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420
导语:养鱼执法 食品安全 道德血液 牛肉膏 工资五年翻番 顺德气象预警信息收费

养鱼执法

建立不受部门掣肘、不受商家反制的监管垂直系统,看起来是当务之急。前提是立法者跟我们吃同样的食物,只有在他们担忧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一切才有可能真正改变。

                                                                   ——《经济观察网》

正是监管部门放任企业违法的“养鱼执法”,才在食品生产领域造成恶劣的“破窗效应”,最终导致了行业整体的道德滑坡。所以,要想止住这种滑坡,我们就有必要先对监管者提出道德的要求。

                                                                   ——《扬子晚报》

最为可怕的是,一些执法者竟然把执法作为生财之道,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更有甚者,有意无意为问题企业、商家打掩护、开绿灯,使其成为可持续的处罚对象,就像割了又长的韭菜。

                                                                   ——《京华时报》

在“唯金钱论”甚嚣尘上的社会语境下,所谓道德素质,是多么的苍白。无论监管部门“养鱼执法”,还是官员贪污受贿、买官卖官,都在说明:一旦权力迷上金钱而又得不到应有的约束与惩罚,道德与法律就会失灵,从而导致“潜规则”盛行。

                                                                   ——《广州日报》

要把监督权真正交给消费者,而媒体和各类消费者组织就是他们的代表。政府监管部门甚至并不需要做得更多,只要鼓励媒体和各类社会组织自发去不遗余力地“监管”,对于暴露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彻底的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顽症就算不能迎刃而解,也至少会痊愈一大半。

                                                                   ——《新京报》

在诸多行政执法机关权力上收以后,呈上升趋势的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现象说明,不能指望权力上收就能达到吏治的清明,不必再拼命地呼吁将权力不断上收——有时,上收的权力更缺少监督而更容易导致腐败

                                                                   ——《中国青年报》

为了提高食品生产水平,不仅需要提高食品生产从业者的道德水平,更需要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率先垂范,跳出地方和部门的一己私利,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北京青年报》

食品安全 道德血液

道德批判当然需要,可道德沦丧无法解释核心症结。再怎么灰心,也无法否认:法治建设仍是比道德谴责更优先的选项。

                                                                   ——《南方都市报》

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但倾家荡产的商家却十分罕见,监管渎职者被严肃问责的也少之又少。既然总是打不疼、打不死,既然笃定的收益远远大于预想的风险,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就会发生,不闯红灯就会落后的“红灯效应”就会被放大,避免食品生产企业的“道德风险”也就无从谈起。

                                                                   ——《人民日报》

牛肉膏

作为处于惶恐和焦虑中的公众,他们最想看到的是问题得到了重视,自己的利益被严格保护,而不是合法不会产生影响,或者自己多小心、多求证之类的官话、套话。

                                                                   ——《中国青年报》

添加剂是合法的,假鸡汤或者假牛肉,不过是多花些钱,吃了却没事,没事就好。其实,瘦肉精饲料也曾经是合法的,面粉增白剂也曾经合法,而且吃了也没事,……我们的管理是以是否立即倒下来衡量有事没事的,这就是为什么三聚氰胺奶可以兴旺那么多年。

                                                                   ——《齐鲁晚报》

工资五年翻番

政府与其管工资,不如遵守法律,执行公共规则,提供公共物品,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为每一个人的幸福与尊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工资最好由市场自发地调节为好,即使市场给的工资低了,人的幸福与尊严也不会因此而下滑。

                                                                   ——《经济观察网》

要改善民生,除了加强工资集体协商,还需要其他有关部门采取一些实际措施,比如倡导国企向国民分红;敦促央行加息,结束居民存款负利率时代;改善国民福利待遇,减免教育收费、重大疾病治疗费用等,这些做法相对于涨工资更有实际意义。

                                                                   ——《新京报》

市场化企业只要不违反最低工资制度,设定多高的工资便是企业的内部事务,政府不能强行干预;在企业面前,职工处于绝对弱势,工资集体协商目前还只是纸上的权利。

                                                                   ——《中国青年报》

天空从来是不会掉馅饼的,我们只能脚踏实地回到社会基础秩序的公平构建上来,真正把公民权利落实好,真正践行市场的公平公正,让这个社会拥有公平的话语权。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与民意的博弈,资本与劳动力的话语权之争,能纳入到公平的语境下来解决,从而消解长期存在于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失衡问题。

                                                                   ——《重庆时报》

政府要做的是指导性而非指令性工作,需要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剔除权力寻租腐败空间,改善财富分配格局,增强民众议价权和博弈能力,如此才能让人提到“倍增”二字时少点儿纠结。

                                                                   ——《华西都市报》

在初次分配中,工资涉及到政府、企业和职工这三方关系,要让工资增长目标得到实现,更关键的可能还在于政府自身的转型,进一步放权经济,开放市场。

                                                                   ——《长江日报》

顺德气象预警信息收费

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因特网、电子显示屏幕等均可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只要想发布,“天气预警”就能及时传递到老百姓手中。将“天气预警”弄成“特权服务”,有渎职之嫌。

                                                                   ——《中国青年报》

气象部门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发布气象预报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由纳税人出钱获得的气象信息,难道还要对纳税人保密,难道还要向纳税人二次收费吗?

                                                                   ——《扬子晚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