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孙健芳/文 “我先谈谈昨天听到温总理报告的感受,温总理的报告让我的感到亲切、热情、备受鼓励…….”这是青海省西宁市回族中学副校长拜秀花在青海代表团会议上的发言。
振奋、鼓舞、信心、宏伟蓝图、科学务实、以人为本、26次掌声…….”这几乎成为两会第一、二天代表发言之前相似的表态,经过一个晚上沉淀,通常代表们今天发言上还会说,我昨天晚上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或者我仔细阅读了报告两三次等。
代表们发言稿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来呈现:一般是写在自己带的笔记本上,有些代表早就打印了厚厚的发言稿,这些发言稿往往很早就写好,比如青海玉树州委副书记和州长王玉虎就拿着厚厚一份打印稿。还有些代表比较新潮,拿着电脑发言,比如民盟青海省为专职副主委程苏就带着一个小电脑发言。
代表们发言程序往往分为三个程序:第一部分是歌功颂德,一般情况话,无论那位代表上来发言都会说一点,这也可以理解,在中国做官,适当夸夸领导,既鼓舞人心,也是一种礼貌,但记者们实现无法容忍那种连篇累牍的歌功颂德,你必须在大量的虚夸词语中挑选出几个真真实的数据,但人大代表团会议上这种讲稿很多。
第二部分就是展望未来,这往往也是基于上级领导的报告基础上的报告,除了发改委报告之外,很多报告都是还是偏虚。
第三部分就是提出建议,我最不喜欢的代表就是,在连篇累牍的歌功颂德之后,之后不痛不痒的提出一两条建议。
一般情况下,代表们发言次序是一般是省委书记主持,省长或主管工作的常务副省长发言,之后是各省发改委主任发言,我昨天参加的江西代表团会议和今天的青海团的会议发言次序都是如此,之后是各个州、市、县领导发言,最后才是有关民生的领导发言。从发言次序上看,虽然我们政府都在讲民生,但人大代表团发言次序却没有体现以民为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