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十一五”规划纲要获得通过;这一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这一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一年,多起社保基金大案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年,2006年,更是一个值得资本市场标记的年份。
之前五年的漫漫熊市,在此际扫尽阴霾,走出一波领涨全球的行情。2006年12月26日,沪指首次站上2500点的高位,全年涨幅达130%,中国证券市场,在全球已不可小觑。
这一转折性的变化,与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直接相关。全流通时代的开启,将经营者预期收益和公众股东利益集合在了一起。重燃活力的股市于5月份重启IPO,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带来了优质的新鲜血液。“大象”起舞,中国股市迈入大盘蓝筹时代。同时,充裕的流动性,也正在向外汇、黄金等各个资产市场蔓延。对于这场空前的盛宴,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们均歆享并沉浸其中。
不过,再回首2006年,泡沫的风险,或许就是在那时“黄金十年”的一致预言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