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蒙古人的二连浩特
导语:很多人相信,中蒙贸易始终蕴藏着更大的潜力,只要开放的进程更快点儿,开放的程度更大点儿,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经济观察网 宋馥李/文 二连浩特这个北方边境城市的特质,一落地就能强烈感受到:强劲的北风扑面而来,空气干干的,没有一丝水分,放眼望去,周围地势平坦,空旷一片。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边城二连浩特市时,题下了“南有深圳,北有二连”的词句。显然,胡耀邦对二连浩特作为边境口岸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蒙古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其对日用品的强大需求。几百年来,和蒙古人的贸易一直持续不断。当年的晋商,就是远涉草原戈壁,和蒙古人做买卖,才成就了几百年的商业传奇。1992年,二连浩特口岸开放时,中蒙边贸释放出巨大爆发力。临近二连浩特的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当时又是一个土地贫瘠、经济极不发达的地区。许多人就是为了谋生和寻找就业门路,才来到二连浩特,他们成了边贸的拓荒者。

二连人都怀念那时候,说:“买卖太好做了。” 

蒙古人对中国的日用品和服装、一切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所以,那时在二连浩特做买卖的人,实在是幸运,蒙古人什么都需要,什么都感兴趣,而且不会向你讨价还价,货物往往是有多少要多少。那时贸易的需求太强烈了,兑换货币已经显得繁琐,蒙古人直接将皮张和羊毛羊绒等畜产品拿来兑换日用品。

而今天,二连浩特也是蒙古人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在二连浩特的公路联检通道,要过境的蒙古人排着长长的队伍。

许多蒙古人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许多国内知名的影视明星,在蒙古国也家喻户晓。

“蒙古人很好打交道的,性情都很豪爽。”出租车司机郭平说。“就是时间观念差,你和他们约个事儿,常常不准时。”

蒙古人好客爱酒,二连浩特市内的大小饭店,经常能见到操着蒙语开怀畅饮的蒙古人,酒酣之际,还常常要高歌一曲。

许多富裕起来的蒙古人,都会到二连浩特游玩,街道上的商店,全都是中文和蒙文双字。近几年,二连浩特周边发现了晚白垩纪的恐龙化石遗迹,依托遗迹开发了国家级地质公园,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可惜的是,现在中国人通过口岸到蒙古国旅游观光,有所限制,通过口岸到蒙古国旅游的人因此下滑。

这几年,中蒙的跨国婚姻的也越来越多。去蒙古国经商的中国人,尤其是蒙古族,经常会娶个蒙古国的媳妇儿回来。也有一些人,则选择当女婿,长期定居在蒙古。双方的交流和融合越深切,就显得两国的双边经贸还有待加深。很多人相信,中蒙贸易始终蕴藏着更大的潜力,只要开放的进程更快点儿,开放的程度更大点儿,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