江港集装箱分公司开票大厅上班的李小姐,每天端坐在豪华大巴内,迎接着市民羡慕的目光,每每能感受到央企身份的优越感。

大多数员工都和李小姐一样,起初并没有身处央企的意识。镇江港从地方国企变身为央企一员,其间经历了两种国企文化的激烈碰撞。抵触力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对国投的不信任,镇江港人认为,国投控股不过是想分完红、挣了钱,再玩儿一出资本运作的把戏。但随着国投14亿元真金白银的注入,镇江港原先那些排斥的情绪逐渐消退,甚至慢慢认可了国投。

国投持有67%股权

2004年8月11日中午时分,江苏省镇江市临江的长江路上,一个高大健硕的中年男子下了车,手拎旅行箱,出现在镇江港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镇江港”)门口。

这位操着纯正京腔的男人,就是镇江港新东家、国投集团从北京总部空降来的常务副总裁张华。

一转眼,张华已在长江之滨的镇江度过了6个年头。在他走马上任前,镇江市政府对于是否将控股权交给国投也曾有过激烈争议。反对意见认为,港口优势是镇江市对外招商的一张名片,“以港兴市”承载了几代镇江人赶超的希望,天然长江深水港是老祖宗留给镇江后人的遗产,怎能落入外人之手?而国投对镇江港投资的条件是要控股,能够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完整体现国投的港口战略。

在这样的焦灼中,富有魄力的女市长为谈判定了调。

“镇江但求所在,不求所有。”时任镇江市长的许津荣力排众议提出,镇江港控股权可以让给国投,但国投必须答应一个条件——投资大港三期工程。

大港港区的开发规划分四期完成,此前已建成一期和二期,到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筹划总投资14.11亿元的三期工程。对于财力不算雄厚的镇江市和盈利状况欠佳的镇江港来说,如何跨越巨额建设资金的雪山是个难题,只能依靠外部力量解决。而码头属于基础设施,投资回报慢,很难像房地产项目甚或同样是基础设施的高速公路项目那样,从社会上公开融资。

知情人士称,镇江市领导一直怀揣着做大港口的愿望,他们看中了国投的实力,通过国投之手建成大港三期,实现“以港兴市”的多年夙愿,此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之正解。

国投对镇江港志在必得,自然承诺投资大港三期项目。记者在大港三期现场,几乎看不到作业的码头工人,货物经过一条条全自动港口生产线,从船上直接卸到堆场,与大港一期、二期忙碌的现场形成鲜明对比。张华说,大港三期的建成改变了镇江港两个历史,一是镇江港过去只有通用散货码头,现在有了专业化的全自动码头;二是过去的泊位只有2万吨,勉强能靠3万吨的海轮,而三期建成后能靠7万吨的海轮,跃升为超大型泊位。

经过三期的投资以及一期、二期由国家资本金转由国投作为出资人代表的早期投资,目前国投持有镇江港67%的股权,镇江市占33%。

2010年12月23日,张华在他的办公室,一五一十地向记者细数着镇江港6年来的变化:集装箱2004年只有7.6万标箱,到2010年底达到25万标箱;营业收入2004年3.27亿元,到2010年达6亿元;资产过去8.7亿元,现在25亿元;吞吐量从2007年的2700万吨到2010年翻了一番,达到5400万吨。


铁矿石称雄

2010年12月20日之夜,满载41413吨进口铁矿石的北仑10号海轮缓缓驶入镇江港。27个小时后,便全部装卸完毕。

铁矿石是镇江港经营业务中最大的品种,2010年吞吐量超过1500万吨。依托镇江港形成的铁矿石集散贸易市场,除了供应大型钢厂,长江沿线的中小钢厂也聚过来,如靖江钢厂、江阴华西钢厂、溧阳钢厂,都会到镇江港铁矿石市场提货、走货。

万里长江口岸港口从上游的宜宾、重庆到下游入海的南通,镇江港业务以中转的袋装件货物见长。对其业绩支撑作用最大、占业务收入80%以上是袋装件,需求用户散落在镇江之上的长江中上游区域。镇江港作为长江中上游入海和出海的原料、产品航运业务的物流基地,这其中除了铁矿石,还有其他矿石类工业生产原料。

从镇江港出口的元明粉数量,连续6年占长江口岸的50%,产品航运经长江顺流而下,最后从镇江出海。据镇江港大港分公司商务部部长卢惠群介绍,镇江港最初从2001年开发元明粉出口航运产品,10年间从2万吨到突破130万吨,占全国年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国内价格暴涨的硫磺吞吐量,镇江港在长江口岸港口中同样位列第一。中国全年进口硫磺1000万吨,镇江港以100万吨占1/10,最大的客户同样在长江中上游的湖北宜化。卢惠群说,镇江港转运的硫磺70%用户在湖北。

国内最大的水泥厂商海螺集团,总部坐落在安徽芜湖。过去,海螺将张家港作为其原料煤炭的唯一基本港,但在2010年春却改为镇江港。镇江港如何能从张家港虎口夺食呢?“海螺看得出来,镇江港在现场管理、装卸效率上要比其他港口都好。”卢惠群说。

集装箱软肋

但镇江港发展的软肋在集装箱。

2005年,镇江港集装箱业务10万标箱,2年后突破20万标箱,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一直在20万标箱附近徘徊,直到2010年才有了新的突破,比上年增长31%,达到25万标箱。

在这看似骄人的业绩背后,是镇江港与周边港口横向差距悬殊的尴尬:太仓港、张家港、江阴港、南京港、南通港集装箱业务量先后越过100万标箱。

镇江港集装箱分公司副总经理蔡顺中说,集装箱业务主要依赖腹地经济的发展程度,苏州、无锡、南京、南通的区域经济、外向型经济更为发达,镇江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在江苏省排名中下,腹地经济无法强劲地支撑集装箱业务与本省发达地区齐头并进。据了解,镇江港目前完成的25万标箱中,有80%以上箱源来自镇江区域之外,这意味着镇江本省对镇江港集装箱业务贡献率不足两成。

“我们很羡慕太仓港、张家港的集装箱业务。苏州外向型企业多,它们的港口集装箱业务用户都是自己找上门来,揽箱子的压力小。我们的市场开拓难度比它们大得多,一个业务经理就算跑断了腿,一个月也只能增加几千箱的业务量。”蔡顺中提起镇江区域腹地箱源的短缺,很无奈。

然而,集装箱业务又被镇江港的管理层寄予厚望。“港口排名,拼的是集装箱和吞吐量,镇江港落后就落后在集装箱上。”张华说,“镇江港未来的发展寄望集装箱业务。从目前的效益来看,它在各个分公司中利润总额排前三名,人均利润最高。”

未来两三年内,镇江港集装箱业务将在目前25万标箱的基础上快速增长,争取达到40万标箱,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蔡顺中透露,集装箱分公司与镇江最大的外资企业——印尼金光集团镇江金东纸业,将在2011年联合开通镇江到海口的新航班。过去,印尼金光集团将旗下海南工厂生产的纸浆航运到镇江金东纸业,同时有一部分成品纸运回华南,而未来新航班的开通,将大大节省运输费用。但镇江港集装箱分公司面临的新挑战是,开辟新航线必须要有充足的箱源,目前仅靠金光集团一家还不够,必须开发出一批新客户增加箱源。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张凌认为,不能指望镇江腹地经济的支持。她给镇江港开出两剂药方,一是除了中转长江中上游货物,还可把触角伸向与镇江运河相通的苏北平原。苏北淮安、徐州、宿迁等城市的货物出海到连云港还不是太方便,目前淮安的货物从扬州、南京中转出海的较多。实际上,苏北货源从大运河到镇江港一路过来便捷畅通,镇江港有能力把苏北市场打开,像南京港和扬州港一样。二是镇江港与太仓港、上海港结成联盟,或者与货主、航运企业结盟,承担一个配套的物流作用,形成互补。上海、苏州等地的货运能力分流一部分过来,以带动镇江港总的货运量提升。

国投港口布局

国投内部数年前制定过一个打通运煤海上通道的“北煤南运”战略,先后投资并控股了京唐港、曹妃甸港、洋浦港、湄洲湾港等大港,对应环渤海、珠三角和北部湾三个地区。

此外,国投在全国港口的另一个投资热点区域是长江口。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引擎,国投的思路是抢占港口资源,把物流作用辐射到整个长江中上游流域。除了控股镇江港,国投还参股张家港和南通港。

一个来自资本市场的乐观现象是,在镇江周边的港口中,同为长江港的南京港、芜湖港已经上市,海港如宁波港、连云港也已经上市。更多的港口暗流涌动,都在酝酿上市。同样,镇江港一直怀有上市愿望。2003年,镇江港就曾委托上海一家投行做上市方案,但因为当时整个资产状况不具备上市条件,最后无疾而终。

现在的镇江港依旧行驶在上市的航道上。张华说,“上市能够打通融资渠道,从资本市场融资对于港口建设极为重要。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目前镇江港还不具备上市条件。”不过他转而说,“我们最近做了一个5年规划,到2015年要突破亿吨大港的规模。如果实现亿吨大港,我们上市的条件也具备了。”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