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由帝制走向共和
导语:陈晓“众望所归”的离开了,去寻找他口中的快乐。但是,陈晓留下来的国美却不再是黄光裕时代的国美,而且国美也不可能回到黄光裕时代了,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这个足以在国美历史中留下浓重一笔的上海男人——陈晓。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黎梨 记得有一句歌词叫做“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用这句话来形容现在的国美再合适不过。陈晓“众望所归”的离开了,去寻找他口中的快乐。但是,陈晓留下来的国美却不再是黄光裕时代的国美,而且国美也不可能回到黄光裕时代了,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这个足以在国美历史中留下浓重一笔的上海男人——陈晓。

2010年11月,国美大股东与贝恩资本在杜鹃的斡旋之下坐了下来开始谈判,大股东希望陈晓离开,贝恩资本希望国美的团队稳定,大股东答应保留现有的管理团队。那个时候起,就注定了陈晓要走。陈晓的离开或许是大股东与贝恩之间妥协的代价。

无论如何,陈晓所留下来的职业经理人的意识,或已在曾经是黄光裕一手遮天的家电帝国中“生根发芽”。张大中的到来而不是黄氏家族代言人的上位,标志着之前强势的黄氏家族开始妥协,并开始思考和看重这些职业经理人对公司的重要性。这同时预示着,国美的职业经理人也已经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国美董事会发生了变化。相比于黄光裕时代的一股独大,到陈晓时代大股东与贝恩之间“楚汉之争”,现在董事会有些三极格局的味道。现在国美的董事会中,除4名独立董事外,邹晓春、黄燕虹等可以看作是大股东的代表,贝恩资本占据3名非执行董事位置。

王俊洲与魏秋立,之前应可看作是支持陈晓的理念的经理人。陈晓走后,从立场上看,他们应带来更多国美职业经理人利益的诉求。在13人的董事会中,这些人起着关键作用,无论他们偏向哪一边,都将导致整个天平的倾斜,并将使得大股东的任何一方成为投票的多数。

可以说,三极格局的董事会,现在是两强一弱,但毕竟已经使国美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之前所有关注国美的人希望看到的国美共和时代。在这个体制里,大股东与财务投资者,乃至真正冲到第一线的职业经理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诉求,这种情形在黄光裕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在黄光裕时代,王俊洲们所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话,第二件事情就是执行,他们不可能去跟黄光裕去讨价还价,因为国美是黄光裕一手创立的,黄光裕缺了谁都可以照常让国美运转。至于报酬,除了黄光裕心血来潮的年终奖之外,他们也不敢奢望什么。说白了一句话,国美是黄光裕的国美,王俊洲们就是干活的,不想干了,可以,拿钱走人。

陈晓时代就不一样了,陈晓引入了财务投资者贝恩资本,团队的稳定对于国美而言,非常重要。其次,陈晓所在董事会给了王俊洲们期权鼓励,使得他们也将拥有国美的部分股权,哪怕这一部分与大股东相比不值得一提,但是国美股票价格与他们的身价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现在让王俊洲们离开国美,他们可能要好好谈谈价了,关系到他们利益的,不仅是国美的工资,而且还包括国美的未来。

王俊洲们话语权的产生,使得大股东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样用“可有可无”的态度来对待这些职业经理人。陈晓出走了,但这些人不能够发生变故。比如对于孙一丁,他还是保留了行政副总裁的职位。

职业经理人话语权如果最终形成,国美则将完成从一个“帝国”向“共和国”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就是陈晓带来的——不管陈晓是有意为之或者无心插柳。对于国美而言,这种转变是深远的,因为此时的国美已经不再是黄光裕的国美,而是大家的国美。

这是一个家族企业完成向公众公司转变的必要条件。唯有如此,国美才会不以家族利益为上,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唯有如此,国美才会真正平衡各个方面的诉求,让经营成果普惠各个利益相关者。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