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改革势不可挡
导语: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馥李 焦作报道

  申相臣、河南省焦作市财政局局长,焦作财政改革12年的急进,他既是主要设计者,又是领军践行者。焦作经验,他是如何看待的?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理解参与式预算?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应该怎么推进参与式预算?

申相臣: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请老百姓参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决策和监督,知道政府的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效果怎么样,也是政治,并且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政治。我曾经到美国、欧洲考察过,其实除了每几年一次的政府大选,日常的民主活动就体现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治理上。

我国好多地方不敢提参与式预算,总害怕影响稳定,会出乱子。其实,从焦作10多年来财政预算公开和参与式预算实践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它不会把人的思想搞乱,只能让老百姓对政府更加了解和信任。公众参与的过程,就是政府和老百姓沟通及互动的过程。缺乏这个机制,老百姓总以为政府在乱花钱,你请他参与进来以后,他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经济观察报:现在评价焦作的财政改革,会计制度改革始终是重要一环,当年的改革是否与《会计法》有冲突?

申相臣:我们当初改革时,主要是“救火”重于一切!当时只是一个朴素的目标:管住会计不做假账,财政资金全部入笼。但能管住账却管不住人啊!你想,单位领导可以解决会计的住房问题,可以提拔他当科长,《会计法》能解决吗?所以下决心釜底抽薪。现在回过头总结,每一项改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等你完美了,就失去改革契机了,更没有创新了。

经济观察报:梳理这12年来的改革,焦作财政改革得到了焦作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这种改革环境也属难得吧?

申相臣:这是中国特殊的体制决定的,改革环境往往就取决于主要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和能力。2008年1月,当时市委市政府的1号文件,就是关于财政改革的,这在全国来说也很少见,这是我们改革的尚方宝剑。

经济观察报:有句话说,搞财政改革就是革自己的命。

申相臣:“革自己命”绝不是一句空话。当局长的原来说一句话就可以使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钱花出去了,现在就不行了。

这几年,外地出了多少案件,但焦作基本没有领导干部经济犯罪,这是很难得的。中纪委的领导有一次和我们座谈说,你们搞财政改革制度创新,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保护了干部。这是中肯的。

经济观察报:各地来焦作学习考察财政改革经验的也很多,焦作经验有没有成功地推广开来?

申相臣:2001年10月,河南省政府在焦作召开全省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会议,主题是总结推广焦作的经验。开完会以后,有五六个市也推行会计制度改革,但是,没有几年,基本上都停滞下来了,甚至和国库制度改革不协调,又退回去了。

改革肯定是有阻力的,最大的阻力就是权力调整和利益分配中的矛盾。但我认为,公共财政改革势不可挡,有些地方有些时候改革暂时停止甚至倒退,不是理念上的失败,是战术上的失败。改革不能硬碰硬,有时要迂回前进。我体会改革不仅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理性和智慧。

经济观察报:有没有担忧,如果焦作将来换了主政者,改革会不可持续?

申相臣:这个情况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正因为此,我们的每一次改革都有政府文件做制度保障,另外,我们的改革有群众基础,靠制度和科技支撑。新任领导也会承前启后,主动适应。焦作财政改革制度创新一直没有停步,几届领导都认为这个制度好,并且一直在创新补缺。

经济观察报:要继续推进改革,有没有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很难去解决,或绕开?

申相臣:有。我们焦作现在推行的财政管理分权制衡机制,分为预算、执行、监督、评价四大板块,相互牵制,相互促进。

我们这样改了之后,中央和省里没有改,对内我们是按照这个机制实际运作,但是对上级部门还要业务对口,还得保留原来的虚拟架构,我们叫内方外圆。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体制,我们又想创新,那就必须有伸缩性,可宽可窄才能适应环境。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