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孙健芳/文 两会之前,也是一个新老图书的密集发布阶段。
在2011年3月3日上午,通威股份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刘汉元在公布他的政协提案时,会场门口就摆放着一摞《能源革命》,此书由刘汉元和刘建峰合作完成。
无巧不成书,在此之前3月1日,同样是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也在北京大学发布关于他的最新书籍《藏峰》,之前写刘永好的书还有《刘永好传》、《赤脚首富刘永好》等,而且市场上几乎每半年就会有一本关注刘永好新书出现。
发布会现场给刘永好捧场还有董事局主席王石先生,无独有偶,关于他的书更是枚不胜举,比如《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王石这个人》等。
为什么政协委员这么喜欢出书?或这么多人喜欢写他们?
我想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政协委员多是企业家,有成功或失败经历,但最终是成功的,人人都希望以他们为偶像,借助他成功的路径实现自己的成功,关于他们的书有市场。
第二,企业家一般有钱,自然有人捧,即使自己不写,也有人去捧,企业家赚大钱,不成功的人抱着这条大腿撕点肉,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企业家可以整理思想,从而名垂千古,至少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我还是就此问一个经济学家,希望他从经济学角度上回答,他说,“名利权色,他们都想要,浮躁的社会中,他们被社会宠坏了,以为没有自己做不到的。”
我感觉说的狠了一些,但想想,也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