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手记】两会里的“黑户”
导语:从业六年,参加过各种大会小会,又是一年两会,与去年一样,我依然被挡在门外。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勇 想想很丢人,从业六年,参加过各种大会小会,甚至连号称世界级的“九八”投洽会,也参加过两次,但今年依然没拿到正式的全国“两会”采访专用记者证。

又是一年两会,与去年一样,我依然被挡在门外。往年的手段,拿着个相机,给委员代表照相,然后递上自己的名片,运气好的话能混进驻地。当然这样的招数,在人民大会堂等会场是无效的。

显然,狼来了的故事,不可能一直灵验。3月5日,在歌华开元门口,我就吃了闭门羹。驻地里的辽宁团和内蒙团代表无论我怎么呼唤都无法让其移步。我通过酒店的朋友试图进入驻地,门口的警卫员给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后,开口道,“同志,对不起,您不能进入,他的证件无法带人。”我一看表,马上下午3点,而辽宁团3点开放。最后,我幸运的找到机会得以入内,这时已经3点30分。

每年开两会,看到那些脖子上挂着记者证的同行,方便进出两会代表的驻地进行采访,心中无比羡慕。许多从地方上远道而来的媒体同行同我一样无证跑外围。虽然证件不给力,但是同行们的友谊是给力的。

无证跑会,有笑也有泪。每当那些代表、委员召开媒体沟通会,“黑户”的我们总会比别人先到,我们为了比那些有证的记者获得信息和资料更全面,必须更花心思,因为见到一个代表和委员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容易。

每次,只要入了驻地,我们基本都会泡到最后,执着的在每一层寻找采访那些在房间里的代表和委员的机会。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1点半,从天亮到月上柳梢,日复一日,直至两会结束。

根据官方数字统计,报名持证的境内记者是3000人,但如果加上我们这群“黑户”,已经在6000人左右。而为期十二天的会议,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累计有5241名,完全足够人手一证,人均盯一人。

相比国内记者的“黑户”,国外媒体的同行却“过剩”。3月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巡视员、副局长何绍仁在给参与报道本次人大会议的中央媒体做培训时称,每年报名报道两会的记者实在太多,所以只能对国内媒体采取配额供给,对于境外媒体的记者,则不限制,只要报名就给。

每当入夜,写完稿子后,“黑户”的我们总会聚在一起小酌,商讨每天在会场里的奇闻趣事,更多的还是商量如何进入明天的驻地,如何完成报社交代的采访任务。为了方便沟通,我们建立了QQ群,每天互通信息。每当讨论结束,干完杯中酒,我们总会说,其实自己是“羡慕嫉妒恨”。

一家南方媒体的“黑户”兄弟把杯中酒一饮而尽,道:“明年我不跑两会,不当‘黑户’。”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