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否让油价降
导语:为什么三大石油公司年利润总和高达2600亿元,还在高喊着因为油价上涨导致炼油和销售亏损,还需要消费者去承担更多涨价风险。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姜雷 4年前,本报曾经做过一个分析性的报道《假如油价8元》,在文章中我们对油价涨到8块之后进行了种种预测;4年后,当国际油价再度突破100美元的价位,国内成品油价格终于突破8元大关。

此次调价,发改委的解释仍然是老生常谈: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抑制石油过快消费,缓解炼油企业亏损等等。发改委还强调,已经适当推迟了调价时间,压缩了调价幅度,并要求企业自行消化部分亏损。

民众不需要这样的解释。他们想要知道的是,为什么三大石油公司年利润总和高达2600亿元,还在高喊着因为油价上涨导致炼油和销售亏损,还需要消费者去承担更多涨价风险。他们更想了解,面对通胀,监管部门能不能更好缓解高油价的压力,而不只是一味调价。

虽然中石油、中石化口口声声喊着调价滞后导致炼油和销售板块面临亏损。但真实的情况是,2010年,中石油的炼油与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78.47亿元,中石化也高达159亿元。在零售端,中石化实现营业利润308亿元。

巨头们的炼油成本并没有100美元/桶。上游资源充沛的中石油桶油成本是不到50美元,中石化和中海油的桶油成本也不会高于70美元。

中石油、中石化一季度炼油巨亏的数据同样不靠谱,最多是略亏、零利甚至微利。更应该看到,中石油、中石化获得这样的高额利润是在整个行业垄断的背景下获得的。今年的业绩发布时,两大巨头都不约而同强调自己每年给国家缴纳巨额税收的事实。这更值得反思,在缴纳如此高额税收的同时,作为全民所有的企业,为什么不能承受高油价的部分损失,让利于民?

现行的定价机制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讨价还价的砝码。之前,企业只能通过一份份的内部调价申请来逼宫。而现行机制下,企业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机制规定与监管部门进行博弈。

在市场高度垄断的情况下,这一运行机制存在根本性的缺陷,让石油企业享有了只赚不赔的市场特权,显然这与当时制定这一制度是相悖的。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亏损时,就倒逼政府提价,转嫁风险给消费者;盈利时,则在石油内部系统消化,千万元吊灯、50万元的马桶也就因此而来。

企业也有自己的委屈。作为既要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又要创造效益的国家石油公司,他们需要通过各个环节的利润来谋求更大的发展。石油行业投资规模大,动辄上百亿,没有千亿利润支撑,难以为继。

在终端的成品油价中,含有大量的税收。今年两会,前中石油老总马富才就透露,中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中,有44%-45%实质上是各种各样的政府税收。这与发改委的信息披露是一致的,目前93#汽油不含税的全国平均价格大约为4.66元每升,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裸油价比美国低,但是含税价格却远高于美国价格。

国内油价能否降下来实际上很简单。并不是之前所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亏一点、消费者承担一点”的办法,而是政府的税少收一点,企业亏一点,消费者受益一点。我们的观点是,政府、企业都应该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确保企业足够发展的同时,让更多民众享受到相应福利。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