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支持非公经济作为基本国策
导语:我们去年做了对国内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发现非公有制经济这个体系在最近几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群体的总数有4千多万户,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群体,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降蕴彰

“转型”新建议

经济观察报:你今年提出“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刘永好:我们去年做了对国内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发现非公有制经济这个体系在最近几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群体的总数有4千多万户,其中包括3400万多家的个体户、840多万家的私营企业和100多万的外商投资企业,约占国内企业总数的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非公有制经济这一群体只占用了30%-40%的社会资源,但上缴税收却占到全国总税收的50%-60%,并提供了60%-70%的社会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了80%-90%的新增就业机会。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群体,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对于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我认为应该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充分的肯定。所以说我今年的提案里面就有了一条,希望国家继续坚持鼓励、推动、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并且要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

坚定非公经济信心

经济观察报:你是“非公经济36条”政策出台的直接推动者之一。从2005年国务院颁布“36条”到去年5月国务院出台“新36条”,你认为,发展非公经济的环境还主要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

刘永好:实际上在不同的阶段对于非公有制经济都有不同的说法。近几年来,绝大部分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对我们国家的贡献很大,当然也有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2008年在国际金融风暴比较严重的时候,国家推出了4万亿投资的拉动内需。这么大的投资主要是被国有企业和地方用了,那个时候非公有制经济感受的压力特别大,在一些地区、行业出现了国有资本挤出民间资本的现象,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萎缩。很多有识之士担忧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的力度政策会有调整,并由此引发了一轮关于 “国进民退”的大讨论。

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新36条”,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这个文件出台实际上表明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还是支持、认同的,表明中央在未来发展上,把民间投资作为持久动力,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政策取向。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已经两次出台支持非公经济的“36条”,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经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是许多中小型的非公企业还是感到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在金融支持、行业准入等方面,尽管中央出台了很多的文件,但是真正的实施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国家把这些鼓励、推动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上升为基本的国策之一,那么实施过程中的力度就会更大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更快更好。

企业经受成本考验

经济观察报:你刚才提到非公有制经济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具体到新希望集团来说,在带动和解决社会就业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刘永好:关于非公经济吸纳就业的问题刚才我讲到,整个民营体系解决的就业是占全国就业的70%左右,新增就业大概占到80%、90%甚至还要更多。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新增就业,绝大多数是非公经济在担当着,这可以看出非公经济的重要性,所以说大力推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正确的。

具体到新希望集团来说,我们企业是一个涉农的企业,集团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越来越大。企业每年都要招收几千名新员工,去年又增加了大概2000名员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也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应届毕业生。现在我们集团正式聘用的员工,也就是给予解决工资、社保等问题的员工,大约是6.6万人。

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用工成本的提升,现在用工成本每年都提升15%-25%之间,特别是去年提升最快,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考验。新希望集团怎么来消化这个成本增量?首先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是提高产品、品牌的增值能力,再有就是通过规范严格的制度管理。

辨证看待“民工荒”

经济观察报:近两年来,一方面出现了“民工荒”,另一方面大学生却存在就业难,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什么良好建议?

刘永好:我认为,近两年出现这样的就业矛盾,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国内很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操作工种招聘的大部分都是新生代农民工。但是由于属于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当时的出生率是不断下降的,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持续供应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说现在企业的招工成本越来越高。我去年就说过,实际上从某种角度上讲,“民工荒”也是好事,好就好在农民工选择的余地增大了,农民工地位和待遇也都因此有了提升。

出现“民工荒”的同时,那么大学生的就业难又说明什么问题呢?在我看来,多数的大学生刚毕业就希望有一个体面的、比较好的职业,都希望是在技术、管理的岗位上,而不愿意到一线工作。这本身说明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很多学生的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大学不能只培养“白领”,也需要培养“蓝领”,因此我建议国家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建议国内大学要多培养一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同时我建议很多大学生也要放下身段到一线进行实际锻炼。

在新希望集团就是这样的,如果大学生在一线有一两年的工作经历是会加分的,因为你对社会、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在最艰苦的一线工作上能够干一两年或者是三年,你的进步会大大得到提升,你的发展机遇、提升机会也就更多。因此我这样说,其实现阶段我国不是缺少大学生就业机会,关键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选择去基层,深入一线去锻炼自己。如果这些大学生能改变心态,都将会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